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四章 油菜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0,文件大小:714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概述 一、油菜生产概况 二、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划 第二节 西藏油菜类型和主要品种 一、西藏油菜类型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 一、根 二、茎和分枝 三、叶 四、花序和花 五、角果 六、种子 第四节 油菜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阶段发育特性 二、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三、花果脱落问题 四、油菜种子干物质油分的积累 第五节 油菜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 二、施肥 三、灌溉 四、播种 五、合理密植 六、中耕锄草 七、防治病虫害 八、适时收获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四章 油菜 第一节概述 一、油菜生产概况 (一)油菜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的种植面积都占全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 以上:产量则占主要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35%以上。油菜籽富含油分。我国生产的油菜籽 平均含油率为39一42%左右:油菜籽加工出油率达39%以上。菜籽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 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菜籽油是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和北方一些地区人民主要的食用油。 菜籽油在工业上,医药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各种涂料、油漆、肥皂、 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鞣皮剂以及甘油、药膏等工业产品的原料。 在我国植物油脂原料、半成品、成品出口中,菜籽和菜籽油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菜 籽油可以用作制造人造黄油。 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一般占其原料的60%左右,含纯氮4.6%、磷2.5%、钾1.4%, 是肥效优良的综合性肥料。油菜还是很好的绿肥作物。油菜在生长过程中,落叶、落花和 残根中也含较多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菜籽饼含有30%左右的粗蛋白,10%以上的粗脂肪,但含有某些有毒物质,经加工处 理后,可作为家畜的精饲料。油菜的果壳和新鲜茎叶中亦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其 他碳水化合物,又都是营养价值较好的青饲料。 油菜为我国主要蜜源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油菜产区大力发展养蜂事业,不但 能为国家增产蜂蜜,还能辅助油莱传粉,对油菜的增产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油菜在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新垦地、休闲地,盐碱地的先锋作物。 早熟春油菜还是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不可代替的油料作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油菜 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己成为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阳葵、油菜、花生)之一。 (二)油菜生产概况 1.世界油菜生产情况 近半个世纪以来,油菜作为主要的植物油源和饲料源,发展速度很快。有关资料统计, 1950一1980年30年间,世界油菜总产量增长148%:而1980一1993年又增长1.6倍, 远高于同期大豆、花生、向日葵的增长速度。1984一1985年世界菜籽油产量为574万吨, 占食用植物油的14%,居第三位:1995年菜籽油产量达1040万吨,占食用植物油的21.3%, 居第二位,仅次于大豆。 1980年至1992年的世界油菜生产,面积增长77.0%,总产增长147.25%,单产提高 39.5%。至1992年,油菜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德国和英国,1992年这四 个国家油菜种植面积依次比1980年增长59.2%、118.8%、288.0%、353.8%:总产依次增长 164

164 第四章 油 菜 第一节 概述 一、油菜生产概况 (一)油菜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的种植面积都占全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30% 以上;产量则占主要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 35%以上。油菜籽富含油分。我国生产的油菜籽 平均含油率为 39 一 42%左右;油菜籽加工出油率达 39%以上。菜籽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 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菜籽油是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和北方一些地区人民主要的食用油。 菜籽油在工业上,医药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各种涂料、油漆 、肥皂、 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鞣皮剂以及甘油、药膏等工业产品的原料。 在我国植物油脂原料、半成品、成品出口中,菜籽和菜籽油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菜 籽油可以用作制造人造黄油。 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一般占其原料的 60%左右,含纯氮 4.6%、磷 2.5%、钾 1.4%, 是肥效优良的综合性肥料。油菜还是很好的绿肥作物。油菜在生长过程中,落叶、落花和 残根中也含较多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菜籽饼含有 30%左右的粗蛋白,10%以上的粗脂肪,但含有某些有毒物质,经加工处 理后,可作为家畜的精饲料。油菜的果壳和新鲜茎叶中亦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其 他碳水化合物,又都是营养价值较好的青饲料。 油菜为我国主要蜜源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油菜产区大力发展养蜂事业,不但 能为国家增产蜂蜜,还能辅助油菜传粉,对油菜的增产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油菜在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新垦地、休闲地,盐碱地的先锋作物。 早熟春油菜还是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不可代替的油料作物。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油菜 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已成为四大油料作物 (大豆、向阳葵、油菜、花生)之一。 (二)油菜生产概况 1. 世界油菜生产情况 近半个世纪以来,油菜作为主要的植物油源和饲料源,发展速度很快。有关资料统计, 1950 一 1980 年 30 年间,世界油菜总产量增长 148%;而 1980 一 1993 年又增长 1.6 倍, 远高于同期大豆、花生、向日葵的增长速度。1984 一 1985 年世界菜籽油产量为 574 万吨, 占食用植物油的 14%,居第三位;1995 年菜籽油产量达 1040 万吨,占食用植物油的 21.3%, 居第二位,仅次于大豆。 1980 年至 1992 年的世界油菜生产,面积增长 77.0%,总产增长 147.25%,单产提高 39.5%。至 1992 年,油菜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德国和英国,1992 年这四 个国家油菜种植面积依次比 1980 年增长 59.2%、118.8%、288.0%、353.8%;总产依次增长

220.6%、210.4%、266.3%、370.5%。1992年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 加拿大、德国、法国和英国。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加拿大、德国、法国、 英国。单产最高国家依次为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捷克、丹麦、奥地利(表4-1)。 表4-1世界油菜籽面积和产量(1992年) 国家 收获面积(万公顷) 单产(kg/公顷) 总产量(万吨) 世界总计 2069.4 1263 2614.4 中因 597.6 1281 765.3 孟加拉国 33.2 672 22.3 印度 706.5 849 600 韩国 0.3 1786 0.5 巴基斯坦 32.0 719 23.0 埃塞俄比亚 15.0 540 8.1 加拿大 290.0 1272 369 美国 5.7 1404 8 阿根廷 4.0 1675 6.7 智利 3.2 1955 6.2 奥地利 5.2 2208 11.5 捷克 16.8 2560 43 丹麦 18.0 2389 43 芬兰 7.2 1417 10.2 法国 67.2 2707 181.9 德国 100.1 2587 259 荷兰 0.4 3260 1.4 波兰 40.5 1872 75.8 瑞典 12.6 1905 24 英因 42.2 2841 120 澳大利亚 10.3 1505 15.5 *引自FA0 Quarterly】 Bulletin of Statisties,1,1993 油菜生产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育成并推广了高产优质新品种。60年代育成了低芥酸单低品种,70年代育成了 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品种,80年代末又育成了优质杂交品种,大大改善了油菜品质并 提高产量,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2)改进了栽培技术。增加施肥量是提高油菜单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化肥施用量 的快速增加,此外,化学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及防治病虫药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油菜产 量。 (3)机械化的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油菜生产都采用了机械化操作, 从播种、施肥、中耕、喷药到收获、脱粒等均使用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种 粮机械可以用于油菜,一机多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4)油菜新用途的开发,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油菜的新用途开发日新月异,综合 利用使附加值提高,经济价值倍增。 2.中国油菜生产情况 165

