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五大生活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和要求 重点 重点:掌握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难点:光周期反应和温度三基点理论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作物的环境(1学时) 自然环境 教学进程 (一)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含章节 (二)什么叫环境 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 在农田作物栽培的生态系统中,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 教学方和,不仅包括对其有影响的种种自然环境条件,还包括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和作 法、辅助手用 段) 、人工环境 )广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 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二)狭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一)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 生活因子:各种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温度(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 子或基本环境条件。 (二)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主要因素:例 如作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素,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不可代 替性和可调性;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2作物与光的关系(1.5学时) 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光照强度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作物对 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 (二)日照长度与作物 )光谱成分与作物 光合有效辐射:光谱带:光谱作用 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光 合面积、组成、大小、分布、动态):光合能力(光、 水):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 教学方法:讲授法 §3作物与温度的关系(1.5学时) 、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温周期概念:为什么日夜变温对作物 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日夜温差越大,籽粒蛋白质含量 越高。 (二)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春化发育阶段:植株春化:小麦春化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冬性的0-3℃, 35天以上:半冬性的0-7℃,15-35天:春性的0-12℃,5-15天) (三)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么叫“三基点”;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如 何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产量:耐寒作物和喜温作物:作物的耐寒程度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4-11-15 14:34 章节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五大生活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难点:光周期反应和温度三基点理论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 教 学 方 法、 辅 助 手 段) §1作物的环境(1学时) 一、自然环境 (一)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二)什么叫环境 在农田作物栽培的生态系统中,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 和,不仅包括对其有影响的种种自然环境条件,还包括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和作 用。 二、人工环境 (一)广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 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二)狭义的人工环境 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一) 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 生活因子: 各种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温度(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 子或基本环境条件。 (二) 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主要因素:例 如作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素,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不可代 替性和可调性;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2作物与光的关系(1.5学时)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 光照强度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作物对 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 (二) 日照长度与作物 (三) 光谱成分与作物 光合有效辐射;光谱带;光谱作用。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光 合面积、 组成、大小、分布、动态);光合能力(光、 CO2、温度、肥 水);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 教学方法:讲授法 §3作物与温度的关系(1.5学时)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 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温周期概念;为什么日夜变温对作物 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日夜温差越大,籽粒蛋白质含量 越高。 (二) 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春化发育阶段;植株春化;小麦春化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冬性的0-3℃, 35天以上;半冬性的0-7℃,15-35天;春性的0-12℃,5-15天)。 (三) 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什么叫“三基点”;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如 何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产量;耐寒作物和喜温作物;作物的耐寒程度
不同,其适宜播期也不同 (四)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 大多数作物,在最适温度以下,随着地温的上升,根部、地上部的生长 量也增加。由于地上部所需求的温度比根部高,所以在10-35℃的范围内,温度 越高,地上部生育越快,根冠比越小。 般根的生长决定于地温。与地上部相比,根系对高温的抵抗能力更弱 (五)温度与干物质积累 Q10:温度系数,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增加10℃,生化反应的 速率按一定的比率相增长。 P/R:表示物质生产效能的光合作用(P)与呼吸作用(R)之比 (六)积温与作物生产 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作物群体干物 质积累与积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 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一)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与霜害;作物对低温的 生态适应与抗寒性锻炼:抗寒的农业措施。 (二)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高温对作物的伤害作用:作物对高温的生理适应:减弱高温的有害影响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 §4作物与水的关系(0.5学时) 水的生理作用 水是作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它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 度,使作物器官处于直立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还是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的原料:水有较大的热容量:水是连接土壤一作物一大气这一系统的 介质,水在吸收、输导和蒸腾过程中把土壤、作物、大气联系在一起 水生态作用 )作物对水的反应 种子发芽时土壤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作用 (二)作物的水分平衡 在正常的情况下,作物一方面蒸腾失水,同时又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这样就在作物生命活动中形成了吸水与失水的连续运动过程。一般把作物吸水 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叫做水分平衡。只有当吸水、输导和蒸腾三方面的比 例适当时,才能维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三)作物的需水量和需水临界期 1.作物的需水量作物的需水量通常用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作 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它表示作物利用水生产干物质的效率 2.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的需要量,一般前期和后期较少,中 期较多。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所谓对水的敏感 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 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 三、旱、涝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一)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旱害:抗旱锻炼 二)涝害及作物的抗涝性 涝害对作物的影响:作物的抗涝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 §5作物与空气的关系(0.5学时) CQ2与作物 (一)CQ2浓度的变化规律 周年变化规律;周日变化规律:田间群体内的CQ2浓度变化及运动方向;CO2 浓度的垂直分布。 (二)C02施肥的问题 关于共生固氮 什么叫共生固氮?共生固氮的数量:共生固氮对作物需氮的满足程度;生物 固氮是一个耗能过程。栽培措施对共生固氮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6作物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
