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二章 大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7,文件大小:941.5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 一、起源与栽培历史 二、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 三、生产发展概况 四、分布和区划 第二节 分类和品种 一、系统发育 二、分类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 第三节 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二、种子萌发与出苗 三、根系的生长 四、茎的生长 五、叶的生长 六、分蘖及其成穗 七、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 八、子粒的形成及提高穗重的途径 第四节 大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一、大麦对土壤的要求 二、大麦对养分的要求 三、大麦对水分的要求 第五节 大麦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协调产量结构 三、适宜播种 四、加强田间管理 五、特殊区域大麦栽培要点 第六节 大麦栽培的研究趋势 一、发展趋势 二、重点研究内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二章 大麦 第一节 大麦的生产与分布 大麦(学名:Hordeum sativum Jess:英名:barley)隶属于禾本科,大麦属。 它是世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家畜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大麦包括有稃大麦和 无稃大麦两类,常称有稃大麦为皮大麦,无稃大麦为裸大麦或青稞、元麦等。大麦具有 早熟、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谷类作物播种面积中居第四位,次于 小麦、水稻和玉米。 一、大麦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一)起源 关于大麦的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1855年至今,己有140多年的历史。至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末,人们认为中东“新月沃地”是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1938年瑞典学者欧伯 格首先报道了四川西部发现野生六棱大麦,并提出这是栽培大麦和野生二棱大麦的共同 祖先。此后,我国学者邵启全、徐廷文、李璠等报道在西藏、川西、青海等地发现各类 野生大麦,认为青藏高原是野生大麦的又一起源中心。到目前为止,较为公认的起源地 有二:其一是从小亚细亚,经美索不达米亚到伊朗的中东地区,南到埃及和北非,北到 前苏联的北高加索、中亚的南部等地区:其二是中国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地区。 (二)栽培历史 世界各地先后发现公元前15000-5000年的栽培大麦遗物。早期主要在东亚和西南亚 的古文明区栽培,后来传至欧洲,至近代才传至美洲。 中国栽培大麦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新疆哈密、青 海诺木洪、西藏昌都卡若等地,已有大麦栽种。远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殷商甲骨文中 己有“牟(即大麦)”的记述。考古出土文物证明,西汉以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 广大地区种植大麦己相当广泛。 此外,从古代文献中还可看出中国栽培大麦的传播。公元8世纪的《本草拾遗》中 记有“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植”。公元11世纪的《集韵》中有“青 州(今山东)谓麦曰稞”。公元6世纪《本草原始》记有“大麦,一名牟麦,出关中”, 说明中国大麦的栽培有可能是自西向东、自北面的黄河流域向南面的长江流域传播的。 二、大麦的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 (一)经济价值 大麦营养成份丰富,兼具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因此,经济价值较高, 在工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63

63 第二章 大 麦 第一节 大麦的生产与分布 大麦(学名:Hordeum sativum Jess;英名:barley)隶属于禾本科,大麦属。 它是世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家畜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大麦包括有稃大麦和 无稃大麦两类,常称有稃大麦为皮大麦,无稃大麦为裸大麦或青稞、元麦等。大麦具有 早熟、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谷类作物播种面积中居第四位,次于 小麦、水稻和玉米。 一、大麦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一)起源 关于大麦的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 1855 年至今,已有 140 多年的历史。至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末,人们认为中东“新月沃地”是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1938 年瑞典学者欧伯 格首先报道了四川西部发现野生六棱大麦,并提出这是栽培大麦和野生二棱大麦的共同 祖先。此后,我国学者邵启全、徐廷文、李璠等报道在西藏、川西、青海等地发现各类 野生大麦,认为青藏高原是野生大麦的又一起源中心。到目前为止,较为公认的起源地 有二:其一是从小亚细亚,经美索不达米亚到伊朗的中东地区,南到埃及和北非,北到 前苏联的北高加索、中亚的南部等地区;其二是中国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地区。 (二)栽培历史 世界各地先后发现公元前 15000-5000 年的栽培大麦遗物。早期主要在东亚和西南亚 的古文明区栽培,后来传至欧洲,至近代才传至美洲。 中国栽培大麦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新疆哈密、青 海诺木洪、西藏昌都卡若等地,已有大麦栽种。远在公元前 14-12 世纪的殷商甲骨文中 已有“牟(即大麦)”的记述。考古出土文物证明,西汉以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 广大地区种植大麦已相当广泛。 此外,从古代文献中还可看出中国栽培大麦的传播。公元 8 世纪的《本草拾遗》中 记有“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植”。公元 11 世纪的《集韵》中有“青 州(今山东)谓麦曰稞”。公元 6 世纪《本草原始》记有“大麦,一名牟麦,出关中”, 说明中国大麦的栽培有可能是自西向东、自北面的黄河流域向南面的长江流域传播的。 二、大麦的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 (一)经济价值 大麦营养成份丰富,兼具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因此,经济价值较高, 在工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籽粒的化学成份大麦籽实中干物质占80-85%,水分占12-20%:在干物质中, 淀粉含量达60-74%,蛋白质为7-14%,脂肪为2-3%。还含有人体和家畜必需的氨基酸 及矿质营养元素,此外,烟酸含量特高,约63.0mgg,高于玉米21.5mgkg的水平。 2.食用价值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沿海以及前苏联、欧洲北部、蒙古、土耳其、 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至今仍以大麦作食用。此外,以大麦为原料制作的啤酒、青稞酒 均含有多种营养成份。以啤酒为例,每升啤酒产生420卡的热量,相当于5-6个鸡蛋或 0.5kg瘦猪肉或0.8升牛奶产生的热量。 3.饲用价值大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比玉米高,矿质元素除铁以 外,其它元素的含量也高于玉米,可作家畜的精饲料。大麦的茎叶也可作饲料,在灌浆 期至蜡熟初期收割青贮或青饲,是家畜的优质饲草,可开发为抗灾保畜饲料,有利于缓 解冬春季节家畜缺草的矛盾。 4.其他利用价值大麦制成的麦芽富含淀粉、糖类和淀粉酶等,主要用于工业利用。 在医药上可入药,制作酒精:此外,还可制作麦曲、饴糖、酱油等。 (二)综合利用 1.新兴食品开发大麦可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面粉掺和,制成营养丰富的饼干、 面包和其它食品。此外,大麦亦可单独进行深加工,如制作精优糌粑、麦片等。 2.工业编织由于大麦秸秆有韧性,富于弹性和光泽,是日常工业编制品的好原料。 今后,随着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编制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草 帽、草席、草包及其它工艺品,将是加快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大麦生产发展的概况 (一)世界的生产发展简况 大麦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北至北纬70°的挪威阿尔塔, 南至南纬50°的阿根廷塔哥尼亚以南地区。其垂直分布最高限在我国西藏境内,达海拔 4750米。即使在地中海及埃及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也都有种植。但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是 不平衡的,总体上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发展类型: 第一种类型:播种面积逐渐减小,单产逐步提高,总产不断上升。如美国、印度等。 第二种类型:重视扩大播种面积,以提高总产为主,但单产上升较慢。如澳大利亚、 伊朗等。 第三种类型:播种面积减小或稳定,单产、总产下降。如阿根廷等。 第四种类型:既重视提高单产,又重视扩大播种面积,总产不断提高。如德国、前 苏联等。 第五种类型:播种面积下降,单产增加较为缓慢,总产稳定或下降。如中国等。 虽然世界各国大麦的生产发展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栽培面积和总产仍以前苏联最多, 中国居第三位。欧亚两州仍是大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 中国大麦分布地区较小麦广,种植高度达海拔4700米以上,但产区较为集中,主要 分布于东南沿海盐碱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棉(玉米)麦两熟和稻稻麦三熟地区以及川西、 青藏高寒地区。据农业部估算,近年基本保持在333.3一466.7万公顷,总产波动于55 64

