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提高到1.5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567万人,研究生42.4 万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 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改善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8项任务和措施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 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拟控制在2450亿元,比上年预 算赤字减少500亿元。缩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合理安排中央投资。建议2007年发行长期建设国 债500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804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50 亿元:两项合计,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304亿元。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做到中央政府建设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 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均高于上年。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 主创新的支持。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固 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控制产能过剩和消耗高、污染重行业的发 展。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投资项目监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关键 是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加快建设 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继续加强煤电 油运供需衔接,优先协调解决居民生活需要,保障医院、学校、金融、粮食、化肥等重点领域和单位的 一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 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搞好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万户。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 道路建设,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西部“两基”攻坚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寄 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整合支农投资,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 接和部门沟通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 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 定的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要知难而上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 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促进集约发 展。与此同时,切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 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工作实绩评价考核机制;突出重 点领域,在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利用中央和地方投资,全面 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绿色照明等十 大重点节能工程:深λ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能源审计,在重点耗能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 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攻关和推广力度。严把源头关口。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 查制度,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火电行业“上 大压小”的工作进度,今年要关停1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所有新建火电厂都要同步安装脱硫设施, 发布实施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规划。力争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3%以内。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提高到 1.5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65%,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 567 万人,研究生 42.4 万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80%以上的县(市、 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 ——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改善。 2007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8项任务和措施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 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007 年,中央财政赤字拟控制在 2450 亿元,比上年预 算赤字减少 500 亿元。缩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合理安排中央投资。建议 2007 年发行长期建设国 债 500 亿元,比上年减少 100 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 804 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 250 亿元;两项合计,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 1304 亿元。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做到中央政府建设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 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均高于上年。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 主创新的支持。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固 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控制产能过剩和消耗高、污染重行业的发 展。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投资项目监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关键 是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加快建设 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继续加强煤电 油运供需衔接,优先协调解决居民生活需要,保障医院、学校、金融、粮食、化肥等重点领域和单位的 需求。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 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搞好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再解决 32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 500 万户。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 道路建设,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西部“两基”攻坚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寄 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整合支农投资,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 接和部门沟通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 ——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 定的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目标,要知难而上,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 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促进集约发 展。与此同时,切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 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工作实绩评价考核机制;突出重 点领域,在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利用中央和地方投资,全面 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绿色照明等十 大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能源审计,在重点耗能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 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攻关和推广力度。严把源头关口。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 查制度,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火电行业“上 大压小”的工作进度,今年要关停 1000 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所有新建火电厂都要同步安装脱硫设施, 发布实施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规划。力争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3000 万吨、落后炼钢产能 3500 万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