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49 课程名称(中/英文):传热学/Heat Transfer 课程类型:专业大类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4讨论课学时:2 实验学时:(归实我环节模块) 学分:3.5 适用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后续课程:制冷工程原理、制冷与空调装置,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传热学》课程是机械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厚和扎实的热量传递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 力,掌握计算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测试技术,并具有相应的计算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1: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了解热量传递的机理,掌握热量传递遵循的基本 规律,如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定律等,以及传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传热方式有较系统地认识 目标2:熟练掌握分析导热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式、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 对稳态和非稳态导热问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目标3:掌握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和传热基本方程组:熟练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 法,如边界层概念、量纲分析法、相似原理等:重点是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无相变和有相 变对流传热问题。 目标4:掌握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和遵循的原理,如普朗克定律、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定律等, 了解辐射换热计算的基木方法。 目标5:掌握平壁、圆管、肋壁传热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重点掌握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 均温差计算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了解传热过程的强化方式,以及热传递过程综合分析与求解过程 的步骤。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掌捏热量传递道循的基 本规律、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传热问腿的基本能力,锻炼学生一定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敕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序号毕业要求指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49 课程名称(中/英文):传热学/ Heat Transfer 课程类型: 专业大类 总 学 时: 56 讲课学时:54 讨论课学时:2 实验学时:(归实践环节模块) 学 分:3.5 适用对象: 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后续课程:制冷工程原理、制冷与空调装置,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传热学》课程是机械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厚和扎实的热量传递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 力,掌握计算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测试技术,并具有相应的计算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 1: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了解热量传递的机理,掌握热量传递遵循的基本 规律,如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等,以及传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传热方式有较系统地认识。 目标 2:熟练掌握分析导热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式、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 对稳态和非稳态导热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目标 3:掌握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和传热基本方程组;熟练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 法,如边界层概念、量纲分析法、相似原理等;重点是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无相变和有相 变对流传热问题。 目标 4:掌握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和遵循的原理,如普朗克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等, 了解辐射换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目标 5:掌握平壁、圆管、肋壁传热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重点掌握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 均温差计算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了解传热过程的强化方式,以及热传递过程综合分析与求解过程 的步骤。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掌握热量传递遵循的基 本规律、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锻炼学生一定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序号 毕业要求指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