64 1.籽粒的化学成份 大麦籽实中干物质占 80-85%,水分占 12-20%;在干物质中, 淀粉含量达 60-74%,蛋白质为 7-14%,脂肪为 2-3%。还含有人体和家畜必需的氨基酸 及矿质营养元素,此外,烟酸含量特高,约 63.0mg/kg,,高于玉米 21.5mg/kg 的水平。 2.食用价值 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沿海以及前苏联、欧洲北部、蒙古、土耳其、 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至今仍以大麦作食用。此外,以大麦为原料制作的啤酒、青稞酒 均含有多种营养成份。以啤酒为例,每升啤酒产生 420 卡的热量,相当于 5-6 个鸡蛋或 0.5 kg 瘦猪肉或 0.8 升牛奶产生的热量。 3.饲用价值 大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比玉米高,矿质元素除铁以 外,其它元素的含量也高于玉米,可作家畜的精饲料。大麦的茎叶也可作饲料,在灌浆 期至蜡熟初期收割青贮或青饲,是家畜的优质饲草,可开发为抗灾保畜饲料,有利于缓 解冬春季节家畜缺草的矛盾。 4.其他利用价值 大麦制成的麦芽富含淀粉、糖类和淀粉酶等,主要用于工业利用。 在医药上可入药,制作酒精;此外,还可制作麦曲、饴糖、酱油等。 (二)综合利用 1. 新兴食品开发 大麦可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面粉掺和,制成营养丰富的饼干、 面包和其它食品。此外,大麦亦可单独进行深加工,如制作精优糌粑、麦片等。 2. 工业编织 由于大麦秸秆有韧性,富于弹性和光泽,是日常工业编制品的好原料。 今后,随着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编制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草 帽、草席、草包及其它工艺品,将是加快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大麦生产发展的概况 (一)世界的生产发展简况 大麦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北至北纬 70°的挪威阿尔塔, 南至南纬 50°的阿根廷塔哥尼亚以南地区。其垂直分布最高限在我国西藏境内,达海拔 4750 米。即使在地中海及埃及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也都有种植。但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是 不平衡的,总体上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发展类型: 第一种类型:播种面积逐渐减小,单产逐步提高,总产不断上升。如美国、印度等。 第二种类型:重视扩大播种面积,以提高总产为主,但单产上升较慢。如澳大利亚、 伊朗等。 第三种类型:播种面积减小或稳定,单产、总产下降。如阿根廷等。 第四种类型:既重视提高单产,又重视扩大播种面积,总产不断提高。如德国、前 苏联等。 第五种类型:播种面积下降,单产增加较为缓慢,总产稳定或下降。如中国等。 虽然世界各国大麦的生产发展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栽培面积和总产仍以前苏联最多, 中国居第三位。欧亚两州仍是大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 中国大麦分布地区较小麦广,种植高度达海拔 4700 米以上,但产区较为集中,主要 分布于东南沿海盐碱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棉(玉米)麦两熟和稻稻麦三熟地区以及川西、 青藏高寒地区。据农业部估算,近年基本保持在 333.3—466.7 万公顷,总产波动于 55

亿kg左右。其中播种面积在66.67万公顷以上的省区有江苏、云南:500万亩左右的有 河南省:其次为浙江、湖北、四川川、西藏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技发展的程度不同,使大麦单产地区分布亦极不平衡。亩产较 高的省份有江苏、上海:处于中等水平的有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吉林、西藏、内 蒙古、甘肃、青海、天津、湖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新疆等:亩产较低的省份 有贵州、云南等。 随着啤酒工业的兴起,流通渠道的畅通,商品粮基地的建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 西部转移,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大麦生产发展的速度。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西藏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长期以来,大麦(主要是裸大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 作物而被栽培。自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单产与总产均有 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西藏大麦播种面积约12万公顷,但年产量仅1亿 kg,平均每公顷产量仅有900kg。此后,当地政府调动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品种等措施,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产 4500-6000kg/hm2的丰产田随处可见,千斤高产地块亦层出不穷。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县、 乡,平均单产已达到6000kg/hm2以上。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西藏的大麦生产必将 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分布划分为三个 大区,十二个生态区。 1.裸大麦区 (1)青藏高原裸大麦区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及四川甘孜、阿坝,甘肃甘南,云南 迪庆等几个藏族自治州。本区是世界上大麦分布最高的地区,海拔3000-4750米,属高 原气候,年均温3-7℃,年降水量300-600mm,年均日照3000-3300h。总辐射量 150-170kcl,日温差较大,作物生长季短。大麦品种一般为多棱裸大麦,也有少数多棱 皮大麦和二棱皮、裸大麦,绝大多数属春性品种,亦有一些冬性品种。播种期3月中旬 至4月中、下旬,成熟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生育期100-150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2.北方春大麦区 (2)东北平原春大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三个盟,大 麦分布一般在500米以下。这里的年均温0-7℃,年降水量300-700mm,年均日照 2400-2600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少数二棱皮大麦,一般属春性品种。播种 期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成熟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生育期80-110天,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3)晋、冀北部春大麦区包括河北省石德县以北和北京、天津两市及山西省的 晋城、高平、泌水、临汾、河津以北地区。大麦分布于海拔300-800米地区。该区年均 温9-12℃,年降水量380一660毫米,年均日照2600-2900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 65