165 220.6%、210.4%、266.3%、370.5%。1992 年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 加拿大、德国、法国和英国。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加拿大、德国、法国、 英国。单产最高国家依次为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捷克、丹麦、奥地利(表 4-1)。 表 4-1 世界油菜籽面积和产量(1992 年) 国家 收获面积(万公顷) 单产(kg/公顷) 总产量(万吨) 世界总计 2069.4 1263 2614.4 中国 597.6 1281 765.3 孟加拉国 33.2 672 22.3 印度 706.5 849 600 韩国 0.3 1786 0.5 巴基斯坦 32.0 719 23.0 埃塞俄比亚 15.0 540 8.1 加拿大 290.0 1272 369 美国 5.7 1404 8 阿根廷 4.0 1675 6.7 智利 3.2 1955 6.2 奥地利 5.2 2208 11.5 捷克 16.8 2560 43 丹麦 18.0 2389 43 芬兰 7.2 1417 10.2 法国 67.2 2707 181.9 德国 100.1 2587 259 荷兰 0.4 3260 1.4 波兰 40.5 1872 75.8 瑞典 12.6 1905 24 英国 42.2 2841 120 澳大利亚 10.3 1505 15.5 *引自 FAO Quarterly Bulletin of Statisties,1,1993。 油菜生产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育成并推广了高产优质新品种。60 年代育成了低芥酸单低品种,70 年代育成了 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品种,80 年代末又育成了优质杂交品种,大大改善了油菜品质并 提高产量,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2)改进了栽培技术。增加施肥量是提高油菜单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化肥施用量 的快速增加,此外,化学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及防治病虫药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油菜产 量。 (3)机械化的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油菜生产都采用了机械化操作, 从播种、施肥、中耕、喷药到收获、脱粒等均使用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种 粮机械可以用于油菜,一机多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4)油菜新用途的开发,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油菜的新用途开发日新月异,综合 利用使附加值提高,经济价值倍增。 2. 中国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作为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新中国建立以来,油菜生产发展很快。我国曾在1934 年油菜籽总产量达到190.7万吨的较高产量,此后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产量下降,至 1949年仅有7.34万吨。1949年以后生产逐渐恢复,50年代年均总产量88.6万吨,但60 年代减少至78.5万吨,70年代又增加到104.6万吨,其中1979年的总产量达到240.2 万吨,首次超出1934年。80年代是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增长期,年均总产量491.7万吨, 而且在1980年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入90年代,油菜生产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1990年一1995年年均总产量达到771.0万吨,比1934年增长3.42倍,比80年代又增加 279.3万吨,增长48.4%,我国并且在1992年超过了世界平均单产水平。至1995年,我 国油菜生产面积发展到690.7万公顷,总产为977.7万吨,单产为1414.05kg/公顷。 1985年至1995年近十年的油菜生产,以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地区的 新疆、青海、甘肃,以及河南,贵州等省区发展较快。但是原来面积较大,产量水平较高 的川、苏、浙、皖等省,十年来面积和产量变动不大,浙江甚至还有所下降。从1995年 资料看,总产量在60万吨以上的有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江西等省:种植面 积在50万公顷以上的有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单产较高的省市是江苏、 上海、贵州、湖北、四川、浙江、河南等(表4-2)。 表4-21985~1995年我国主产省油莱生产增长比较 总产量(万吨) 单产(kg/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1995年比1985年增长(%)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总产 单产 面积 上海 15.4 15.5 2190 1975 7.03 7.84 0.65 -9.79 11.57 江苏 78.1 109.5 1650 2064 44025 53.07 49.79 25.09 20.07 浙江 42.6 47.3 1560 1599 27.37 29.59 11.03 2.50 8.09 安徽 107.9 141.6 1880 1428 77.79 99.11 81.23 8.48 27.41 江西 15.7 69 645 798 24.59 86.41 339.49 28.72 151.36 河南 21.8 43.5 1185 1585 18.00 27.44 104.22 33.80 52.44 湖北 41.1 146.2 1140 1742 36.14 83.88 255.72 52.80 132.10 湖南 84.3 91.3 1005 1195 84.08 76.33 166.18 18.96 123.92 四川 122.8 139.1 1455 1633 83.98 85.17 13.27 12.27 1.42 贵州 27.9 53.1 885 1814 81.71 40.41 90.82 48.47 27.42 陕西 16.4 25.4 1440 1498 11.87 16.98 54.88 4.06 29.27 甘肃 7.1 15.2 1080 1258 6.60 12.10 114.08 16.52 83.88 青海 9.6 15.8 1050 1092 9.09 14.48 64.58 4.00 59.20 新疆 7.8 15.1 810 1161 8.98 13.01 106.85 43.33 44.88 全国 560.7 977.7 1245 1414 449.42 690.72 74.37 13.61 53.59 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油菜在人民生活及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之外,还因为油菜广泛的生产适应性。油菜可在不同的气候带实行春播和秋播。与各种作 物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在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制地均可种植。特别是在我国亚热带稻作 区,实行水稻,油菜两熟或三熟栽培,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壤资源,不仅可促进水稻增产, 还可用地养地,全年增收,这是油菜的最大优势。 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种植面积发展较快:自60年代起大力推广种植了 甘蓝型油菜以及南方三熟制油菜,北方冬油菜:70年代以来迅速推广种植优质油菜和杂 166

