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交油菜:在栽培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精耕细作传统,推广了育苗移栽技术,并研究总结 出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以及“冬发”、“秋发”等先进技术,促进了 油菜单产的提高,但是同欧洲一些高产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施肥 水平较低,优质品种面积相对较小(占油菜总面积的20%左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还 存在差距等问题。 3.西藏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是西藏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西藏的传统作物之一,发展油菜生产对促进西藏农 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牧业都有重要的作用。 油菜在西藏种植的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是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 作物。油菜作为栽培品种有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芥菜型油菜(Bjuncea) 和甘蓝型油菜(B.napus),常年播种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在区 内经济作物中占首位,西藏主要种植白菜型春油菜,约占油菜播种面积的80-85%:芥菜 型油菜也有一定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20%:70年代引进甘蓝型春油菜,己有一定面积 栽培。 西藏油菜具有抗寒、抗旱、不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也高等特点。含油量大部 分在45%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1.19%。芥酸含量绝大多数在35一50%变幅内,最高达56.73%。 高芥酸作为工业用油有很大价值。 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由食用糌粑 和肉类逐渐向糌粑、肉、菜、米、面相结合的方面发展,所以菜油的用量也越来越多。另 外,藏族人民喜欢吃用菜油炸的各种各样的饼子、所以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 位。除此之外,菜籽油是西藏高原地区特殊的护肤品,涂在面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日 光曝晒。 西藏油菜生产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50年代西藏油菜播种面积为4.84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46%,总产量2610吨,单产 540kg/公顷,平均每人2.1kg。 60年代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社会制度的变化,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 力地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播种面积增至5.7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16%,总产量为 4803.5吨,单产量841.5kg/公顷,平均每人3.54kg。 60年代初,立足西藏高原生产实际,进行了西藏油菜地方品种的搜集和整理,并采 用混合选择,系统选择的方法,于60年代育成了西藏的第一批油菜良种,如曲水大粒、 帕当油菜等,这批品种均比原农家品种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千粒重高,产量高,并保持 了原农家品种对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70年代是西藏农业生产大发展、农作物良种利用水平较高的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造 和集体经营制度下,西藏油莱生产也得到发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的改造低产田 的群众运动,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广运用新式农机具和农业技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 生产水平。油菜生产的发展对油菜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60年代选育的品种得到了推广 应用。70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8.17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92%,总产量8286.22吨, 单产1014kg/公顷,平均每人4.87kg。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积极性又进一步调动起来,发展农业 167167 交油菜;在栽培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精耕细作传统,推广了育苗移栽技术,并研究总结 出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以及“冬发”、“秋发”等先进技术,促进了 油菜单产的提高,但是同欧洲一些高产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施肥 水平较低,优质品种面积相对较小(占油菜总面积的 20%左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还 存在差距等问题。 3. 西藏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是西藏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西藏的传统作物之一,发展油菜生产对促进西藏农 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牧业都有重要的作用。 油菜在西藏种植的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是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 作物。油菜作为栽培品种有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芥菜型油菜(Bjuncea) 和甘蓝型油菜(B.napus),常年播种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左右,在区 内经济作物中占首位,西藏主要种植白菜型春油菜,约占油菜播种面积的 80-85%;芥菜 型油菜也有一定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5-20%;70 年代引进甘蓝型春油菜,已有一定面积 栽培。 西藏油菜具有抗寒、抗旱、不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也高等特点。含油量大部 分在45%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1.19%。芥酸含量绝大多数在35—50%变幅内,最高达56.73%。 高芥酸作为工业用油有很大价值。 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由食用糌粑 和肉类逐渐向糌粑、肉、菜、米、面相结合的方面发展,所以菜油的用量也越来越多。另 外,藏族人民喜欢吃用菜油炸的各种各样的饼子、所以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 位。除此之外,菜籽油是西藏高原地区特殊的护肤品,涂在面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日 光曝晒。 西藏油菜生产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50 年代西藏油菜播种面积为 4.84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46%,总产量 2610 吨,单产 540kg/公顷,平均每人 2.1kg。 60 年代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社会制度的变化,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 力地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播种面积增至 5.71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16%,总产量为 4803.5 吨,单产量 841.5kg/公顷,平均每人 3.54kg。 60 年代初,立足西藏高原生产实际,进行了西藏油菜地方品种的搜集和整理,并采 用混合选择,系统选择的方法,于 60 年代育成了西藏的第一批油菜良种,如曲水大粒、 帕当油菜等,这批品种均比原农家品种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千粒重高,产量高,并保持 了原农家品种对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70 年代是西藏农业生产大发展、农作物良种利用水平较高的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造 和集体经营制度下,西藏油菜生产也得到发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的改造低产田 的群众运动,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广运用新式农机具和农业技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 生产水平。油菜生产的发展对油菜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60 年代选育的品种得到了推广 应用。70 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 8.17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92%,总产量 8286.22 吨, 单产 1014kg/公顷,平均每人 4.87kg。 80 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积极性又进一步调动起来,发展农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