65 亿 kg 左右。其中播种面积在 66.67 万公顷以上的省区有江苏、云南;500 万亩左右的有 河南省;其次为浙江、湖北、四川、西藏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技发展的程度不同,使大麦单产地区分布亦极不平衡。亩产较 高的省份有江苏、上海;处于中等水平的有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吉林、西藏、内 蒙古、甘肃、青海、天津、湖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新疆等;亩产较低的省份 有贵州、云南等。 随着啤酒工业的兴起,流通渠道的畅通,商品粮基地的建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 西部转移,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大麦生产发展的速度。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西藏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长期以来,大麦(主要是裸大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 作物而被栽培。自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单产与总产均有 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 世纪 50 年代,西藏大麦播种面积约 12 万公顷,但年产量仅 1 亿 kg,平均每公顷产量仅有 900kg。此后,当地政府调动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品种等措施,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产 4500-6000kg/hm2 的丰产田随处可见,千斤高产地块亦层出不穷。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县、 乡,平均单产已达到 6000 kg/hm2 以上。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西藏的大麦生产必将 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四、大麦的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分布划分为三个 大区,十二个生态区。 1.裸大麦区 (1)青藏高原裸大麦区 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及四川甘孜、阿坝,甘肃甘南,云南 迪庆等几个藏族自治州。本区是世界上大麦分布最高的地区,海拔 3000-4750 米,属高 原气候,年均温 3-7℃,年降水量 300-600 mm,年均日照 3000-3300h。总辐射量 150-170kcal,日温差较大,作物生长季短。大麦品种一般为多棱裸大麦,也有少数多棱 皮大麦和二棱皮、裸大麦,绝大多数属春性品种,亦有一些冬性品种。播种期 3 月中旬 至 4 月中、下旬,成熟期 7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生育期 100-150 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2.北方春大麦区 (2)东北平原春大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三个盟,大 麦分布一般在 500 米以下。这里的年均温 0-7℃,年降水量 300-700 mm,年均日照 2400-26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少数二棱皮大麦,一般属春性品种。播种 期 3 月下旬至 4 月中、下旬,成熟期 7 月上旬至 8 月上旬,生育期 80-110 天,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3)晋、冀北部春大麦区 包括河北省石德县以北和北京、天津两市及山西省的 晋城、高平、泌水、临汾、河津以北地区。大麦分布于海拔 300-800 米地区。该区年均 温 9-12℃,年降水量 380—660 毫米,年均日照 2600-29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

麦,其次为多棱裸大麦,多属春性品种,少数冬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播种期3月中旬 至4月中旬,成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生育期80110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兼有二年三熟。 (4)陕、甘、宁春大麦区 包括宁夏、陕西的清涧、安塞、志丹、吴旗等县及榆 林地区和甘肃的天水以西(除甘南州以外)至嘉峪关以东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一般 为100-1500米。年均温610℃,年降水量为200-600毫米,年均日照为2500-3100小时。 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裸大麦,一般为春性。播种期自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期6 月下旬至7月下旬,生育期90-120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5)内蒙古高原春大麦区包括内蒙古中西部(除东部三个盟以外)及河北坝上、 承德二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1000-2000米。年均温3-7℃,年均降水量130-400毫米, 年均日照2800-3200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裸大麦,也有少数二棱皮大麦,一般 为春性。播种期4月上、中旬,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生育期80-110天,耕作制 度一年一熟。 (6)新疆旱漠春大麦区包括新疆及甘肃的安西地区,大麦一般分布于海拔 1000-2000米。这里年均温4-8℃,年降水量100-300毫米,年均日照3000小时左右。大 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兼有二棱皮大麦,一般为春性。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 成熟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生育期70-100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3.南方春大麦区 (7)黄淮冬大麦区包括山东、河南(除信阳地区外)及江苏苏北灌区以北、安徽 省淮河以北、河北石德县以南、山西临汾以南、陕西关中和安塞以南地区。这里大麦分 布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年均温12-15℃,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年均日照2200-28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其次为多棱裸大麦,多为半冬性品种,少数为春性和 冬性品种。播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成熟期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生育期210-25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8)秦巴山地冬大麦区 包括陕西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和夹于二者之间的汉水谷 地及四川广元、南江县以北地区。大麦分布海拔500-1000米。年均气温12-16℃,年降 水量700-1000毫米,年均日照1800-2000小时。大麦品种属多棱皮、裸大麦,多为半冬 性,少数为冬性。播期10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生育期220-24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 (9)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 包括江苏苏北灌区以南和上海市及江西(除赣南地 区外)、安徽省淮河以南、河南信阳、湖北和湖南(除湘西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外)的广 大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年均温15-18℃,年降水量900-1600毫 米,年均日照1600-2200小时。大麦品种多属多棱皮、裸大麦和二棱皮大麦,少数为二 棱裸大麦,一般属半冬性,兼有春性和冬性。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翌年 4月下旬至5月下旬,生育期180-240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三熟。 (10)四川盆地冬大麦区包括四川省除广元、南江县以北地区和甘孜、阿坝、 凉山三个自治州外的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250-500米。年均气温17-20℃,年降水量 1000-1300毫米,年均日照1100-1500小时。大麦品种以多棱皮、裸大麦为主,其次为二 棱皮大麦,多属春性,兼有半冬性和冬性。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翌年4 66

66 麦,其次为多棱裸大麦,多属春性品种,少数冬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播种期 3 月中旬 至 4 月中旬,成熟期为 7 月上旬至 8 月上旬,生育期 80-110 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兼有二年三熟。 (4)陕、甘、宁春大麦区 包括宁夏、陕西的清涧、安塞、志丹、吴旗等县及榆 林地区和甘肃的天水以西(除甘南州以外)至嘉峪关以东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一般 为 100-1500 米。年均温 6-10℃,年降水量为 200-600 毫米,年均日照为 2500-3100 小时。 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裸大麦,一般为春性。播种期自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成熟期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生育期 90-120 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5)内蒙古高原春大麦区 包括内蒙古中西部(除东部三个盟以外)及河北坝上、 承德二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1000-2000 米。年均温 3-7℃,年均降水量 130-400 毫米, 年均日照 2800-32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裸大麦,也有少数二棱皮大麦,一般 为春性。播种期 4 月上、中旬,成熟期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生育期 80-110 天,耕作制 度一年一熟。 (6)新疆旱漠春大麦区 包括新疆及甘肃的安西地区,大麦一般分布于海拔 1000-2000 米。这里年均温 4-8℃,年降水量 100-300 毫米,年均日照 3000 小时左右。大 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兼有二棱皮大麦,一般为春性。播种期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 成熟期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旬,生育期 70-100 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3.南方春大麦区 (7)黄淮冬大麦区 包括山东、河南(除信阳地区外)及江苏苏北灌区以北、安徽 省淮河以北、河北石德县以南、山西临汾以南、陕西关中和安塞以南地区。这里大麦分 布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下。年均温 12-15℃,年降水量 500-800 毫米,年均日照 2200-28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其次为多棱裸大麦,多为半冬性品种,少数为春性和 冬性品种。播期 9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成熟期翌年 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生育期 210-25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8)秦巴山地冬大麦区 包括陕西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和夹于二者之间的汉水谷 地及四川广元、南江县以北地区。大麦分布海拔 500-1000 米。年均气温 12-16℃,年降 水量 700-1000 毫米,年均日照 1800-2000 小时。大麦品种属多棱皮、裸大麦,多为半冬 性,少数为冬性。播期 10 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生育期 220-24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 (9)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 包括江苏苏北灌区以南和上海市及江西(除赣南地 区外)、安徽省淮河以南、河南信阳、湖北和湖南(除湘西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外)的广 大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一般在 100 米以下。年均温 15-18℃,年降水量 900-1600 毫 米,年均日照 1600-2200 小时。大麦品种多属多棱皮、裸大麦和二棱皮大麦,少数为二 棱裸大麦,一般属半冬性,兼有春性和冬性。播期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成熟期翌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生育期 180-24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三熟。 (10)四川盆地冬大麦区 包括四川省除广元、南江县以北地区和甘孜、阿坝、 凉山三个自治州外的地区、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250-500 米。年均气温 17-20℃,年降水量 1000-1300 毫米,年均日照 1100-1500 小时。大麦品种以多棱皮、裸大麦为主,其次为二 棱皮大麦,多属春性,兼有半冬性和冬性。播期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成熟期翌年 4