166 油菜作为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新中国建立以来,油菜生产发展很快。我国曾在 1934 年油菜籽总产量达到 190.7 万吨的较高产量,此后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产量下降,至 1949 年仅有 7.34 万吨。1949 年以后生产逐渐恢复,50 年代年均总产量 88.6 万吨,但 60 年代减少至 78.5 万吨,70 年代又增加到 104.6 万吨,其中 1979 年的总产量达到 240.2 万吨,首次超出 1934 年。80 年代是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增长期,年均总产量 491.7 万吨, 而且在 1980 年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入 90 年代,油菜生产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1990 年—1995 年年均总产量达到 771.0 万吨,比 1934 年增长 3.42 倍,比 80 年代又增加 279.3 万吨,增长 48.4%,我国并且在 1992 年超过了世界平均单产水平。至 1995 年,我 国油菜生产面积发展到 690.7 万公顷,总产为 977.7 万吨,单产为 1414.05kg/公顷。 1985 年至 1995 年近十年的油菜生产,以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地区的 新疆、青海、甘肃,以及河南,贵州等省区发展较快。但是原来面积较大,产量水平较高 的川、苏、浙、皖等省,十年来面积和产量变动不大,浙江甚至还有所下降。从 1995 年 资料看,总产量在 60 万吨以上的有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江西等省;种植面 积在 50 万公顷以上的有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单产较高的省市是江苏、 上海、贵州、湖北、四川、浙江、河南等(表 4-2)。 表 4-2 1985~1995 年我国主产省油菜生产增长比较 总产量(万吨) 单产(kg/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1995 年比 1985 年增长(%)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总产 单产 面积 上海 15.4 15.5 2190 1975 7.03 7.84 0.65 -9.79 11.57 江苏 78.1 109.5 1650 2064 44025 53.07 49.79 25.09 20.07 浙江 42.6 47.3 1560 1599 27.37 29.59 11.03 2.50 8.09 安徽 107.9 141.6 1880 1428 77.79 99.11 81.23 8.48 27.41 江西 15.7 69 645 798 24.59 86.41 339.49 28.72 151.36 河南 21.8 43.5 1185 1585 18.00 27.44 104.22 33.80 52.44 湖北 41.1 146.2 1140 1742 36.14 83.88 255.72 52.80 132.10 湖南 84.3 91.3 1005 1195 84.08 76.33 166.18 18.96 123.92 四川 122.8 139.1 1455 1633 83.98 85.17 13.27 12.27 1.42 贵州 27.9 53.1 885 1814 81.71 40.41 90.82 48.47 27.42 陕西 16.4 25.4 1440 1498 11.87 16.98 54.88 4.06 29.27 甘肃 7.1 15.2 1080 1258 6.60 12.10 114.08 16.52 83.88 青海 9.6 15.8 1050 1092 9.09 14.48 64.58 4.00 59.20 新疆 7.8 15.1 810 1161 8.98 13.01 106.85 43.33 44.88 全国 560.7 977.7 1245 1414 449.42 690.72 74.37 13.61 53.59 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油菜在人民生活及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之外,还因为油菜广泛的生产适应性。油菜可在不同的气候带实行春播和秋播。与各种作 物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在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制地均可种植。特别是在我国亚热带稻作 区,实行水稻,油菜两熟或三熟栽培,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壤资源,不仅可促进水稻增产, 还可用地养地,全年增收,这是油菜的最大优势。 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种植面积发展较快;自 60 年代起大力推广种植了 甘蓝型油菜以及南方三熟制油菜,北方冬油菜;70 年代以来迅速推广种植优质油菜和杂

交油菜:在栽培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精耕细作传统,推广了育苗移栽技术,并研究总结 出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以及“冬发”、“秋发”等先进技术,促进了 油菜单产的提高,但是同欧洲一些高产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施肥 水平较低,优质品种面积相对较小(占油菜总面积的20%左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还 存在差距等问题。 3.西藏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是西藏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西藏的传统作物之一,发展油菜生产对促进西藏农 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牧业都有重要的作用。 油菜在西藏种植的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是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 作物。油菜作为栽培品种有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芥菜型油菜(Bjuncea) 和甘蓝型油菜(B.napus),常年播种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在区 内经济作物中占首位,西藏主要种植白菜型春油菜,约占油菜播种面积的80-85%:芥菜 型油菜也有一定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20%:70年代引进甘蓝型春油菜,己有一定面积 栽培。 西藏油菜具有抗寒、抗旱、不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也高等特点。含油量大部 分在45%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1.19%。芥酸含量绝大多数在35一50%变幅内,最高达56.73%。 高芥酸作为工业用油有很大价值。 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由食用糌粑 和肉类逐渐向糌粑、肉、菜、米、面相结合的方面发展,所以菜油的用量也越来越多。另 外,藏族人民喜欢吃用菜油炸的各种各样的饼子、所以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 位。除此之外,菜籽油是西藏高原地区特殊的护肤品,涂在面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日 光曝晒。 西藏油菜生产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50年代西藏油菜播种面积为4.84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46%,总产量2610吨,单产 540kg/公顷,平均每人2.1kg。 60年代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社会制度的变化,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 力地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播种面积增至5.7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16%,总产量为 4803.5吨,单产量841.5kg/公顷,平均每人3.54kg。 60年代初,立足西藏高原生产实际,进行了西藏油菜地方品种的搜集和整理,并采 用混合选择,系统选择的方法,于60年代育成了西藏的第一批油菜良种,如曲水大粒、 帕当油菜等,这批品种均比原农家品种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千粒重高,产量高,并保持 了原农家品种对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70年代是西藏农业生产大发展、农作物良种利用水平较高的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造 和集体经营制度下,西藏油莱生产也得到发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的改造低产田 的群众运动,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广运用新式农机具和农业技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 生产水平。油菜生产的发展对油菜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60年代选育的品种得到了推广 应用。70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8.17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92%,总产量8286.22吨, 单产1014kg/公顷,平均每人4.87kg。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积极性又进一步调动起来,发展农业 167

167 交油菜;在栽培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精耕细作传统,推广了育苗移栽技术,并研究总结 出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以及“冬发”、“秋发”等先进技术,促进了 油菜单产的提高,但是同欧洲一些高产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施肥 水平较低,优质品种面积相对较小(占油菜总面积的 20%左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还 存在差距等问题。 3. 西藏油菜生产情况 油菜是西藏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西藏的传统作物之一,发展油菜生产对促进西藏农 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牧业都有重要的作用。 油菜在西藏种植的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是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 作物。油菜作为栽培品种有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芥菜型油菜(Bjuncea) 和甘蓝型油菜(B.napus),常年播种面积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左右,在区 内经济作物中占首位,西藏主要种植白菜型春油菜,约占油菜播种面积的 80-85%;芥菜 型油菜也有一定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5-20%;70 年代引进甘蓝型春油菜,已有一定面积 栽培。 西藏油菜具有抗寒、抗旱、不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也高等特点。含油量大部 分在45%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1.19%。芥酸含量绝大多数在35—50%变幅内,最高达56.73%。 高芥酸作为工业用油有很大价值。 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由食用糌粑 和肉类逐渐向糌粑、肉、菜、米、面相结合的方面发展,所以菜油的用量也越来越多。另 外,藏族人民喜欢吃用菜油炸的各种各样的饼子、所以油菜在人民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 位。除此之外,菜籽油是西藏高原地区特殊的护肤品,涂在面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日 光曝晒。 西藏油菜生产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50 年代西藏油菜播种面积为 4.84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46%,总产量 2610 吨,单产 540kg/公顷,平均每人 2.1kg。 60 年代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社会制度的变化,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 力地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播种面积增至 5.71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16%,总产量为 4803.5 吨,单产量 841.5kg/公顷,平均每人 3.54kg。 60 年代初,立足西藏高原生产实际,进行了西藏油菜地方品种的搜集和整理,并采 用混合选择,系统选择的方法,于 60 年代育成了西藏的第一批油菜良种,如曲水大粒、 帕当油菜等,这批品种均比原农家品种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千粒重高,产量高,并保持 了原农家品种对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70 年代是西藏农业生产大发展、农作物良种利用水平较高的年代,在社会主义改造 和集体经营制度下,西藏油菜生产也得到发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的改造低产田 的群众运动,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广运用新式农机具和农业技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 生产水平。油菜生产的发展对油菜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60 年代选育的品种得到了推广 应用。70 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 8.17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3.92%,总产量 8286.22 吨, 单产 1014kg/公顷,平均每人 4.87kg。 80 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积极性又进一步调动起来,发展农业

