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 ◆一、作物生产概况 (一)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二)现状和发展方向 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2.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 3. 西藏作物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二、作物栽培科学的演进和发展 (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成就和解放后的发展 ◆ 1.我国农业的历史成就 ◆ 2.解放后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二)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和前景 ◆ 1.在土壤耕作,改良利用方面 ◆2.在施肥方面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 一、作物生产概况 (一)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二)现状和发展方向 1.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2.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 3.西藏作物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二、作物栽培科学的演进和发展 (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成就和解放后的发展 1.我国农业的历史成就 2.解放后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二)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和前景 1.在土壤耕作,改良利用方面 2.在施肥方面
◆3.在灌溉方面 ◆4.在作物种植密度方面 ◆ 5.在田间管理方面 ◆三、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性质、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 件的关系,以探讨作物高产、优质、低成本生产的理论 和措施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 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的 门科学。 (二)作物栽培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要认真学习党对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 ◆2.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3.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 风 ◆4. 要学会基础学科,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
3.在灌溉方面 4.在作物种植密度方面 5.在田间管理方面 三、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性质、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 件的关系,以探讨作物高产、优质、低成本生产的理论 和措施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 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的 一门科学。 (二)作物栽培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要认真学习党对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 2.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3.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 风 4.要学会基础学科,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作物的起源变异和传播 (一)栽培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 1)生活方式 ①游猎→定居→发现“植物的再生过程”→农耕生活的渊源 ②驯化、饲养动物→寻找牧草饲料→游牧生活的开始 2)环境制约 ①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不同民族之间有所不 同,同时也受到人类生活环境的强烈制约 ②东亚和欧洲州:畜牧业为主,兼顾农业耕作,主要种植麦类和豆 类 ③东南亚和中南美:以农耕生活为主,主要作物为多年生的薯类 ④居住的地理环境→作物种类→农耕生活(文化》 3)农耕文化 据研究,世界上的农耕文化可分为四种(大多与人种有关) ①地中海农耕文化:是在中东地区兴起的农耕文明,以小麦、大 麦、蔓箐、豌豆等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为主,从石器时代向欧洲传 播的同时,经陆地传入印度、中国等国家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一、作物的起源变异和传播 (一)栽培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 1)生活方式 ①游猎→定居→发现“植物的再生过程” →农耕生活的渊源 ②驯化、饲养动物→寻找牧草饲料→游牧生活的开始 2)环境制约 ①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不同民族之间有所不 同,同时也受到人类生活环境的强烈制约 ②东亚和欧洲:畜牧业为主,兼顾农业耕作,主要种植麦类和豆 类 ③东南亚和中南美:以农耕生活为主,主要作物为多年生的薯类 ④居住的地理环境→作物种类→农耕生活(文化) 3)农耕文化 据研究,世界上的农耕文化可分为四种(大多与人种有关) ①地中海农耕文化:是在中东地区兴起的农耕文明,以小麦、大 麦、蔓箐、豌豆等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为主,从石器时代向欧洲传 播的同时,经陆地传入印度、中国等国家
②热带深草原农耕文化:在非洲、主要是在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产 生的农耕文化,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地区产生的农耕文化相结合 后,逐步扩大至印度次大陆,代表作物有豇豆、紫黑稗、葫芦、 芝麻等。 ③根栽农耕文化:以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产生了以芋头 山芋、香蕉、甘蔗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根栽农耕文化从印 度向西传入马达加斯加,而后传到非洲大陆,又传遍南太平洋各 岛屿。 ④新大陆农耕文化:在南美洲的秘鲁高原,产生了以马铃薯、菜 豆、南瓜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在中美洲还产生了以玉米、 甘薯为核心的农耕文化。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作物大多 数在16世纪后,很快传遍旧大陆,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作物的分布 图。 (二)栽培作物起源的地理中心 1)栽培作物均起源于野生植物 ①这一观点可追溯到瑞士学者德·康多尔(De Candolle)和英国 学者查·达尔文(C.Darwin)
②热带深草原农耕文化:在非洲、主要是在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产 生的农耕文化,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地区产生的农耕文化相结合 后,逐步扩大至印度次大陆,代表作物有豇豆、紫黑稗、葫芦、 芝麻等。 ③根栽农耕文化:以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产生了以芋头、 山芋、香蕉、甘蔗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根栽农耕文化从印 度向西传入马达加斯加,而后传到非洲大陆,又传遍南太平洋各 岛屿。 ④新大陆农耕文化:在南美洲的秘鲁高原,产生了以马铃薯、菜 豆、南瓜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在中美洲还产生了以玉米、 甘薯为核心的农耕文化。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作物大多 数在16 世纪后,很快传遍旧大陆,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作物的分布 图。 (二)栽培作物起源的地理中心 1)栽培作物均起源于野生植物 ①这一观点可追溯到瑞士学者德·康多尔(De Candolle)和英国 学者 查·达尔文(C.Darwin)