月中旬至5月中旬,生育期160-210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三熟。 (11)云贵高原冬大麦区包括贵州及云南(除迪庆藏族自治州外),四川凉山彝 族自治州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大麦分布海拔1000-2000米。年均温 12-18℃,年降水量900-1400毫米,年均日照1200-2400小时。大麦品种多属多棱裸大麦, 兼有多棱皮大麦,尚有少数二棱皮大麦,云南、四川二省以春性为主,贵州、湖南二省 以冬性为主,均兼有其它类型品种。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次年4月中旬 至5月中旬,生育期160-190天,耕作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 (12)华南冬大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及浙江温州、江西赣南地区。 这里大麦分布海拔100米以下。年均温18-24℃,年均降水量1200-2500毫米,年均日照 1800一2200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次为多棱裸大麦,均为春性品种。播期11 月中、下旬,成熟期次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生育期105-165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或三熟。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大麦在西藏垂直分布高差达3000余米,最高处位于岗巴县吉汝村,海拔约4750米: 最低处在墨脱县境内,海拔在1450米以下。由于地理位置、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形成了 迥然不同的热量、水分、光照、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因素和大麦类型的不 同,可将西藏大麦分布区划分为四个大区。 1.冬性皮、裸大麦兼种区 该区位于藏东南及藏南边境的雅鲁藏布江、易贡藏布和察隅河下游地区,包括察隅 墨脱大部及波密的易贡等地。这里大麦分布海拔2400米以下。年均温12℃以上,年降 水量700-1000毫米,年均日照1800小时以下。大麦品种多为多棱裸大麦,兼有多棱皮 大麦,尚有少数二棱裸、皮大麦。以春性为主,部分为半冬性。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为 密穗或极密穗:芒形以长芒为主,部分短芒或对芒:籽粒以黄色为主,兼有绿、紫、黑 或黑褐色、穗,芒为黄色的特征。播期10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2.冬春皮、裸大麦兼种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帕龙藏布、察隅河流域及藏东三江流域(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包括察隅、墨脱部分、米林和林芝东南部、波密(除易贡外)、朗县、加查、工 布江达等县及昌都地区南部的芒康、左贡、贡觉、三岩和日喀则、山南地区的错那诺布、 亚东下三乡、定结陈塘、吉隆江村、洛扎拉康等地。这里大麦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 年均温8-11℃。年降水量500-930毫米,年日照1500-2700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 主,兼有二棱皮大麦。地方品种常呈现穗密度以密穗和极密穗为主,稀穗极少:穗、芒 多为黄色,部分紫色、籽粒多黄色,绿色,紫色次之,红褐、黑、黑褐较少的特点。品 种以冬性为主,兼春性,半冬性较少:熟性以早熟最少、晚熟居中、中熟最多:播期10 月中旬,成熟期7月份,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3.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横断山脉、藏东三江中上游,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 尼洋河流域及隆子河流域。包括昌都中北部、拉萨、山南大部、林芝和日喀则地区的部 分县及阿里地区的札达等县。这里大麦分布海拔3200-4100米。年均温5-8℃,年降水量 67

67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生育期 160-210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三熟。 (11)云贵高原冬大麦区 包括贵州及云南(除迪庆藏族自治州外),四川凉山彝 族自治州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1000-2000 米。年均温 12-18℃,年降水量 900-1400 毫米,年均日照 1200-2400 小时。大麦品种多属多棱裸大麦, 兼有多棱皮大麦,尚有`少数二棱皮大麦,云南、四川二省以春性为主,贵州、湖南二省 以冬性为主,均兼有其它类型品种。播期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成熟期次年 4 月中旬 至 5 月中旬,生育期 160-190 天,耕作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 (12)华南冬大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及浙江温州、江西赣南地区。 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100 米以下。年均温 18-24℃,年均降水量 1200-2500 毫米,年均日照 1800—2200 小时。大麦品种多为多棱皮大麦,次为多棱裸大麦,均为春性品种。播期 11 月中、下旬,成熟期次年 3 月上旬至 4 月中旬,生育期 105-165 天,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或三熟。 (二)西藏大麦的分布与区划 大麦在西藏垂直分布高差达 3000 余米,最高处位于岗巴县吉汝村,海拔约 4750 米; 最低处在墨脱县境内,海拔在 1450 米以下。由于地理位置、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形成了 迥然不同的热量、水分、光照、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因素和大麦类型的不 同,可将西藏大麦分布区划分为四个大区。 1.冬性皮、裸大麦兼种区 该区位于藏东南及藏南边境的雅鲁藏布江、易贡藏布和察隅河下游地区,包括察隅、 墨脱大部及波密的易贡等地。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2400 米以下。年均温 12℃以上,年降 水量 700-1000 毫米,年均日照 1800 小时以下。大麦品种多为多棱裸大麦,兼有多棱皮 大麦,尚有少数二棱裸、皮大麦。以春性为主,部分为半冬性。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为 密穗或极密穗;芒形以长芒为主,部分短芒或对芒;籽粒以黄色为主,兼有绿、紫、黑 或黑褐色、穗,芒为黄色的特征。播期 10 月中、下旬,成熟期翌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 2.冬春皮、裸大麦兼种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帕龙藏布、察隅河流域及藏东三江流域(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包括察隅、墨脱部分、米林和林芝东南部、波密(除易贡外)、朗县、加查、工 布江达等县及昌都地区南部的芒康、左贡、贡觉、三岩和日喀则、山南地区的错那诺布、 亚东下三乡、定结陈塘、吉隆江村、洛扎拉康等地。这里大麦分布于海拔 2000-3000 米。 年均温 8-11℃。年降水量 500-930 毫米,年日照 1500-2700 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 主,兼有二棱皮大麦。地方品种常呈现穗密度以密穗和极密穗为主,稀穗极少;穗、芒 多为黄色,部分紫色、籽粒多黄色,绿色,紫色次之,红褐、黑、黑褐较少的特点。品 种以冬性为主,兼春性,半冬性较少;熟性以早熟最少、晚熟居中、中熟最多;播期 10 月中旬,成熟期 7 月份,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3.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横断山脉、藏东三江中上游,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 尼洋河流域及隆子河流域。包括昌都中北部、拉萨、山南大部、林芝和日喀则地区的部 分县及阿里地区的札达等县。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3200-4100 米。年均温 5-8℃,年降水量

