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 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 隐:一般的退隐多是离群索居,躲到风景胜境,不但远离世事 以翳吾情。(2(96页) 也远离人群。陶渊明退隐,但还要躬耕,因而不是去深山老 本诗以简洁朴素的笔触概括了诗人的人生道路和心灵林,也不是去佳景仙境,而是去普普通通的田园,实际是迁居 历程:从少年时代怀有远大抱负到年将不惑的一事无成,最于村落,与普通的农民居住在一起。如果不是为了躬耕实践 后只能以固守“穷节”相自慰,充满了人生感慨以及不被人所他的人生哲学,退隐有的是好去处,何必要做这样的选择? 理解的孤独和苦闷。全诗内刚外柔,辞气平和而精神严峻 这一点,即躬耕是他理想生活方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反映出对于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 分,还可以从他所景仰的隐士得到进一步的证明。从上古到 《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是一首“从结发时说起,结陶渊明时代,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隐士,在这诸多的隐士 发如何,弱冠如何,始室如何,目前如何,颇有总结平生之意”中,陶渊明深深景仰,并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的却只有这样 的诗歌(114页),但这样一首回顾自己生活经历的作品,却几个人:长沮桀溺、荷篠翁、“商山四皓”以及一位“东方之 以“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如此玄远庄严的诗句开头,充土”等。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 分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迷茫和怀疑:自己从结发时起于下潠田舍获》、《拟古》之五、《赠羊长史》等诗篇可以明显 即思欲立善成名,努力有所作为,但却饱经贫困和坎坷。诗看出陶渊明对于他们的无限景仰和追慕。 人虽勉强宽慰自己,不能怨天,但回首屡遭优患的经历还是 这些隐士的共同特点恰恰在于不但隐居,而且躬耕自 深感凄然,只有“慷慨独悲歌”,一泄其怨愤不平之情而已。食。对于他们的隐士身份,没有什么疑问;关于长沮、桀溺和 又《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写道:“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荷篠翁的躬耕生活,《论语·微子》篇有明确记载,也没有什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21(82么疑问。“东方之士”也是躬耕自食,上面所引诗足以说明 页)诗人回顾自己40年的岁月,有着无愧于天地的坦然和执“辛勤无此比”的“辛勤”不正是指躬耕吗,还有什么比躬耕 著:世事变化不居,内心充满波澜,但灵府杂尘未染,纯洁一更“辛勤”的呢?陶渊明这句诗正是赞扬他不畏艰难困苦,坚 如从前,始终保持了贞刚的本性和坚持退隐躬耕的决心 持躬耕 此外,还有很多诗篇,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之二 十分明显,陶渊明在诸多隐士中特别景仰和追慕长沮 《杂诗》、《饮酒》和《拟古》等,都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做了及时桀溺、荷礤翁和“商山四皓”等人,是由于与自己的理想生活 的总结和反思,充分肯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方式完全一致。这说明,陶渊明赞颂这些人,实际也是对于 除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反思人生道路之外,陶渊明还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肯定。 放眼历史和现实,结合时代思想的发展,从一般的意义上思 那么,在稼穑耕耘被视为卑贱之事的历史条件下,陶渊 考人生问题。在《形影神》中,以形、影、神分别代表魏晋时代明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理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 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即苟且偷生,及时行乐;立善扬名,功德加赞赏并付诸实践呢?须知这实际是对于“劳心者治人,劳 垂世;乐天知命,委运乘化,有针对性地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彻底颠覆需要具有 出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反映了陶渊明的内心矛盾和倾向以与之彻底决裂的思想勇气和魄力,因此不可能是很轻松地就 及为解决矛盾所做的艰苦探索(71页)。 作出的决定。事实上,陶渊明对此做过很多深刻的思考,并 找到了充分的根据。