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己被广大群众所接受。80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10.47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4.91%,总产12523.3吨。单产2695.5kg/公顷,平均每人6.21kg 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面积仅增加了1.2倍,但总产量增加了3.8倍,其主要原因 是: 一是积极推广了科学技术,不断地增加了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二是由于油菜优良品种的推广,能充分利用高原的光热资源,避免或减少了自然灾害 的影响,获得较高的产量。目前生产利用的油菜良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增产幅度高达 58.6%,特别是江孜县,油菜良种利用较为突出。据1985年考察统计,全县1.33千公顷 油菜,良种就占一半,是西藏油菜良种利用率最高,总体效益最显著的县,增产幅度为 46.6%,总增加量664吨。从全自治区的良种利用来看,油菜良种增产幅度最大。上述结 果表明,只要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现有良种种植面积,逐步更换当地农家品种,采 用先进栽培技术,改混播为单播,提高油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就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978年,江孜县农试场在试验地上获得每公顷5089.5kg的好收成。1979年西藏自治 区农科所栽培试验,创每公顷6168kg的高产记录,说明西藏油菜生产潜力巨大,是全国 最为理想的油菜生产基地之一。 二、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划 (一)我国油菜的分布 油菜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在我国从南到北,从平川到高原几乎都有油菜的分布。 但综合起来,可以概括地分为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两个大区。其分布区域及界线与我国冬、 春小麦的区域界线基本一致。 1.冬油菜区我国油菜以冬油菜为主,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华北长城以南 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华南沿海诸省、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 甘肃省及成都以南以及新疆的南部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85%左右,产量则 占全国油菜籽总产量的90%以上。 本区除华南、华北诸省以及山东省、河南省外,其余地区都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 尤以四川省最为重要。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在全国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左右,产量则占全国的20% 左右。 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华南沿海五个亚区。 我国北方冬油菜区即华北关中冬油菜亚区。本亚区包括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秦岭以北, 山西省中南部,北京市和河北省长城以南,安微和江苏省淮河以北,河南省淮河和桐柏山 以北以及山东省。以陕西关中平原油菜栽培历史悠久。该区冬春雨雪少,温度偏低。油菜 与冬小麦等作物轮作。品种多为冬性强,根系发达的白莱型和甘蓝型油菜。陕南汉中,安 康地区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多于关中,为主产区,主要是甘蓝型油菜。 2.春油菜区春油菜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冬季气候寒冷,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西北 高原,青藏高原,华北长城一带及东北地区。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15%,产量仅占10%左 右。春油菜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分布、栽培制度及其生产特点,又可分为以下三 个亚区: 168

168 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己被广大群众所接受。80 年代油菜播种面积达 10.47 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4.91%,总产 12523.3 吨。单产 2695.5kg/公顷,平均每人 6.21kg。 80 年代与 50 年代相比,面积仅增加了 1.2 倍,但总产量增加了 3.8 倍,其主要原因 是: 一是积极推广了科学技术,不断地增加了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二是由于油菜优良品种的推广,能充分利用高原的光热资源,避免或减少了自然灾害 的影响,获得较高的产量。目前生产利用的油菜良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增产幅度高达 58.6%,特别是江孜县,油菜良种利用较为突出。据 1985 年考察统计,全县 1.33 千公顷 油菜,良种就占一半,是西藏油菜良种利用率最高,总体效益最显著的县,增产幅度为 46.6%,总增加量 664 吨。从全自治区的良种利用来看,油菜良种增产幅度最大。上述结 果表明,只要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现有良种种植面积,逐步更换当地农家品种,采 用先进栽培技术,改混播为单播,提高油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就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978 年,江孜县农试场在试验地上获得每公顷 5089.5kg 的好收成。1979 年西藏自治 区农科所栽培试验,创每公顷 6168kg 的高产记录,说明西藏油菜生产潜力巨大,是全国 最为理想的油菜生产基地之一。 二、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划 (一)我国油菜的分布 油菜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在我国从南到北,从平川到高原几乎都有油菜的分布。 但综合起来,可以概括地分为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两个大区。其分布区域及界线与我国冬、 春小麦的区域界线基本一致。 1. 冬油菜区 我国油菜以冬油菜为主,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华北长城以南 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华南沿海诸省、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 甘肃省及成都以南以及新疆的南部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 85%左右,产量则 占全国油菜籽总产量的 90%以上。 本区除华南、华北诸省以及山东省、河南省外,其余地区都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 尤以四川省最为重要。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在全国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5%左右,产量则占全国的 20% 左右。 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华南沿海五个亚区。 我国北方冬油菜区即华北关中冬油菜亚区。本亚区包括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秦岭以北, 山西省中南部,北京市和河北省长城以南,安徽和江苏省淮河以北,河南省淮河和桐柏山 以北以及山东省。以陕西关中平原油菜栽培历史悠久。该区冬春雨雪少,温度偏低。油菜 与冬小麦等作物轮作。品种多为冬性强,根系发达的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陕南汉中,安 康地区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多于关中,为主产区,主要是甘蓝型油菜。 2. 春油菜区 春油菜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冬季气候寒冷,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西北 高原,青藏高原,华北长城一带及东北地区。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 15%,产量仅占 10%左 右。春油菜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分布、栽培制度及其生产特点,又可分为以下三 个亚区:

(1)青藏高原亚区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省西南和祁连山地区四川省阿坝 和甘孜州,该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是我国春油菜重要产区。油菜与青稞、春小麦等作物 轮作。品种以早熟白菜型油菜为主,在较暖的河谷灌区亦种植其他类型的油菜。 (2)蒙新内陆亚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中部和河西走廊,山 西省雁北地区及河北省长城以北。该区大部分夏季温度较高,但干旱少雨。油菜春播夏播 均有。品种以白菜型油菜为主,亦有其他类型油菜。 (3)东北平原亚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该区油菜栽培时间短。是我国发展 油菜生产的新区。该区冬寒夏热,生产中多为早熟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实行春夏栽培。 (二)西藏油菜的分布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独特。油菜是西藏分布最广 农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从海拔几百米的墨脱县到海拔4630米的江 孜尤马区都有栽培,西藏油菜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1.藏东南湿润半湿润区 本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属西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极为复杂,垂直高 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本区包括察隅、芒康的盐中区、错那县的勒布区、定结县的 陈塘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吉隆县的吉隆区、米林、林芝、加查、波密、朗县、隆子 县的加玉区,亚东县的下三区。 本区海拔一般在2600米以下和2600-3200米河谷地带,无霜期限140-200天以上, 平均气温8.5℃左右,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大于0℃积温为3000-4000℃,年平均相 对温度55-75%,年日照时数1500-2550小时。本区气候主要受孟加拉的影响,年降水量 丰富,是全自治区雨量最多的地区。此区据1985年考察结果表明,油菜播种面积为0.71 千公顷,总产757吨,单产1060.5kg/公顷,油菜良种面积有53公顷。此区主要种植油 菜以甘蓝型为主,兼顾白菜型(复种),还有冬油菜。 2.藏南河谷半干旱区 本区位于昌都地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谷,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包 括芒康、贡觉、边坝、洛隆、昌都、察隅、左贡、八宿、江达:乃东、桑日、琼结、贡嘎、 曲水、堆龙德庆、达孜、尼木、及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白郎、江孜、仁布、南木林、 谢通门县等:是西藏的主要农区,地势起伏较大,农作物种植在海拔3200一4100米的沿 河谷各地带。年均气温5.4-8.6℃,大于0℃的积温2100-3100℃,年降雨量为400-500 毫米,年蒸发量为1400-2800毫米,年日照时数1900-33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40-60%, 无霜期120-150天,农作物一年一熟,油菜播种面积为7.13千公顷,总产量达1.13万吨, 单产1579.5kg/公顷,其中油菜良种面积0.97千公顷,总产量0.27万吨,单产2839kg/ 公顷。 3.高寒半湿润半干旱农区 本区大部分位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上游和怒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错那、措 美、浪卡子、康马、岗巴、聂拉木、定日、昂仁、萨迦、亚东上三区,吉隆、普兰、札达、 洛扎、曲松、丁青、比如、索县等县的大部分农区。种植海拔高度在3800一4400米,年 平均气温-0.4-4℃,大于0℃积温950一2000℃,年降雨量200-550毫米,年蒸发量 1400-2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2600-33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39-70%,无霜期50-120 169

169 (1)青藏高原亚区 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省西南和祁连山地区四川省阿坝 和甘孜州,该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是我国春油菜重要产区。油菜与青稞、春小麦等作物 轮作。品种以早熟白菜型油菜为主,在较暖的河谷灌区亦种植其他类型的油菜。 (2)蒙新内陆亚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中部和河西走廊,山 西省雁北地区及河北省长城以北。该区大部分夏季温度较高,但干旱少雨。油菜春播夏播 均有。品种以白菜型油菜为主,亦有其他类型油菜。 (3)东北平原亚区 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该区油菜栽培时间短。是我国发展 油菜生产的新区。该区冬寒夏热,生产中多为早熟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实行春夏栽培。 (二)西藏油菜的分布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独特。油菜是西藏分布最广 农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从海拔几百米的墨脱县到海拔 4630 米的江 孜尤马区都有栽培,西藏油菜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1. 藏东南湿润半湿润区 本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属西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极为复杂,垂直高 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本区包括察隅、芒康的盐中区、错那县的勒布区、定结县的 陈塘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吉隆县的吉隆区、米林、林芝、加查、波密、朗县、隆子 县的加玉区,亚东县的下三区。 本区海拔一般在 2600 米以下和 2600-3200 米河谷地带,无霜期限 140-200 天以上, 平均气温 8.5℃左右,年降雨量 500-800 毫米,大于 0℃积温为 3000-4000℃,年平均相 对温度 55-75%,年日照时数 1500-2550 小时。本区气候主要受孟加拉的影响,年降水量 丰富,是全自治区雨量最多的地区。此区据 1985 年考察结果表明,油菜播种面积为 0.71 千公顷,总产 757 吨,单产 1060.5kg/公顷,油菜良种面积有 53 公顷。此区主要种植油 菜以甘蓝型为主,兼顾白菜型 (复种),还有冬油菜。 2. 藏南河谷半干旱区 本区位于昌都地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谷,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包 括芒康、贡觉、边坝、洛隆、昌都、察隅、左贡、八宿、江达;乃东、桑日、琼结、贡嘎、 曲水、堆龙德庆、达孜、尼木、及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白郎、江孜、仁布、南木林、 谢通门县等;是西藏的主要农区,地势起伏较大,农作物种植在海拔 3200—4100 米的沿 河谷各地带。年均气温 5.4-8.6℃,大于 O℃的积温 2100-3100℃,年降雨量为 400-500 毫米,年蒸发量为 1400-2800 毫米,年日照时数 1900-3300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40-60%, 无霜期 120-150 天,农作物一年一熟,油菜播种面积为 7.13 千公顷,总产量达 1.13 万吨, 单产 1579.5kg/公顷,其中油菜良种面积 0.97 千公顷,总产量 0.27 万吨,单产 2839kg/ 公顷。 3. 高寒半湿润半干旱农区 本区大部分位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上游和怒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错那、措 美、浪卡子、康马、岗巴、聂拉木、定日、昂仁、萨迦、亚东上三区,吉隆、普兰、札达、 洛扎、曲松、丁青、比如、索县等县的大部分农区。种植海拔高度在 3800—4400 米,年 平均气温-0.4-4℃,大于 O℃积温 950—2000℃,年降雨量 200-550 毫米,年蒸发量 1400-2600 毫米,年平均日照数 2600-3300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39-70%,无霜期 50-120