270-490毫米,年均日照2700小时以上。地方大麦呈现穗密度以稀穗居多,密穗次之, 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最多,短芒次之,对芒较少:穗、芒颜色以黄色居多,紫色次 之的特点。品种以春性为主,少数为冬性或半冬性:熟性以中熟、偏晚熟为主,早熟类 型较少,播期4月至5月,成熟期8-9月,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4.高寒早熟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三江上游、阿里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 流域及冈底斯南麓、喜马拉雅北麓山地。包括日喀则南部县份,山南的洛扎、措美、浪 卡子大部分和错那部分,昌都丁青、类乌齐和江达以北,那曲的索县、比如、巴青等。 阿里普兰、日土、葛尔大部及札达部分。这里大麦分布海拔4000-4300米。年均温0.1-4℃, 年降水量170-580毫米,年均日照2300-3400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 裸大麦。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以稀穗为主,密穗或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为主,其他 芒形极少:穗芒以紫、黑色为主:籽粒以紫、黑、黑褐等深色为主,黄色较少。多属春 性品种,冬性、半冬性极少:熟性以早熟为主,中熟较少。播期5月,成熟期8月下旬 至9月上、中旬,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第二节 大麦的分类和品种 一、大麦的系统发育 (一)大麦演化学说 关于大麦从野生到栽培的演化程序,目前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学说: 1.二棱单系起源学说本学说最早由科克于1840年提出,其后经德康道尔等人发 展。该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二棱、六棱栽培大麦均起源于二棱野生大麦。目前,大多数 人都认为二棱起源学说较为可信。 2.二、六棱分系起源学说本学说出现在20世纪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二棱和多 棱大麦各有其本身的起源,二棱、多棱栽培大麦的祖先各不相同。其依据如下:在二棱 大麦品种间的杂交中,还从来没有分离出过多棱型大麦:在二棱向多棱过渡过程中还缺 少证据:血清反应断定二棱与多棱大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六棱起源学说本学说于1938年由欧伯格提出。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野生六 棱大麦是真正的栽培大麦的祖先种。 (二)中国栽培大麦的系统发育 1.主要性状的进化顺序根据大麦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进化顺序概 括为:在穗轴碎性变化上,由碎穗到坚穗:春、冬性变化由春性到冬性:在棱形变化上, 由二棱到六棱:稃壳变化为由有稃到裸粒:稃壳和籽粒颜色,由深色到浅色,小穗轴毛 长变化,由长毛到短毛,侧小穗的变化,由有柄到无柄。 2.系统发育过程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采集样品性状遗传、细胞学、 核型和酶谱等研究,认为中国的栽培大麦与青藏高原的野生大麦有直接的亲缘关系,野 生二棱大麦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近缘祖先,中国栽培大麦不是从外国传入的。中国栽培大 麦以六棱大麦为主,其原始种是二棱野生大麦,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和若干过 68

68 270-490 毫米,年均日照 2700 小时以上。地方大麦呈现穗密度以稀穗居多,密穗次之, 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最多,短芒次之,对芒较少;穗、芒颜色以黄色居多,紫色次 之的特点。品种以春性为主,少数为冬性或半冬性;熟性以中熟、偏晚熟为主,早熟类 型较少,播期 4 月至 5 月,成熟期 8-9 月,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4.高寒早熟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三江上游、阿里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 流域及冈底斯南麓、喜马拉雅北麓山地。包括日喀则南部县份,山南的洛扎、措美、浪 卡子大部分和错那部分,昌都丁青、类乌齐和江达以北,那曲的索县、比如、巴青等。 阿里普兰、日土、葛尔大部及札达部分。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4000-4300 米。年均温 0.1-4℃, 年降水量 170-580 毫米,年均日照 2300-3400 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 裸大麦。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以稀穗为主,密穗或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为主,其他 芒形极少;穗芒以紫、黑色为主;籽粒以紫、黑、黑褐等深色为主,黄色较少。多属春 性品种,冬性、半冬性极少;熟性以早熟为主,中熟较少。播期 5 月,成熟期 8 月下旬 至 9 月上、中旬,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第二节 大麦的分类和品种 一、大麦的系统发育 (一)大麦演化学说 关于大麦从野生到栽培的演化程序,目前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学说: 1.二棱单系起源学说 本学说最早由科克于 1840 年提出,其后经德康道尔等人发 展。该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二棱、六棱栽培大麦均起源于二棱野生大麦。目前,大多数 人都认为二棱起源学说较为可信。 2.二、六棱分系起源学说 本学说出现在 20 世纪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二棱和多 棱大麦各有其本身的起源,二棱、多棱栽培大麦的祖先各不相同。其依据如下:在二棱 大麦品种间的杂交中,还从来没有分离出过多棱型大麦;在二棱向多棱过渡过程中还缺 少证据;血清反应断定二棱与多棱大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六棱起源学说 本学说于 1938 年由欧伯格提出。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野生六 棱大麦是真正的栽培大麦的祖先种。 (二)中国栽培大麦的系统发育 1.主要性状的进化顺序 根据大麦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进化顺序概 括为:在穗轴碎性变化上,由碎穗到坚穗;春、冬性变化由春性到冬性;在棱形变化上, 由二棱到六棱;稃壳变化为由有稃到裸粒;稃壳和籽粒颜色,由深色到浅色,小穗轴毛 长变化,由长毛到短毛,侧小穗的变化,由有柄到无柄。 2.系统发育过程 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采集样品性状遗传、细胞学、 核型和酶谱等研究,认为中国的栽培大麦与青藏高原的野生大麦有直接的亲缘关系,野 生二棱大麦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近缘祖先,中国栽培大麦不是从外国传入的。中国栽培大 麦以六棱大麦为主,其原始种是二棱野生大麦,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和若干过

