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 值增长18.隅%,比工业增幅高2.1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 装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出台了 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启动前期论证。超声医疗、燃料电池 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完成,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服务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到82703亿元,增长10.3%。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物流配送、金融 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中新兴业态、新兴产品不断涌现。区域协调发 展取得新成绩。 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优先发展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又有83个县通过“两基” 验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2006年已经惠及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 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西部农村地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 780万名农村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安排国债资金27亿元,地方配套17亿元,支持了 5436所乡镇卫生院和672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大中城市 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农民收听收看 广播电视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展顺利。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 步加强。红色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京31个奥运比赛场馆已有30个开工建设。人民群众得到 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4%和10.4%。29个省(区、 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城镇新増就业1184万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和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受益农民达到2288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增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节约能源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明显加强。发布了加强 节能工作的决定,与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书。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公报制度正式实施。 全面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高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环境保 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展开,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和评价指标体 系。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和54%,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和2.3个百分 点。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增幅分别下降11.3个和4.4个百分点。全年退耕还林26.7 万公顷,退牧还草1000万公顷。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北京、内蒙古等8个省份和部 分市县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垄断行业管理 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邮政管理初步实现政企分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 置改革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积极推进外 贸增长方式转变。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増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 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 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了2007年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 值增长 18.7%,比工业增幅高 2.1 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 装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出台了 一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启动前期论证。超声医疗、燃料电池 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完成,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92 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服务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到 82703 亿元,增长 10.3%。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物流配送、金融 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中新兴业态、新兴产品不断涌现。区域协调发 展取得新成绩。 ——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优先发展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又有 83 个县通过“两基” 验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2006 年已经惠及 5200 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 个小学生年减负 140 元,初中生减负 180 元。中西部农村地区 3730 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 780 万名农村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安排国债资金 27 亿元,地方配套 17 亿元,支持了 5436 所乡镇卫生院和 672 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大中城市 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50 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农民收听收看 广播电视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展顺利。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 一步加强。红色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京 31 个奥运比赛场馆已有 30 个开工建设。人民群众得到 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 7.4%和 10.4%。29 个省(区、 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 1184 万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和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受益农民达到 2288 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7%, 增幅较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节约能源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明显加强。发布了加强 节能工作的决定,与 30 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书。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单位 GDP 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公报制度正式实施。 全面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高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环境保 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展开,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和评价指标体 系。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56%和 54%,分别比上年提高 4 个和 2.3 个百分 点。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增幅分别下降 11.3 个和 4.4 个百分点。全年退耕还林 26.7 万公顷,退牧还草 1000 万公顷。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北京、内蒙古等 8 个省份和部 分市县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 74 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垄断行业管理 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邮政管理初步实现政企分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 置改革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积极推进外 贸增长方式转变。进出口总额达 1.76 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8%。 2007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7 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 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 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了 2007 年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 9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