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颁布(1分),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 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4分)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点(1分)。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8.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 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5 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和采用起决定作 用。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 亡,所以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的同等地位(5分)。荀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 求,当教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 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5分)。 19.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的主要特色。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育 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5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 干部,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则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 接班人(5分)。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 般群众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对现职干部的培养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5分)。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20.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三大建议,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并 采取措施以确保儒术“独尊”。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 博士均排除在外,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这一措施是“独尊儒术”的集中体现。建立博士弟 子制:博士弟子制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自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逐渐成为 一种社会风尚(10分)。以儒术取士: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 准上,则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视学制度: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 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10分)。“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促 5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