渡类型(图2-1)。 敏始野生二故大麦 B t2 VN 过波类世 过度类型 自然异交 野出六校大麦 Bt五 好生入较棵粒 生一棱探粒 v n Bt2 裁培六使有字 槐培六棱果拉 栽培二棱棵粒 栽培二拉行客 btz-N bt2 vn bta vn 图2-1中国栽培大麦的进化 从人类驯化大麦时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进化,相继产生了尖稃大麦、芒程大麦、 六棱瓶型、六棱无柄及六棱野生裸大麦等过渡类型。从二棱进化到六棱的过程在野生状 态下已发生。第三阶段才进化为六棱栽培大麦。从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到栽培多棱大麦的 演化程序是: 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尖稃大麦→芒稃大麦→瓶形大麦→野生六棱大麦→栽培多棱大 麦。 二、大麦的分类 大麦属(Hordeum L)包括近30个种,但具有经济价值的仅栽培大麦(Hordeum sativum Jess)一个种。不同的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小穗发育程度和结实性分类 1.多棱大麦染色体为二倍体,2=2x=14,穗轴的每个节片上有三个能结实的小 穗。按照侧小穗排列位置的特征(节片的长短与小穗着生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两个类 型。 (1)六棱大麦 穗轴上所着生的3个小穗均能正常结实,侧列小穗与中央穗等距排列,横断面呈有 规则的六角形,穗轴节片短,籽粒着生密,籽粒小而整齐。(图2-2) (2)四棱大麦 在植物分类学上亦属六棱,穗轴上所着生穗紧贴穗轴,相邻的两侧小穗有彼此紧靠, 使穗子横断面呈四角形(图2-2),故称为四棱大麦。四棱大麦的穗轴节片比六棱大麦的 长,穗型稀疏。一般中间小穗所结籽粒大,两侧小穗籽粒较小,整个穗子籽粒大小不均 匀。 2.中间型大麦穗轴的每个节片上中间小穗均正常结实,侧小穗有结实的,也有不 69

69 渡类型(图 2-1)。 从人类驯化大麦时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进化,相继产生了尖稃大麦、芒稃大麦、 六棱瓶型、六棱无柄及六棱野生裸大麦等过渡类型。从二棱进化到六棱的过程在野生状 态下已发生。第三阶段才进化为六棱栽培大麦。从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到栽培多棱大麦的 演化程序是: 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尖稃大麦→芒稃大麦→瓶形大麦→野生六棱大麦→栽培多棱大 麦。 二、大麦的分类 大麦属(Hordeum L.)包括近 30 个种,但具有经济价值的仅栽培大麦(Hordeum sativum Jess)一个种。不同的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小穗发育程度和结实性分类 1.多棱大麦 染色体为二倍体,2n=2ⅹ=14,穗轴的每个节片上有三个能结实的小 穗。按照侧小穗排列位置的特征(节片的长短与小穗着生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两个类 型。 (1)六棱大麦 穗轴上所着生的 3 个小穗均能正常结实,侧列小穗与中央穗等距排列,横断面呈有 规则的六角形,穗轴节片短,籽粒着生密,籽粒小而整齐。(图 2-2) (2)四棱大麦 在植物分类学上亦属六棱,穗轴上所着生穗紧贴穗轴,相邻的两侧小穗有彼此紧靠, 使穗子横断面呈四角形(图 2-2),故称为四棱大麦。四棱大麦的穗轴节片比六棱大麦的 长,穗型稀疏。一般中间小穗所结籽粒大,两侧小穗籽粒较小,整个穗子籽粒大小不均 匀。 2.中间型大麦 穗轴的每个节片上中间小穗均正常结实,侧小穗有结实的,也有不 图 2-1 中国栽培大麦的进化

结实的。 3.二棱大麦每个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两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形 扁平,籽粒大而整齐。 (二)按稃的有无分类 1.皮大麦皮大麦是指稃 壳在种子成熟时仍与籽粒紧密相 连、难以分开的大麦品种。皮大 麦多用于制造麦芽、麦曲、饴糖、 味精、酿酒等工业所用。 2.裸大麦裸大麦是指在 种子成熟时候,稃壳与籽粒易分 离的大麦品种。裸大麦多用于磨 色 的,c 制面粉或用作家畜饲料。 (三)按冬春性分类 图2-2不同类型的青稞穗形及横断面模式图 1.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 段所需的温度范围小,适宜温度 为0-8℃,持续时间为2045天, 在自然条件下春播不能抽穗结实的品种。 2.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范围大,在10-25℃的范围内,经5-10天,在春、 夏播条件下均能正常抽穗结实的品种。 3.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界于春性和冬性之间的品种。 (四)按生育期分类 1.早熟品种大麦的早熟品种通常是指生育期在105天以下的品种,将生育期在 90天以下的品种又可称为特早熟品种或称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主要适于海拔较高,气 候较为寒冷,无霜期短的半农半牧区种植。 2.中熟品种是指生育期在105-119天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种植于热量条件 较好的西藏中、西部河谷农区。 3.晚熟品种是指生育期在119天以上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 好、无霜期较长的藏东及藏东南河谷地带。 (五)按用途分类 1.啤酒大麦这类大麦通常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在栽培中需氮量 较少,专门用于酿制啤酒的大麦品种。 2.食用大麦主要是指用它的籽粒,供做粮食、精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的大麦品种。 这类品种一般要求高产、优质。 3.饲用大麦指利用大麦的茎、叶作为饲料,要求茎秆粗大,叶片宽而多汁,适口 性好。 (六)按穗的疏密程度分类 1.稀穗大麦指穗中部4厘米内有7-14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2.密穗大麦指在穗中部4厘米内有15-19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70

70 结实的。 3.二棱大麦 每个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两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形 扁平,籽粒大而整齐。 (二)按稃的有无分类 1. 皮大麦 皮大麦是指稃 壳在种子成熟时仍与籽粒紧密相 连、难以分开的大麦品种。皮大 麦多用于制造麦芽、麦曲、饴糖、 味精、酿酒等工业所用。 2. 裸大麦 裸大麦是指在 种子成熟时候,稃壳与籽粒易分 离的大麦品种。裸大麦多用于磨 制面粉或用作家畜饲料。 (三)按冬春性分类 1. 冬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 段所需的温度范围小,适宜温度 为 0-8℃,持续时间为 20-45 天, 在自然条件下春播不能抽穗结实的品种。 2.春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范围大,在 10-25℃的范围内,经 5-10 天,在春、 夏播条件下均能正常抽穗结实的品种。 3.半冬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界于春性和冬性之间的品种。 (四)按生育期分类 1.早熟品种 大麦的早熟品种通常是指生育期在 105 天以下的品种,将生育期在 90 天以下的品种又可称为特早熟品种或称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主要适于海拔较高,气 候较为寒冷,无霜期短的半农半牧区种植。 2.中熟品种 是指生育期在 105-119 天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种植于热量条件 较好的西藏中、西部河谷农区。 3. 晚熟品种 是指生育期在 119 天以上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 好、无霜期较长的藏东及藏东南河谷地带。 (五)按用途分类 1.啤酒大麦 这类大麦通常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在栽培中需氮量 较少,专门用于酿制啤酒的大麦品种。 2.食用大麦 主要是指用它的籽粒,供做粮食、精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的大麦品种。 这类品种一般要求高产、优质。 3.饲用大麦 指利用大麦的茎、叶作为饲料,要求茎秆粗大,叶片宽而多汁,适口 性好。 (六)按穗的疏密程度分类 1.稀穗大麦 指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7-14 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2.密穗大麦 指在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15-19 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图 2-2 不同类型的青稞穗形及横断面模式图