《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开 二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家明义即严正写道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指能够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令人有 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 就感和幸福感的生活方式,按理想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說 自安!2(84页) 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归,归附,归属,可以引申为遵循或受……支配。道,原 陶渊明的一生,在付出了极大代价,克服了无数困难之则常理。端,开始,首。前两句是说,人生要遵循常理,经营 后,终于过上了理想式的生活;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执著追衣食本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所谓“言人之生理,固有常 求可谓坚持终生。正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使陶渊明保持了道德道”。5(108页)经营衣食主要就是务农,务农是人生的根本 尊严和人格独立,并使他有可能去追求归属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大计,是永恒的谋生正途。这一朴素的重农思想完全符合社 东晋时代,士大夫在“俯仰显默之际,优游可否之间”这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实际,是陶渊明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总 流行观念的影响下(906页),到山林湖海隐逸可谓蔚然结出来的人生大道理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成风。陶渊明虽然也十分向往隐逸,但单纯隐逸还不是他的 陶渊明不仅强调了农耕是提供衣食,满足生存需要的基 理想的生活方式。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本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人生值得追求的基本功业,从而将对 容,除了退隐之外还有躬耕,二者缺一不可。 农耕的认识提高到空前的历史高度。《杂诗》之八云: 以前一些学者认为陶渊明理想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退隐,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2(119页) 而完全忽略了躬耕,是不符合陶渊明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的 代耕,指官禄此代指出仕为官。业,所从事的功业。诗 事实上,躬耕和退隐都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不中不但将“田桑”与“代耕”并举而且称之为“业”,充分反映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了他的退隐不同于一般的退了陶渊明对于农耕的新认识:农耕像为官一样,也是值得追· 134·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 没前庭。披褐 守长夜 ,晨鸡不肯鸣。孟公 不在 兹,终 以翳吾情 。¨ (96页) 本诗 以简洁朴素 的笔触 概括 了诗人 的人生道路 和心灵 历程 :从少年时代怀有远 大抱负 到年将不 惑 的一事无成 ,最 后只能以固守 “穷节 ”相 自慰 ,充满了人 生感慨 以及不被人所 理解的孤独和苦 闷。全诗 内刚外柔 ,辞气 平和 而精神严 峻 , 反映出对于人生 问题 的严肃思考。 《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是一首“从结发时说起,结 发如何 ,弱冠如何 ,始室如何 ,目前如何 ,颇有总结平 生之意” 的诗歌 (114页),但这样一首 回顾 自己生活经历 的作 品 ,却 以“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如此玄远、庄严的诗句开头,充 分显示了诗人对于 自己命运的迷茫和怀疑 :自己从结发时起 即思欲立善成 名 ,努 力有所作 为 ,但 却饱经 贫困 和坎坷 。诗 人虽勉强宽慰 自己,不能 怨天 ,但 回首屡 遭忧患 的经历 还是 深感凄然 ,只有 “慷慨 独悲 歌”,一 泄其怨 愤不 平之 情而 已。 又《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写道:“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 ,灵府长独闲。贞刚 自有质 ,玉 石乃非坚。” (82 页)诗人 回顾 自己4o年的岁月 ,有着无愧 于天地 的坦 然和执 著 :世事 变化不居 ,内心充满 波澜 ,但 灵府杂尘 未染 ,纯 洁一 如从前 ,始终保 持了贞刚的本性和坚持退隐躬耕 的决心 。 此外 ,还有很 多诗 篇 ,如《癸卯 岁始 春怀 古 田舍》之二 、 《杂诗》、《饮酒》和《拟古》等,都对 自己的生活经历做了及时 的总结 和反思 ,充分肯定 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 除 了结合 自己的生活经历反思人 生道路之外 ,陶渊明还 放眼历史和现实 ,结 合时代 思想 的发展 ,从一般 的意义上 思 考人生 问题 。在《形影神》中,以形 、影 、神分别代 表魏 晋时代 三种不同的人生 观 ,即苟且 偷生 ,及时行乐 ;立善扬 名 ,功 德 垂世;乐天知命 ,委运乘化 ,有针对性地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作 出了全 面的总结和反思 ,反映 了陶渊明的 内心矛盾 和倾 向以 及 为解决矛盾所做的艰 苦探索 (71页)。 