天,一年一熟制,品种主要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本区1985年油菜播种面积为2.13千公顷, 总产0.33万吨,单产1561.5kg/公顷。 注: 植物油系由许多脂肪酸所组成,一般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芥酸等。多 数脂肪酸都是由16碳链和18碳链所组成,而芥酸为一种含有一个双链的不饱和双碳脂肪 酸。根据食品利用价值研究表明:植物油中芥酸、亚麻酸含量高的,不适于作食用。特别 是芥酸,除了其油脂溶点较高不适于制造人造奶油外,营养医学并肯定了食用多量芥酸对 人体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因而近年来,加拿大、瑞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兰等国家的 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低芥酸和无芥酸油菜品种的选育。例如,我国由加拿大引进的甘蓝 型油菜品种奥罗,即属低芥酸品种,据分析,芥酸含量0.8一2.7%,而一般白菜型品种 油分中芥酸多在38-45%,甘蓝型的多在45一53%,芥菜型的多在50一55%。高芥酸菜油溶 点较高,是铸钢工业的良好润滑剂,但是作食用对人体不利。因此,在我国生产油菜是以 食用为目的情况下,必须控制芥酸在食用油菜中的低含量水平。而降低和去除菜油中芥酸 的途径,只有通过育种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加拿大研究结果表明:油莱籽以及芸墓属的其他植物的种子中都含有硫代葡萄糖苷 (俗称“芥子毒素”)。以菜子饼直接饲喂家畜家禽,常有中毒现象发生。六十年代中期发 现了芥子酶(Myrosinase),才知道它能破坏硫代葡葡糖苷而产生恶唑烷硫酮 (Oxazolinetione)和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才对动物有毒害作用。同时,还发 现水解疏代葡萄糖苷对于用菜油制作人造奶油时的氢化过程有影响。据报导,加工之前使 芥子酶失去活性,既或饼粕中仍残留有全部的硫代葡萄糖苷也是无害的。由于加工过程中 热的作用而使饼粕中所含有的赖氨酸被破坏,这个因素与硫代葡萄糖苷相结合是影响菜子 饼饲用价值的关键问题,现在已通过工艺加工而解决了,所产饼粕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的 平衡和配置)己和大豆饼相近。我国目前研究成功并实际应用的油渣脱毒方法有坑埋法、 蒸汽法、发酵中和法等,其脱毒效果都可达70%以上,国内外的油菜育种工作者一致认为, 选育不含或少含硫代葡萄糖苷的品种,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并力求把这种性状与不含 芥酸的性状相结合。目前,加拿大、瑞典、波兰、法国己选育出不含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 被称为0-0型的油菜新品种。 第二节油菜的类型和西藏的主要品种 一、油菜的类型 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墓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统称 为油菜,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见表4-3)。 (一)白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白莱型油菜为“龙拉”,是西藏传统的主要栽培油菜类型,约占全自 治区栽培油菜的90%左右,白菜型油菜株型较矮小,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圆形,多刺毛或 少刺毛,被或不被蜡粉,其基叶抱茎而生:分枝弱或中等:花大小不一,花瓣皱缩重叠: 170

170 天,一年一熟制,品种主要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本区 1985 年油菜播种面积为 2.13 千公顷, 总产 0.33 万吨,单产 1561.5kg/公顷。 注: 植物油系由许多脂肪酸所组成,一般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芥酸等。多 数脂肪酸都是由 16 碳链和 18 碳链所组成,而芥酸为一种含有一个双链的不饱和双碳脂肪 酸。根据食品利用价值研究表明:植物油中芥酸、亚麻酸含量高的,不适于作食用。特别 是芥酸,除了其油脂溶点较高不适于制造人造奶油外,营养医学并肯定了食用多量芥酸对 人体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因而近年来,加拿大、瑞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兰等国家的 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低芥酸和无芥酸油菜品种的选育。例如,我国由加拿大引进的甘蓝 型油菜品种奥罗,即属低芥酸品种, 据分析,芥酸含量 0.8—2.7%,而一般白菜型品种 油分中芥酸多在 38-45%,甘蓝型的多在 45—53%,芥菜型的多在 50—55%。高芥酸菜油溶 点较高,是铸钢工业的良好润滑剂,但是作食用对人体不利。因此,在我国生产油菜是以 食用为目的情况下,必须控制芥酸在食用油菜中的低含量水平。而降低和去除菜油中芥酸 的途径,只有通过育种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加拿大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籽以及芸薹属的其他植物的种子中都含有硫代葡萄糖苷 (俗称“芥子毒素”)。以菜子饼直接饲喂家畜家禽,常有中毒现象发生。六十年代中期发 现 了 芥子 酶 (Myrosinase) ,才 知道 它能 破坏 硫 代葡 葡糖 苷而 产 生恶 唑烷 硫 酮 (Oxazolinetione)和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才对动物有毒害作用。同时,还发 现水解硫代葡萄糖苷对于用菜油制作人造奶油时的氢化过程有影响。据报导,加工之前使 芥子酶失去活性,既或饼粕中仍残留有全部的硫代葡萄糖苷也是无害的。由于加工过程中 热的作用而使饼粕中所含有的赖氨酸被破坏,这个因素与硫代葡萄糖苷相结合是影响菜子 饼饲用价值的关键问题,现在已通过工艺加工而解决了,所产饼粕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的 平衡和配置)已和大豆饼相近。我国目前研究成功并实际应用的油渣脱毒方法有坑埋法、 蒸汽法、发酵中和法等,其脱毒效果都可达 70%以上,国内外的油菜育种工作者一致认为, 选育不含或少含硫代葡萄糖苷的品种,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并力求把这种性状与不含 芥酸的性状相结合。目前,加拿大、瑞典、波兰、法国已选育出不含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 被称为 0-0 型的油菜新品种。 第二节 油菜的类型和西藏的主要品种 一、油菜的类型 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统称 为油菜,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见表 4-3)。 (一)白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白菜型油菜为“龙拉”,是西藏传统的主要栽培油菜类型,约占全自 治区栽培油菜的 90%左右,白菜型油菜株型较矮小,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圆形,多刺毛或 少刺毛,被或不被蜡粉,其基叶抱茎而生;分枝弱或中等;花大小不一,花瓣皱缩重叠;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为10,本类型为两个栽培种: l.北方小油菜(B.campestris varoleifera):株型小,分枝少,基叶较小,具琴状 缺刻,多刺毛。 其中,冬性品种苗期叶匍匐生长,越冬期生长点下陷,主根膨大,抗旱抗寒力强。例 如,关中油菜,汾阳油菜和耙齿蔓等。春性品种营养器官生长量小,花芽分化早,生育期 短。例如,门源油菜,小日期油菜和毛蹄尾等。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和青藏高原。 2.南方油白菜(B.chinesis varoleifera):株型中等,分枝性较强,基叶发达,叶 柄宽而中肋肥厚,多有裙边,全缘或浅缺刻。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 作冬油菜栽培。例如,兴化油菜,浠水油菜白和七星剑等。 表4一3油菜三大类型名称及特征 项 月 白浆型 芥莱型 甘蓝型 别 名 小油菜、甜油来每 高油浆、辣油莱等 洋油莱、测神菜等 学 名 B.anPa8ris或B.0- B.juacea B.然4卫44 hinesis 称 英 名 Turnip rape Brown muatard Rape 俄 名 Cy peituu选 Topunnta Panc 日 名 和种、在米种 洋种 株 型 普追楼小 普湘高大 较高大 子肝形欢 少形 校形 贤形 叶片特征 有刺毛,蜡粉有或元 有利毛婚粉,叶语、多灰 有蜡粉,成长叶无刺毛, 梁色 叶岁监绿色 宴茎叶叶柄 念抱茎 有烟叶树 半抱茎 花烟大小状态 较大,圆重叠或基复瓦 小,窄长,四湖分肉 大,二,二頭峦 花 开花时花进位世 状比新开花杂低 比新开花朵高 (河苏菜型) 花药孔开裂方向 外向 内向或半转向 (尚芥菜型) 果 角果大小 校形大,果豫显著 细而短小 长大 果树与果钠夹角 中等火小 小 多垂直 形状 不规划球形 圆球形 球形 大小 大小不一,千粒重3R左有 小,干粒亚2-3g 大,千粒重3一4g 种 种皮色泽 黄→褐+黑 贺+红+褐 深粉·闲 胚根脊种脐合点 胚根作显善,种资合点 还根脊很明显,种盛平 胚根特显著,种脐合点 平扮 清,合点凸出 较平滑 种皮网纹 较视 很明显 浅 ,辛郴咔 无 强 无 其 设粉类型 异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 (时芥莱型) 染色体划 n=10 n✉18 nm19 染色体 aabb aaco (二)芥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为"客拉”,在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小,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 株型高大,分枝性较强,密被或不被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基生叶有明显的叶柄,花 小,花瓣平滑不重叠,种子小,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本类型有两个栽培种。 l.细叶芥油菜(B.juncea vargracieis Tsend&Lee):株型较矮,基叶小,分枝部位 171