3.极密穗大麦在穗中部4厘米内有19个以上节片的大麦品种。 除以上分类外,还可根据籽粒的颜色分为黄、褐、黑、紫、红、绿等品种:根据芒 的有无分为长芒、短芒、无芒、钩芒、中长侧短、中钩侧无等类型。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 (一)西藏大麦品种的特点 1.生育期在西藏大面积推广的大麦品种,以中熟类型最多,且大部分为四棱和六 棱:早熟品种次之,晚熟类型极少。从生育阶段上比较,同为早熟类型品种,引进品种 比当地品种表现的更为早熟。一般来说,大麦熟性不同,经济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现 为早熟品种经济性状稍差,晚熟品种性状稍好。但是,从西藏的实际条件反映,在高海 拔农区、旱地和少数种植一年二熟作物的地区,仍以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地区以早熟品 种产量最稳定,可靠。从这个意义上讲,早熟品种是增产的、从全区大多数一年一熟地 区的特点看,利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 2.经济性状大麦经济性状的差异,除与不同类型有关外,还与来源有很大关系。 西藏地方品种普遍存在幼穗分化时间长,穗大粒多,籽粒容重高的优良经济性状。区外 品种引到西藏后,穗子长度要比西藏同类品种短0.5-1.0厘米,千粒重低4-5克,表现为 穗短粒小。 3.抗逆性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和长期的人为作用,使 西藏当地大麦品种具备了耐旱、耐寒、耐碱、抗病等优良性状,在这些性状上,均优于 区外品种。 4.籽粒品质经研究,西藏大麦的营养成份较高,也较为全面,其中粗蛋白质含量 略高于内地品种,种子容重也明显高于内地品种。 5.适应性区内大麦品种在高原生长已长期适应,性状变化小,在其他地方生长, 年际间的产量和籽粒变化很小,而国内外引入的品种,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千粒重升 降幅度很大,有时可以下降5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大麦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国外品种,也优于国内 其他地方引入的品种,所以是最适合西藏生长的。 当然,引进品种也有少数品种适应在西藏生长,不过对其条件要求的标准较高。 (二)当前西藏主要大麦品种介绍 1.藏青772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用昆仑1号x794194-5(母) 选育成的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0-105厘米,生育期105-110天,属早、中熟类型。大 田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中等偏弱,单株成穗数约1.50,叶色深绿,腊粉轻,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四棱、长芒、中稀穗,穗长6.5-7厘米,每穗结实50-60粒,千粒 重50克左右,最高达56克。主穗重约2.39克,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白 质含量8-10%,一般单产3900kghm2左右。成熟一致,熟相极好。轻感条纹病和黑穗病, 中抗条锈病,抗倒性一般,适用于中等肥力水平的农区种植。栽培上要施足底肥,分蘖 拔节期酌量追肥,每公顷播量210-225公斤为好。 2.藏青80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昆仑1号×拉萨钩芒白青稞 育成的中晚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110-120天,株高95-105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71