二 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 生活方式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 指能够达到理想 的人生境界 ,令人 有 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生活方式 ,按理想 的生活方式生活可 以 是人类 的共同追求。 陶渊明的一生,在付出了极大代价,克服了无数困难之 后 ,终于过上 了理想 式的 生活 ;他对理 想生 活方式 的执著追 求 ,可谓坚持终生。正是理想 的生活方式使 陶渊明保持 了道德 r 尊严和人格独立,并使他有可能去追求归属给自己的人生价值。 东晋时代 ,士大夫在“俯仰 显默之 际 ,优游 可否之 间”这 种流行观念的影 响下 (906页),到 山林湖海 隐逸可 谓蔚然 成风。陶渊明虽然也十分向往隐逸,但单纯隐逸还不是他的 理想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所追 求 的理想生 活方式 的基本 内 容 ,除 了退隐之外还有躬耕 ,二者缺一不可 。 以前一些学者认 为陶渊明理想 的生活方式 主要是退隐 , 而完全忽略 了躬耕 ,是 不符合 陶渊 明的思想和 生活 实际 的。 事实上,躬耕和退隐都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不 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 由此决定 了他 的退隐不 同于一 般的退 隐:一般的退隐多是离群索居,躲到风景胜境,不但远离世事, 也远离人群 。陶渊 明退隐 ,但还 要躬耕 ,因而 不是去 深 山老 林 ,也不是去佳景仙 境,而是去普普通通 的田园,实际是迁 居 于村落,与普通的农民居住在一起。如果不是为了躬耕,实践 他的人生哲学 ,退隐有的是好去处 ,何必要做这样的选择? 这一点 ,即躬耕是他理想生活方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 ,还可 以从他所景仰 的隐士得到进一步的证 明。从上古到 陶渊明时代 ,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隐士,在这诸多的隐士 中 ,陶渊明深深景仰 ,并 作为 自己的人生楷 模的却 只有这样 几个人 :长沮 、桀溺 、荷 葆翁 、“商 山 四皓 ”以及一位 “东 方之 士”等。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 于下渎田舍获》、《拟古》之五、《赠羊长史》等诗篇可以明显 看出陶渊明对于他们的无 限景仰和追慕 。 这些隐士的共同特点恰恰在于不但隐居,而且躬耕 自 食。对于他们的隐士身份,没有什么疑问;关于长沮、桀溺和 荷礤翁的躬耕生活,《论语 ·微子》篇有明确记载,也没有什 么疑问。“东方之士”也是躬耕 自食,上面所引诗足以说明: “辛勤无此比”的“辛勤”不正是指躬耕吗,还有什么比躬耕 更“辛勤”的呢?陶渊明这句诗正是赞扬他不畏艰难困苦,坚 持躬耕 。 十分 明显 ,陶渊 明在诸多 隐士 中特别 景仰 和追慕长 沮 、 桀溺 、荷葆翁和“商山 四皓 ”等人 ,是 由于与 自己的理 想生活 方式完全一致 。这说 明 ,陶渊明赞颂 这些人 ,实际也 是对 于 自己所选择 的生活方式的肯定 。 那么,在稼穑耕耘被视为卑贱之事的历史条件下,陶渊 明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理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 加赞赏并付诸实践呢?须 知这实 际是对 于“劳 心者治人 ,劳 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彻底颠覆,需要具有 与之彻底决裂的思想 勇气 和魄力 ,因此不 可能是 很轻松地就 作出的决定。事实上,陶渊明对此做过很多深刻的思考,并 找到了充分的根据。《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开 宗 明义 即严正写道 :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 自安 ! (84页) 归 ,归 附,归属 ,可 以引 申为 遵循或 受 ……支配。道 ,原 则,常理。端,开始,首。前两句是说,人生要遵循常理,经营 衣食本 是 头 等 重 要 的 大 事 。所 谓 “言 人 之 生 理 ,固有 常 道 ”。 (108页)经营衣食主要就 是务农 ,务农是 人生 的根本 大计,是永恒的谋生正途。这一朴素的重农思想完全符合社 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实际,是陶渊明在 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总 结 出来的人 生大道理 ,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 陶渊明不仅强调了农耕是提供衣食,满足生存需要的基 本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人生值得追求的基本功业,从而将对 农耕的认识提高到空前的历史高度。《杂诗》之八云: 代耕本非望 ,所业在 田桑。【2(119页) 代耕,指官禄,此代指出仕为官。业,所从事的功业。诗 中不但将“田桑”与“代耕”并举,而且称之为“业”,充分反映 了陶渊明对于农耕的新认识:农耕像为官一样 ,也是值得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