不同,其适宜播期也不同。 (四) 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 大多数作物,在最适温度以下,随着地温的上升,根部、地上部的生长 量也增加。由于地上部所需求的温度比根部高,所以在10—35℃的范围内,温度 越高,地上部生育越快,根冠比越小。 一般根的生长决定于地温。与地上部相比,根系对高温的抵抗能力更弱 些。 (五) 温度与干物质积累 Q10:温度系数,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增加10℃,生化反应的 速率按一定的比率相增长。 P/R:表示物质生产效能的光合作用(P)与呼吸作用(R)之比。 (六) 积温与作物生产 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作物群体干物 质积累与积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 二、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一) 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与霜害;作物对低温的 生态适应与抗寒性锻炼;抗寒的农业措施 。 (二) 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高温对作物的伤害作用;作物对高温的生理适应;减弱高温的有害影响的 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4作物与水的关系(0.5学时) 一、水的生理作用 水是作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它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 度,使作物器官处于直立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还是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的原料;水有较大的热容量; 水是连接土壤一作物一大气这一系统的 介质,水在吸收、输导和蒸腾过程中把土壤、作物、大气联系在一起。 二、水生态作用 (一) 作物对水的反应 种子发芽时土壤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作用。 (二) 作物的水分平衡 在正常的情况下,作物一方面蒸腾失水,同时又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这样就在作物生命活动中形成了吸水与失水的连续运动过程。一般把作物吸水、 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叫做水分平衡。只有当吸水、输导和蒸腾三方面的比 例适当时,才能维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三)作物的需水量和需水临界期 1.作物的需水量 作物的需水量通常用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作 物每形成l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它表示作物利用水生产干物质的效率。 2.需水临界期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的需要量,一般前期和后期较少,中 期较多。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所谓对水的敏感 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 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 三、旱、涝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一)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旱害;抗旱锻炼 (二) 涝害及作物的抗涝性 涝害对作物的影响;作物的抗涝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 §5作物与空气的关系(0.5学时) 一、CO2与作物 (一)CO2浓度的变化规律 周年变化规律;周日变化规律;田间群体内的CO2浓度变化及运动方向;C02 浓度的垂直分布。 (二)C02施肥的问题 二、关于共生固氮 什么叫共生固氮?共生固氮的数量;共生固氮对作物需氮的满足程度;生物 固氮是一个耗能过程。栽培措施对共生固氮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6作物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
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土壤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 (二)土壤化学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作物与土壤酸碱度:作物与土壤养分(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喜钾作 物):作物与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生物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高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土壤是作物根系生育和活动的场所。土壤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一般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有以下几点:土层深厚,结 构好;松紧适宜,通气性好:砂粘适中,质地好:耕作层肥沃,有机质合量高 酸碱适度,地下水位低 三、土壤污染与作物 (一)土壤污染可分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改良剂措 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1.叙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2.叙述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环境因素的特点 3.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概念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思考题4.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5.光合性能包括哪五个方面?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6.何谓温度三基点?如何利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7.何谓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叙述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 8.叙述作物冻害、寒害、霜害的概念。 9.何谓作物的水分平衡 10.叙述田间CO2浓度变化规律 1.李焕章,韩学信主编.《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34-41 参考资料2.杨守仁,郑丕尧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1063-82 备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重点讲授
一、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 土壤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 。 (二) 土壤化学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作物与土壤酸碱度;作物与土壤养分(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喜钾作 物);作物与土壤有机质。 (三) 土壤生物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二、高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土壤是作物根系生育和活动的场所。土壤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一般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有以下几点:土层深厚,结 构好;松紧适宜,通气性好;砂粘适中,质地好;耕作层肥沃,有机质合量高; 酸碱适度,地下水位低。 三、 土壤污染与作物 (一)土壤污染可分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改良剂措 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本章思考题 1. 叙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叙述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环境因素的特点。 3. 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概念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4. 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5. 光合性能包括哪五个方面?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6. 何谓温度三基点?如何利用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7. 何谓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叙述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 8. 叙述作物冻害、寒害、霜害的概念。 9. 何谓作物的水分平衡? 10. 叙述田间C02浓度变化规律。 主要 参考资料 1. 李焕章,韩学信主编.《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 34-41 2. 杨守仁,郑丕尧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10 63-82 备注 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重点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