正在加载图片...
梁启超:一个说不尽的话题3 体”;老辈文人则痛恨,将之诋为“文妖”、“野孤”。不难推断, 梁启超的言论在20世纪初起着反传统,思未来,冲决罗网的 “洪水猛兽”般的功用,是一大批初涉尘世又渴望有所作为的青 年学子“智慧的源泉”。似乎可以移用清代文学家赵翼论苏轼诗 的八个字来评价梁文:“大放厥词,别开生面。”由此也可知道 它的颠倒的力量了! 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过去半个世纪的 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前 后青年的实际情况,可证曹氏所评不虚,言面有当。其中最有 意思的是·梁启超对一代伟人、诗文书法大家毛泽东的影响。据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载,在“五·四”之前的20 多年中,梁启超曾是他心目中的伟人。梁启超号“任公”,青年 毛泽东即取名“子任”。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到梁启超主 编的《新民丛报》,爱不释手,读了又读,有的文章甚至可以背 出来。今天韶山纪念馆还藏有毛泽东阅读、批注过的部分《新 民丛报》。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扬昌济先生常以梁启超的文 章教导他。在青年毛泽东的眼里,梁启超的政治追求、道德文 章都是第一流的。他惯称“梁康”,面不是大家习惯所称的“康 梁”。上918年,毛泽东组织的学生社团取名“新民学会”,很难 说没有《新民丛报》的影子。毛泽东对斯诺讲,直到“五· 四”之后,陈独秀和胡适才“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 的楷模。”这表明,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千千万 万个进步青年当中,梁启超还是有魅力的。事实上近代中国的 许多名人和伟人·如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都不同程 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