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赵沛霖: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求的“业”,对于人生来说具有相同的意义,都是实现人生价价值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出仕为官,建功立业,光宗耀 值的途径 祖;人生道路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走下去,才 当然,陶渊明更清楚地知道农耕对于人生虽有意义,但是完满和理想的人生,因而也是人生成功和幸福之所在。这 却意味着贫穷和辛苦,对于这一点他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在整个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反映着广受群体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21认同的价值标准。然而,陶渊明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个标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潰田舍获》,85页)稼穑的贫穷和辛苦都不准:人生是否成功,生活是否幸福不一定走仕途经济的人生 在话下,所担心的就是“负所怀”,即“辜负归隐躬耕之初之路,退隐躬耕,自食其力,不要功名,同样可以取得人生成 衷”(233页),这个“初衷”,归根到底正是他对躬耕所寄托就获得幸福。换言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 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正是因为如此,陶渊明才能长期坚持农仕途功名成就,生的幸福也不在于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 耕,并从中体验到无限快乐。 满足,而归隐田园的隐居生活,同样具有意义和价值,也是达 从官场走出来,且与各界广有交往的陶渊明深深地知到幸福的人生途径。这是因为山水田园具有“体玄”、“适 道,有些人向往退隐却难舍“尘缘”,主要原因固然在于功名性”的双重意义,所谓“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王徽之《兰亭 之念未绝,但衣食之虞也不可否认。因此,要安心退隐,就必诗》),“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孙绰《游天台山赋》) 须树立“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的观念,解决衣食来源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题。这就是说,要真正退隐,就必须坚持躬耕,躬耕是真正退 可见,对于陶渊明来说,归隐田园直接关系到人生意义 隐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手段。陶渊明的这一认识,来源于他的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超乎一般的意义。这是因为弃官引 退隐生活实践 是针对当时大量存在的“朝隐”、“充退,归隐田园,对他来说不单是生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不单 隐”等现象。 是满足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爱好,而是去追求使人获得精神 由于躬耕自食彻底解决了衣食之虞,从而也就可以彻底自由和心灵超越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归园田 割断与官场和俗务的各种联系,安心于隐居生活。“田家岂居》之一和《饮酒》之五这两首诗对此做了集中的描绘 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2(《庚戌岁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 月中于西田获早稻》,84页)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异患”,有的 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学者解为“非常祸患,指当时兵凶战厄”(85页),将“异患 归国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解为“非常祸患”是完全正确的,但认为它仅仅指“兵凶战 复得返自然。(21(40 厄”却不全面。除“兵凶战厄”之外,还应包括官场的凶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势利以及种种丑恶现象给人带来的忧患。陶渊明认为,躬耕 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虽“苦”和“疲”,但没有“异患”干扰,可以保持生活的安定和 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3(247页) 心灵的平静,这正是退隐生活的最大魅力 两首诗的题材不同,但表现的都是体现人生意义和生命 三陶渊明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命价 价值的理想生活和人生境界,反映着陶渊明复归本性、融入 自然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值的理解 陶渊明认为,人要复归本性,使自然本性自由发展,唯 个人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他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的办法就是挣脱尘网,彻底解除那些强加给人的各种各样的 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解是分不开的。