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五大生活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和要求 重点 重点:掌握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难点:光周期反应和温度三基点理论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作物的环境(1学时) 自然环境 教学进程 (一)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含章节 (二)什么叫环境 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 在农田作物栽培的生态系统中,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 教学方和,不仅包括对其有影响的种种自然环境条件,还包括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和作 法、辅助手用 段) 、人工环境 )广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 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二)狭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一)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 生活因子:各种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温度(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 子或基本环境条件。 (二)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主要因素:例 如作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素,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不可代 替性和可调性;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2作物与光的关系(1.5学时) 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光照强度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作物对 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 (二)日照长度与作物 )光谱成分与作物 光合有效辐射:光谱带:光谱作用 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光 合面积、组成、大小、分布、动态):光合能力(光、 水):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 教学方法:讲授法 §3作物与温度的关系(1.5学时) 、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温周期概念:为什么日夜变温对作物 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日夜温差越大,籽粒蛋白质含量 越高。 (二)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春化发育阶段:植株春化:小麦春化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冬性的0-3℃, 35天以上:半冬性的0-7℃,15-35天:春性的0-12℃,5-15天) (三)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么叫“三基点”;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如 何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产量:耐寒作物和喜温作物:作物的耐寒程度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4-11-15 14:34 章节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五大生活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难点:光周期反应和温度三基点理论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 教 学 方 法、 辅 助 手 段) §1作物的环境(1学时) 一、自然环境 (一)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二)什么叫环境 在农田作物栽培的生态系统中,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 和,不仅包括对其有影响的种种自然环境条件,还包括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和作 用。 二、人工环境 (一)广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 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二)狭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一) 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      生活因子: 各种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温度(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 子或基本环境条件。     (二) 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主要因素:例 如作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素,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不可代 替性和可调性;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2作物与光的关系(1.5学时)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 光照强度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作物对 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    (二) 日照长度与作物 (三) 光谱成分与作物     光合有效辐射;光谱带;光谱作用。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光 合面积、  组成、大小、分布、动态);光合能力(光、 CO2、温度、肥 水);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 教学方法:讲授法 §3作物与温度的关系(1.5学时)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 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温周期概念;为什么日夜变温对作物 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日夜温差越大,籽粒蛋白质含量 越高。 (二) 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春化发育阶段;植株春化;小麦春化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冬性的0-3℃, 35天以上;半冬性的0-7℃,15-35天;春性的0-12℃,5-15天)。  (三) 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什么叫“三基点”;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如 何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产量;耐寒作物和喜温作物;作物的耐寒程度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