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标点 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 毕业要求13 13掌握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课程目标14 工业节能技术与先进装备领域中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 课程目标6 揭示能源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关键因素: 2 毕业婴求2.12.1能够识别和判断影响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 课程目标1 冷及低温工程、工业节能技术与先进装备领域/系统 误程目标5 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链环节和参数: 3 毕业要求22 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 理和方法,正确表达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恩的解 3,课程目标5 决方案: 三、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10章节。 第1章绪论(反映教学目标1) 目标: (1)重点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傅立叶定 律、牛顿冷却定律、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定律的公式及其中每个符号的单位和意义:串联热阻叠加原 则:传热过程、传热系数的概念,传热系数的计算。 (2)一般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的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自然对流与强制对 流的区别,不同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顺序:对流换热和热对流的区别,三种基本热量传 递方式的区别。 (3)了解:导热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的不同导热机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时气体、液休 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水的相变换热、沸腾、蒸汽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不同介质 之间换热总传热系数的大致数值范围: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2章:稳态热传导(反映教学目标2) 目标: (1)重点掌握:稳态导热及稳态温度场的特点:导热基本定律一般形式的物理意义,导热系 数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下典型一维稳态导热(平壁、圆筒壁)微分方程的分 析解,包括温度分布、热流量计算及热阻表达式:肋片的作用及选用的基本原则:接触热阻对传热 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2)一般掌握:等温线(面)的定义及其与热流线的关系,热扩散的物理意义:复杂导热问 题的简化处理方法:肋片的导热(等截面直肋片导热的数学描写,肋效率的定义):具有内热源的 维导热问题: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矩形剖面环肋片导热。 标点 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 毕业要求 1.3 1.3 掌握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工业节能技术与先进装备领域中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 揭示能源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关键因素; 课程目标 1-4 课程目标 6 2 毕业要求 2.1 2.1 能够识别和判断影响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 冷及低温工程、工业节能技术与先进装备领域/系统 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5 3 毕业要求 2.2 2.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正确表达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解 决方案;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5 三、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 10 章节。 第 1 章 绪论 (反映教学目标 1) 目标: (1)重点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傅立叶定 律、牛顿冷却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的公式及其中每个符号的单位和意义;串联热阻叠加原 则;传热过程、传热系数的概念,传热系数的计算。 (2)一般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的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自然对流与强制对 流的区别,不同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顺序;对流换热和热对流的区别,三种基本热量传 递方式的区别。 (3)了解:导热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的不同导热机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时气体、液体 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水的相变换热、沸腾、蒸汽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不同介质 之间换热总传热系数的大致数值范围;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 2 章:稳态热传导 (反映教学目标 2) 目标: (1)重点掌握: 稳态导热及稳态温度场的特点;导热基本定律一般形式的物理意义,导热系 数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下典型一维稳态导热(平壁、圆筒壁)微分方程的分 析解,包括温度分布、热流量计算及热阻表达式;肋片的作用及选用的基本原则;接触热阻对传热 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2)一般掌握:等温线(面)的定义及其与热流线的关系,热扩散的物理意义;复杂导热问 题的简化处理方法;肋片的导热(等截面直肋片导热的数学描写,肋效率的定义);具有内热源的 一维导热问题;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矩形剖面环肋片导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