那礼俗和尘念,使人从一切与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有关的礼 么,陶渊明究竟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显然是认识俗、观念中解脱出来,重现纯洁、清静的自然本性。人一旦挣 他的人生哲学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脱尘网,复归了自然本性,横在人与自然之间的那层厚厚的 渊明的诗歌对于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回答,《九日闲障壁也就随之消失,于是便可以主体之“真”面对“自然”之 居》是“秋菊盈园”重阳节,欲饮无酒的感怀之作,抒写他对人“真”,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饮酒》之五直接描写了 生和世事的感慨,诗的最后四句透露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种融合: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至日夕即自然而归;山气本不 敛襟独闲谣,緬焉起深情。楼迟固多娱,淹留岂 引人注意,于日夕而自然显现;东篱採菊的诗人不期然而见 到南山,致使默默不语的南山与之相契。这一切无不体现着 游息意,此指归隐田园的隐居生活。淹留,自然的生机、天趣和节律以及各种生命力之间的和谐:人不 久留,指长期隐居。成即成就。最后两句是说:长久隐居田园但是在欣赏自然美景,更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 多有乐趣,难道就没有成就了吗?显然,陶渊明是认为退隐不样《归园田居》之一所写的田园乡村的平和和静穆,与龌龊 仕同样可以取得人生成就,而不独求取功名才算得人生成就。黑暗的官场形成了强烈对比。而从混迹官场到躬耕自食的 表面看来,这句话写得很平常很轻松,但在思想内涵上田园生活,恰恰如同冲破樊笼来到自由的天地一样,使诗人 却极具分量:它象前面所引的“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内心充满了复归自然、重获自由的喜悦。总之,这两首诗形 样,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包容着完全不同的象地描写了诗人复归本性融入自然以后的生活情景及其所 人生成就观。传统的人生成就观和价值观亦即儒家的人生体现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但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归于平第 2期 赵沛霖 :陶渊 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135· 求 的“业 ”,对 于人 生来说具 有相 同 的意 义 ,都 是实 现人生 价 值 的途径 。 当然 ,陶渊明更清楚 地 知道农 耕对 于人 生虽有 意义 ,但 却意味着贫穷和辛 苦 ,对 于这一 点他 有着 充分 的思 想准备 : “贫居依稼 穑 ,戮力 东林 隈。不 言春 作苦 ,常恐 负所 怀 。” J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渎田舍获》,85页)稼穑 的贫穷 和辛 苦都 不 在话下 ,所担 心 的就 是 “负所 怀 ”,即 “辜 负 归 隐 躬耕 之 初 衷” (233页),这个 “初衷”,归根 到底 正是他 对躬耕 所寄 托 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正是 因为如此 ,陶渊明才能 长期坚持农 耕 ,并从 中体验到无 限快乐 。 从 官场走 出来 ,且 与各 界广 有 交往 的 陶渊 明深 深 地 知 道,有些人向往退隐却难舍“尘缘”,主要原因固然在于功名 之念未绝 ,但衣食之虞也不可否认。因此,要安心退隐,就必 须树立 “人生归有道 ,衣食 固其端 ”的观念 ,解决 衣食来 源 问 题 。这就是说 ,要真正 退隐 ,就必须坚持躬耕 ,躬耕 是真正退 隐不可或缺 的前 提和手段 。陶渊明 的这 一认识 ,来 源于他 的 退隐生 活实践 ,同 时也是 针对 当时大 量存 在 的 “朝 隐 ”、“充 隐 ”等现 象。 由于躬耕 自食彻底解 决了衣食之虞 ,从 而也就可 以彻底 割断与官场和俗务 的各种 联 系,安 心于 隐居 生活 。“田家 岂 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 诚乃疲 ,庶 无异 患干 ” (《庚戌岁九 月中于西田获早稻》,84页)说 的正是 这种情 况 。“异患 ”,有的 学者解为“非 常祸患 ,指 当时兵 凶战厄” (85页),将 “异患 ” 解为“非 常祸 患 ”是 完全 正 确 的 ,但 认为 它 仅 仅 指 “兵 凶 战 厄”却不全面 。除 “兵 凶战 厄 ”之 外 ,还 应包 括 官场 的 凶 险、 势利以及种种丑恶现象给人带来 的忧患 。陶渊 明认 为 ,躬耕 虽“苦”和“疲”,但没有“异患”干扰,可以保持生活的安定和 心灵的平静 ,这正是 退隐生活的最大魅力 。 三 陶渊 明对 于人生 意义和 生命 价 值 的理解 一 个人采取什 么样 的生 活方 式与 他 的人 生理 想 和人生 态度 以及对 于人 生 意义 和生命 价值 的理解 是 分不 开的 。