71 3.极密穗大麦 在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19 个以上节片的大麦品种。 除以上分类外,还可根据籽粒的颜色分为黄、褐、黑、紫、红、绿等品种;根据芒 的有无分为长芒、短芒、无芒、钩芒、中长侧短、中钩侧无等类型。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 (一)西藏大麦品种的特点 1.生育期 在西藏大面积推广的大麦品种,以中熟类型最多,且大部分为四棱和六 棱;早熟品种次之,晚熟类型极少。从生育阶段上比较,同为早熟类型品种,引进品种 比当地品种表现的更为早熟。一般来说,大麦熟性不同,经济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现 为早熟品种经济性状稍差,晚熟品种性状稍好。但是,从西藏的实际条件反映,在高海 拔农区、旱地和少数种植一年二熟作物的地区,仍以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地区以早熟品 种产量最稳定,可靠。从这个意义上讲,早熟品种是增产的、从全区大多数一年一熟地 区的特点看,利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 2.经济性状 大麦经济性状的差异,除与不同类型有关外,还与来源有很大关系。 西藏地方品种普遍存在幼穗分化时间长,穗大粒多,籽粒容重高的优良经济性状。区外 品种引到西藏后,穗子长度要比西藏同类品种短 0.5-1.0 厘米,千粒重低 4-5 克,表现为 穗短粒小。 3.抗逆性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和长期的人为作用,使 西藏当地大麦品种具备了耐旱、耐寒、耐碱、抗病等优良性状,在这些性状上,均优于 区外品种。 4.籽粒品质 经研究,西藏大麦的营养成份较高,也较为全面,其中粗蛋白质含量 略高于内地品种,种子容重也明显高于内地品种。 5.适应性 区内大麦品种在高原生长已长期适应,性状变化小,在其他地方生长, 年际间的产量和籽粒变化很小,而国内外引入的品种,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千粒重升 降幅度很大,有时可以下降 5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大麦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国外品种,也优于国内 其他地方引入的品种,所以是最适合西藏生长的。 当然,引进品种也有少数品种适应在西藏生长,不过对其条件要求的标准较高。 (二)当前西藏主要大麦品种介绍 1.藏青 772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80 年用昆仑 1 号ⅹ794194-5(母) 选育成的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 90-105 厘米,生育期 105-110 天,属早、中熟类型。大 田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中等偏弱,单株成穗数约 1.50,叶色深绿,腊粉轻,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四棱、长芒、中稀穗,穗长 6.5-7 厘米,每穗结实 50-60 粒,千粒 重 50 克左右,最高达 56 克。主穗重约 2.39 克,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白 质含量 8-10%,一般单产 3900kg/hm2 左右。成熟一致,熟相极好。轻感条纹病和黑穗病, 中抗条锈病,抗倒性一般,适用于中等肥力水平的农区种植。栽培上要施足底肥,分蘖 拔节期酌量追肥,每公顷播量 210-225 公斤为好。 2.藏青 80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77 年用昆仑 1 号×拉萨钩芒白青稞 育成的中晚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 110-120 天,株高 95-105 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强于藏青772,单株成穗1.5左右,四棱、长芒、中密穗型,穗长67厘米,每穗结实 55-60粒,千粒重45-50克。主穗粒数58.8左右,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 白质含量9-10%。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属穗、粒、重并举型品种。单产4950kg/hm2左 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重感条锈病,较抗倒伏,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栽培 上要施足底肥,酌施追肥,每公顷播种量187.5-210公斤,撒播酌量增加。 3.藏青85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用藏青320×昆仑1号(母) 育成的中晚熟型品种。一般生育期115-120天,株高80-90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中等,成穗率低:叶片宽大且厚,上举,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紧凑,长芒、扁 六棱、密穗:穗长5-6厘米,主穗粒数约56粒,千粒重45克:籽粒黄褐色,半硬质, 粗蛋白质含量8-9%。该品种灌浆中后期颖壳呈浅紫红色,成熟时变为黄白色,轻感条纹 病,感染黑穗病,抗倒伏,一般单产6150公斤左右。该品种属耐肥高产型,栽培上对肥 水条件和耕作管理要求较高,每公顷播量187.5公斤左右为宜。 4.藏青320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3年用藏青334×当地白青稞育成 的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 而宽厚,并上举,株型紧凑,抽穗一致。株高105-110厘米,四棱、长芒:穗长7厘米 以上,单株成穗数1.1左右,每穗结实50粒左右:白壳、白粒,千粒重42克左右,籽 粒饱满,品质好:成熟一致,熟性极好。轻感条纹病,抗黑穗病,中抗条锈病,抗倒性 一般。该品种以大穗大粒为优,而且粮草兼顾,一般单产3750-4500公斤每公顷。适宜 在中等肥水地上种植,播量以195公斤每公顷为宜。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促 其早分蘖,以提高成穗率。后期要合理运用水、肥,防止倒伏,力争大粒。 5.840539株高103厘米,全生育期103天左右,为中早熟型品种。单株成穗数 1.2,株型紧凑,苗期叶色深绿,长芒、四棱,粒色褐黄色,大穗型,分蘖力较强,分蘖 成穗高,较为耐旱耐涝,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为偏密穗型,主穗粒数50.3,千粒重42 克左右,一般单产5520公斤左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中感条锈病。适宜水肥条件较 好的地区种植,一般播量187.5公斤左右。 6.840597全生育期106天,株高107.52厘米,苗期叶色淡,分蘖力较强,叶片 宽,单株成穗率低,大穗型,单株成穗数1.58,四棱,中密穗,千粒重46克,长芒。该 品种品质好,黄白粒色,熟相好,一般单产5250公斤每公顷左右,穗长6.5厘米。通常 适宜于水肥条件中、上水平的地区种植。播量一般为每公顷195-202.5公斤。 7.840744全生育期118天,株高91.61厘米,苗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分蘗成 穗率高。穗大,粒多,但轻感条纹病。一般单产每公顷6600公斤左右,千粒重40克。 在栽培时候,适宜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播量以每公顷195公斤为宜。 第三节大麦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按植物生理学观点,大麦从子房内受精完毕以后,就开始新的世代,但在栽培学上 72

72 力强于藏青 772,单株成穗 1.5 左右,四棱、长芒、中密穗型,穗长 6-7 厘米,每穗结实 55-60 粒,千粒重 45-50 克。主穗粒数 58.8 左右,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 白质含量 9-10%。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属穗、粒、重并举型品种。单产 4950kg/hm2 左 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重感条锈病,较抗倒伏,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栽培 上要施足底肥,酌施追肥,每公顷播种量 187.5-210 公斤,撒播酌量增加。 3.藏青 85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80 年用藏青 320×昆仑 1 号(母) 育成的中晚熟型品种。一般生育期 115-120 天,株高 80-90 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中等,成穗率低;叶片宽大且厚,上举,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紧凑,长芒、扁 六棱、密穗;穗长 5-6 厘米,主穗粒数约 56 粒,千粒重 45 克;籽粒黄褐色,半硬质, 粗蛋白质含量 8-9%。该品种灌浆中后期颖壳呈浅紫红色,成熟时变为黄白色,轻感条纹 病,感染黑穗病,抗倒伏,一般单产 6150 公斤左右。该品种属耐肥高产型,栽培上对肥 水条件和耕作管理要求较高,每公顷播量 187.5 公斤左右为宜。 4. 藏青 320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73 年用藏青 334×当地白青稞育成 的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120 天左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 而宽厚,并上举,株型紧凑,抽穗一致。株高 105-110 厘米,四棱、长芒;穗长 7 厘米 以上,单株成穗数 1.1 左右,每穗结实 50 粒左右;白壳、白粒,千粒重 42 克左右,籽 粒饱满,品质好;成熟一致,熟性极好。轻感条纹病,抗黑穗病,中抗条锈病,抗倒性 一般。该品种以大穗大粒为优,而且粮草兼顾,一般单产 3750-4500 公斤每公顷。适宜 在中等肥水地上种植,播量以 195 公斤每公顷为宜。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促 其早分蘖,以提高成穗率。后期要合理运用水、肥,防止倒伏,力争大粒。 5.840539 株高 103 厘米,全生育期 103 天左右,为中早熟型品种。单株成穗数 1.2,株型紧凑,苗期叶色深绿,长芒、四棱,粒色褐黄色,大穗型,分蘖力较强,分蘖 成穗高,较为耐旱耐涝,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为偏密穗型,主穗粒数 50.3,千粒重 42 克左右,一般单产 5520 公斤左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中感条锈病。适宜水肥条件较 好的地区种植,一般播量 187.5 公斤左右。 6.840597 全生育期 106 天,株高 107.52 厘米,苗期叶色淡,分蘖力较强,叶片 宽,单株成穗率低,大穗型,单株成穗数 1.58,四棱,中密穗,千粒重 46 克,长芒。该 品种品质好,黄白粒色,熟相好,一般单产 5250 公斤每公顷左右,穗长 6.5 厘米。通常 适宜于水肥条件中、上水平的地区种植。播量一般为每公顷 195-202.5 公斤。 7.840744 全生育期 118 天,株高 91.61 厘米,苗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分蘖成 穗率高。穗大,粒多,但轻感条纹病。一般单产每公顷 6600 公斤左右,千粒重 40 克。 在栽培时候,适宜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播量以每公顷 195 公斤为宜。 第三节 大麦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按植物生理学观点,大麦从子房内受精完毕以后,就开始新的世代,但在栽培学上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7页,可试读16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