171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为 10,本类型为两个栽培种: 1. 北方小油菜 (B.campestris varoleifera):株型小,分枝少,基叶较小,具琴状 缺刻,多刺毛。 其中,冬性品种苗期叶匍匐生长,越冬期生长点下陷,主根膨大,抗旱抗寒力强。例 如,关中油菜,汾阳油菜和耙齿蔓等。春性品种营养器官生长量小,花芽分化早,生育期 短。例如,门源油菜,小日期油菜和毛蹄尾等。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和青藏高原。 2. 南方油白菜 (B.chinesis varoleifera):株型中等,分枝性较强,基叶发达,叶 柄宽而中肋肥厚,多有裙边,全缘或浅缺刻。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 作冬油菜栽培。例如,兴化油菜,浠水油菜白和七星剑等。 (二)芥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为"客拉",在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小,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 10%左右, 株型高大,分枝性较强,密被或不被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基生叶有明显的叶柄,花 小,花瓣平滑不重叠,种子小,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8。本类型有两个栽培种。 1. 细叶芥油菜 (B.juncea vargracieis Tsen&Lee):株型较矮,基叶小,分枝部位

低,抗旱而耐瘠性强。例如,夏河小芥子和牛尾梢等。 2.大叶芥油菜(B.ujncea Czen&Coss):杆株高大,主根发达,基叶大,分枝部位高, 二次分枝发达。例如,拜城黄油菜和左权黄芥等。 (三)甘蓝型油菜 一个种(B.napus varoleifera)主根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椭圆,不具琴状缺刻, 基生叶具明显缺刻,半抱茎着生,叶密被蜡粉,幼苗真叶具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 中等,分枝部位中等:花较大,花瓣重叠:种子较大,不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9。 这个类型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胜利油菜、跃进油菜、奥罗、甘 油5号、秦油2号和丹低皆属此类型。还需指出的是,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技中心农 科所利用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比常规品种增产20-一 30%,单产多在3000-3750kg/公顷,半冬性,中晚熟角大粒多。 除上述按细胞学和形态学等特征把栽培油菜概括为三大类型外,我国春油菜产区常把 当地的油菜品种粗略地分为大油菜和小油菜。这种分法和植物分类系统并无直接联系。例 如,大油菜有属于白菜类型,也有属于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但这样的分类法反映了春 油菜栽培特点,分布区域和栽培技术等实际情况,在生产上是很简明而实用的。 般大油菜株型高大,生育期较长,喜水耐肥,产量较高。多分布于当地气候较暖, 无霜期较长,作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大油菜一般要求较高的栽培技术。芥菜型和甘蓝型油 菜以及部分白菜型油菜均称大油菜。 小油菜皆属于白菜类型。株型矮小,生育期很短,且耐寒,耐阴湿,主要分布于春油 菜区无霜期很短的高寒山区。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 (一)曲水大粒油菜 1962年,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曲水县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种,经两年 试验,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同时还表现出耐旱、耐肥、抗倒伏、植株高大、适宜混作、 含油量高等特点。但易感白锈病和霜霉病。曲水大粒属芥菜型春性品种,含油量高达 47.69%,芥酸含量为33.05-36.48%,硫代葡葡糖苷含量为0.37-0.52%。60-70年代在海 拔3600-3900米的河谷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田单产2250-3000kg/公顷,混播单产 1500kg/公顷左右,比当地农家品种增产50%左右。 (二)藏油3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80年代中杂交育成的白菜型早熟品种,具有植株健壮, 株高中等,分枝部位低,抗旱、耐寒、耐瘠等特点。平均单产3000-3750kg/公顷。 (三)奥罗 1972年,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是区内 第一个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本品种幼苗健壮,心叶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上生为扫帚 型,种皮黑色,属春性甘蓝型晚熟中高产品种。生长势强,群体一致,抗逆性强,耐寒, 耐旱:抗病性强,根茎粗壮,抗倒伏,芥酸含量低,但含油率偏低,不抗霜害,适应性差。 一般大田单产2250-3750kg/公顷,高产曾达6171.3kg/公顷。 (四)年河1号 172