那 么 ,陶渊明究竟如何 理解人 生 意义 和生命 价值 ,显 然是认 识 他 的人生哲学必须 回答的重要问题 。 陶渊明的诗歌对 于这 个 问题有 过 明确 的回答 ,《九 日闲 居》是“秋菊盈园”重阳节,欲饮无酒的感怀之作,抒写他对人 生和世事的感慨 ,诗 的最后四句透露 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敛襟独 闲谣 ,缅焉起 深情。接迟 固多娱 ,淹 留 岂 无成? (39页) “楱迟”,本为游息意 ,此指归 隐 田园 的隐居生活 。淹 留 , 久留,指长期隐居。成即成就。最后两句是说:长久隐居田园 多有乐趣 ,难道就没有成就 了吗?显然 ,陶渊 明是认 为退 隐不 仕同样可以取得人生成就,而不独求取功名才算得人生成就。 表面看来 ,这句 话写 得很平 常很 轻松 ,但 在思 想 内涵 上 却极具分量:它象前面所引的“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一 样 ,从根本上颠覆 了传统 的价值 观 念 ,而包 容着 完全不 同的 人生成就观。传统的人生成就观和价值观亦即儒家的人生 价值观认 为 ,人生 的 意义 在 于 出仕 为 官 ,建 功立 业 ,光 宗耀 祖 ;人生道路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走下去,才 是完满和理想的人生 ,因而也是人生成功和幸福之所在。这 是在整个封建时代 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反映着广受群体 认同的价值标准。然而,陶渊明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个标 准 :人 生是 否成功 ,生活是 否幸福 不 一定走 仕途 经济 的人生 之路,退隐躬耕,自食其力,不要功名,同样可以取得人生成 就,获得幸福。换言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 仕途功名成就,人生的幸福也不在于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 满足,而归隐田园的隐居生活,同样具有意义和价值,也是达 到幸福的人生 途 径 。这 是 因 为 山水 田园 具 有 “体 玄 ”、“适 性 ”的双重 意 义 ,所谓 “散 怀 山水 ,萧 然 忘羁 ”(王徽之《兰亭 诗》),“释域 中之常 恋 ,畅超 然之高 情”(孙绰《游天台山赋》), 说 的正是这个意思 。 可见 ,对于 陶渊 明来说 ,归隐 田园直接 关 系到人 生意 义 和生命 价值 的实现 ,具有超乎 一般的意义 。这 是因为弃 官引 退 ,归隐田园,对他来说不单是生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不单 是满足 自己对于 田园生活 的爱好 ,而是去追求 使人获得精 神 自由和心灵超 越 的另一 种 完全 不 同 的人 生 境界 。《归 园 田 居》之一和《饮酒》之五这两首诗对此做了集中的描绘: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 山。误 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 。羁 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 南野 际,守拙 归园田…… 户庭 无尘杂,虚 室有余 闲。久在 樊笼 里, 复得返 自然 。 (40页)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 自偏。探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此 中有真意 ,欲 辩 已忘言。 (247页) 两首诗 的题材不 同 ,但表现的都是 体现人生意 义和生命 价值的理想生活和人 生境 界 ,反 映着 陶渊明 复归本性 、融入 自然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 陶渊明认为 ,人要复 归本 性 ,使 自然本性 自由发展 ,唯一 的办法就是挣脱尘 网,彻 底解 除那些强加 给人的各种各 样的 礼俗和尘念 ,使人 从 一切 与 功名 利 禄和 荣辱 得 失有 关 的礼 俗 、观念 中解脱 出来 ,重现纯洁 、清静的 自然本性 。人一 旦挣 脱尘 网 ,复归 了 自然本性 ,横 在人 与 自然之 间的那层 厚厚 的 障壁也就随之消失,于是便可以主体之“真”面对“自然”之 “真”,形成人与 自然之 间的融合 。《饮酒 》之五 直接 描写 了 这种融合 :鸟 自由自在地飞翔 ,至 日夕即自然而归 ;山气本不 引人注意,于 日夕而 自然显现;东篱探菊的诗人不期然而见 到南 山 ,致使默默不语 的南 山与之 相契 。这一切 无不体现着 自然 的生机 、天趣和 节律 以及各 种生命 力之 间 的和谐 :人不 但是在欣赏 自然美景,更是 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 样,《归园田居》之一所写的田园乡村的平和和静穆,与龌龊、 黑暗的官场形成了强烈对比。而从混迹官场到躬耕 自食的 田园生活 ,恰恰 如 同冲破 樊笼来 到 自由的 天地一样 ,使 诗人 内心充满 了复 归 自然 、重 获 自由 的喜 悦 。总之 ,这 两首诗 形 象地描写 了诗人复归本性 、融人 自然 以后 的生活情景 及其所 体现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但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归于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