172 低,抗旱而耐瘠性强。例如,夏河小芥子和牛尾梢等。 2. 大叶芥油菜 (B.ujncea Czen&Coss):杆株高大,主根发达,基叶大,分枝部位高, 二次分枝发达。例如,拜城黄油菜和左权黄芥等。 (三)甘蓝型油菜 一个种 (B.napus varoleifera)主根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椭圆,不具琴状缺刻, 基生叶具明显缺刻,半抱茎着生,叶密被蜡粉,幼苗真叶具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 中等,分枝部位中等;花较大,花瓣重叠:种子较大,不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9。 这个类型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胜利油菜、跃进油菜、奥罗、甘 油 5 号、秦油 2 号和丹低皆属此类型。还需指出的是,秦油 2 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技中心农 科所利用油菜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比常规品种增产 20-一 30%,单产多在 3000-3750kg/公顷,半冬性,中晚熟角大粒多。 除上述按细胞学和形态学等特征把栽培油菜概括为三大类型外,我国春油菜产区常把 当地的油菜品种粗略地分为大油菜和小油菜。这种分法和植物分类系统并无直接联系。例 如,大油菜有属于白菜类型,也有属于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但这样的分类法反映了春 油菜栽培特点,分布区域和栽培技术等实际情况,在生产上是很简明而实用的。 一般大油菜株型高大,生育期较长,喜水耐肥,产量较高。多分布于当地气候较暖, 无霜期较长,作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大油菜一般要求较高的栽培技术。芥菜型和甘蓝型油 菜以及部分白菜型油菜均称大油菜。 小油菜皆属于白菜类型。株型矮小,生育期很短,且耐寒,耐阴湿,主要分布于春油 菜区无霜期很短的高寒山区。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 (一)曲水大粒油菜 1962 年,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曲水县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种,经两年 试验,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同时还表现出耐旱、耐肥、抗倒伏、植株高大、适宜混作、 含油量高等特点。但易感白锈病和霜霉病。曲水大粒属芥菜型春性品种,含油量高达 47.69%,芥酸含量为 33.05-36.48%,硫代葡葡糖苷含量为 0.37—0.52%。60-70 年代在海 拔 3600-3900 米的河谷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田单产 2250-3000kg/公顷,混播单产 1500kg/公顷左右,比当地农家品种增产 50%左右。 (二)藏油 3 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80 年代中杂交育成的白菜型早熟品种,具有植株健壮, 株高中等,分枝部位低,抗旱、耐寒、耐瘠等特点。平均单产 3000-3750kg/公顷。 (三)奥罗 1972 年,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是区内 第一个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本品种幼苗健壮,心叶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上生为扫帚 型,种皮黑色,属春性甘蓝型晚熟中高产品种。生长势强,群体一致,抗逆性强,耐寒, 耐旱;抗病性强,根茎粗壮,抗倒伏,芥酸含量低,但含油率偏低,不抗霜害,适应性差。 一般大田单产 2250-3750kg/公顷,高产曾达 6171.3kg/公顷。 (四)年河 1 号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曲水大粒作母本,牛尾梢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般比 农家品种增产30%左右,属于晚熟芥菜型,含油量40-50%以上,芥酸含量在35.85-41.34%, 硫代葡萄糖苷0.35-3.19%,适宜在海拔3000-4000米中高肥地区种植。大田生产平均单 产2715kg/公顷,宜单播,耐旱性强,但抗病性较差,易感霜霉病。本品种在江孜县农技 站种植,单产达5988.75kg/公顷。 (五)藏油1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川农长角与曲水大粒杂交育成的,藏油1号在西藏各 地表现较好。在曲水、日喀则、昌都地区试种,都增产。本品种属芥菜型春性中晚熟品种, 抗病性方面得到了突出改进,高抗白锈病和霜霉病等。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是越年生或一年生作物。 一、根 油菜的根属于直根系,具有主根和侧根,侧根包括支根和多量的细根。主根入土深 30-50厘米以上,呈长圆锥状。多数春油菜及芥菜类型油菜的主根木质化生活方式较高: 冬油菜的主根则肉质多汁,有的品种主根上端甚至膨大成萝卜状,可以食用。 油菜的支根和细根多密集在耕作层30厘米土层深度以内。按支细根的着生状态和数 量,密集程度,还把油菜的根系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一般密生根系的主根入土较浅, 支细根数量多,分布范围也浅。冬油菜多属密生根系(图4-1)。但陕西关中油菜却为疏生 根系。疏生根系主根入土较深,支根分布稀疏,细根数量较多。一般芥菜类型油菜和春 油菜大多数品种基本上属于疏生根系。 油菜根系的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关系 密切。如果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而肥 沃,耕作精细,则油菜主根入土加深,可 达1-3米以上,支细根数量增多,分布也 加深加宽。在干旱条件下,油菜的主根更 会加深,但支细根数量却大大减少。如果 播种密度过大,根系也会由于营养面积变 小而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主根细短,支 细根数量减少,整个根系分布变浅。种植 方式对油菜根系的影响也大,实行油菜的 图4-1甘蓝型油菜根系发育(四川农学院) 育苗移栽时,对主根的损伤较大,根系不 能深扎,只能在耕作层内发展多量的支细根。 油菜的根系对土壤的作用也甚大,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性状:增加土壤蓄水量:并通 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有益影响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 的进展,使油菜的抗盐碱能力增强,所以油菜的根系还能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此外, 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等有机酸较多,可以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故它还具有调剂土壤 173

173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曲水大粒作母本,牛尾梢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般比 农家品种增产 30%左右,属于晚熟芥菜型,含油量 40-50%以上,芥酸含量在 35.85-41.34%, 硫代葡萄糖苷 0.35-3.19%,适宜在海拔 3000-4000 米中高肥地区种植。大田生产平均单 产 2715kg/公顷,宜单播,耐旱性强,但抗病性较差,易感霜霉病。本品种在江孜县农技 站种植,单产达 5988.75kg/公顷。 (五)藏油 1 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川农长角与曲水大粒杂交育成的,藏油 1 号在西藏各 地表现较好。在曲水、日喀则、昌都地区试种,都增产。本品种属芥菜型春性中晚熟品种, 抗病性方面得到了突出改进,高抗白锈病和霜霉病等。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是越年生或一年生作物。 一、根 油菜的根属于直根系,具有主根和侧根,侧根包括支根和多量的细根。主根入土深 30-50 厘米以上,呈长圆锥状。多数春油菜及芥菜类型油菜的主根木质化生活方式较高; 冬油菜的主根则肉质多汁,有的品种主根上端甚至膨大成萝卜状,可以食用。 油菜的支根和细根多密集在耕作层 30 厘米土层深度以内。按支细根的着生状态和数 量,密集程度,还把油菜的根系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一般密生根系的主根入土较浅, 支细根数量多,分布范围也浅。冬油菜多属密生根系(图 4-1)。但陕西关中油菜却为疏生 根系。疏生根系主根入土较深 ,支根分布稀疏,细根数量较多。一般芥菜类型油菜和春 油菜大多数品种基本上属于疏生根系。 油菜根系的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关系 密切。如果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而肥 沃,耕作精细,则油菜主根入土加深,可 达 1-3 米以上,支细根数量增多,分布也 加深加宽。在干旱条件下,油菜的主根更 会加深,但支细根数量却大大减少。如果 播种密度过大,根系也会由于营养面积变 小而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主根细短,支 细根数量减少,整个根系分布变浅。种植 方式对油菜根系的影响也大,实行油菜的 育苗移栽时,对主根的损伤较大,根系不 能深扎,只能在耕作层内发展多量的支细根。 油菜的根系对土壤的作用也甚大,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性状;增加土壤蓄水量;并通 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有益影响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 的进展,使油菜的抗盐碱能力增强,所以油菜的根系还能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此外, 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等有机酸较多,可以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故它还具有调剂土壤 图 4-1 甘蓝型油菜根系发育(四川农学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