②康多尔(1855)《植物地理学》,157种作物,只有32种没有找到 相应的野生种;康多尔(1883)《栽培植物的起源》,247种作物, 199种起源于旧大陆,45种起源于新大陆,3种来历不明 2)恩依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 ①本世纪20~30年代,苏联学者瓦维洛夫组织植物远征采集队, 收集了世界各大洲60多个国家的30多万份野生植物和栽培作物的 材料 ②于1926年发表《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提出了起源中心 学说 ③1935年瓦维洛夫对原有的观点作了一些修改,在其著作《育种 的植物地理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栽培植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学 说,包括8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和3个副中心
②康多尔(1855)《植物地理学》,157种作物,只有32种没有找到 相应的野生种;康多尔(1883)《栽培植物的起源》,247种作物, 199 种起源于旧大陆,45种起源于新大陆,3种来历不明 2)恩·依·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 ①本世纪20~30年代,苏联学者瓦维洛夫组织植物远征采集队, 收集了世界各大洲60多个国家的30多万份野生植物和栽培作物的 材料 ②于1926年发表《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提出了起源中心 学说 ③1935年瓦维洛夫对原有的观点作了一些修改,在其著作《育种 的植物 地理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栽培植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学 说,包括8 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和3个副中心
3)栽培作物起源中心 ⑤地中海起源中心位于地中海沿岸,固有植物84种。是二粒小 麦、波兰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地中海燕麦、大粒豌豆、大粒蚕 豆、羽扁豆、甜菜、三叶草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⑥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位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 北部,固有植物88种。是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麻、及多 种大麦和小麦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⑦中美起源中心位于墨西哥南部、中美、安提列斯群岛。 是玉 米、甘薯和陆地棉的起源地。 ⑧南美起源中心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 ⑧a.智利起源中心是马铃薯的起源地。 ⑧.巴西一巴拉圭起源中心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农 作物的起源地。 在瓦维洛夫研究的640种栽培植物中,有500多种起源于旧大 陆,而其中又有400多种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虽 然瓦维洛夫把中国列为第一个起源中心,但他对中国的调查并不 充分,否则起源于中国的作物种类会更多。例如,由于他不了解 我国的水稻栽培史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野生稻种,而误以为水稻 起源于印度
3)栽培作物起源中心 ⑤地中海起源中心 位于地中海沿岸,固有植物84种。是二粒小 麦、波兰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地中海燕麦、大粒豌豆、大粒蚕 豆、羽扁豆、甜菜、三叶草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⑥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位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 北部,固有植物88种。是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麻、及多 种大麦和小麦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⑦中美起源中心 位于墨西哥南部、中美、安提列斯群岛。是玉 米、甘薯和陆地棉的起源地。 ⑧南美起源中心 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 ⑧a.智利起源中心 是马铃薯的起源地。 ⑧b.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 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农 作物的起源地。 在瓦维洛夫研究的640种栽培植物中,有500多种起源于旧大 陆,而其中又有400多种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虽 然瓦维洛夫把中国列为第一个起源中心,但他对中国的调查并不 充分,否则起源于中国的作物种类会更多。例如,由于他不了解 我国的水稻栽培史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野生稻种,而误以为水稻 起源于印度
图1瓦维洛夫八大起源中心 1.中国一东部亚洲; 2.印度一热带亚洲,2a.印度一马来亚;3.中亚细亚: 4.西部亚洲:5,地中海沿岸及邻近区城;6.埃塞俄比亚;7,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 8,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8.契洛埃岛,8b.巴西一巴拉圭
(三)作物变异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四)物种的传播与发展 1)野生植物的传播 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如风力、水流、昆虫和动物的活动, 以及地壳的变动等 2)栽培植物的传播 特别是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掠夺、移 民、贸易、旅游、探险、传教、外交等:传播的途径由海路和陆 路,如: ①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的繁荣 ②汉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③哥伦布(1492)发现新大陆 ④欧洲的殖民主义(特别是以印度为据点的种植业殖民化 ⑤英国向澳大利亚遣送犯人
(三)作物变异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四)物种的传播与发展 1)野生植物的传播 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如风力、水流、昆虫和动物的活动, 以及地壳的变动等。 2)栽培植物的传播 特别是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掠夺、移 民、贸易、旅游、探险、传教、外交等;传播的途径由海路和陆 路,如: ①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的繁荣 ②汉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③哥伦布(1492)发现新大陆 ④欧洲的殖民主义(特别是以印度为据点的种植业殖民化 ⑤英国向澳大利亚遣送犯人
3)起源地(原产地)与新产地 有些作物在新产地比在原产地生长更好,发展更快。如小 麦起源于西亚,但生产中心在北美:甘薯原产于中美洲,而中亚 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起源于南美,而是东欧各国的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陆地棉起源于中美洲,目前我国是最大的产棉国:大豆 起源于我国,但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却是北美;花生起源于南 美,印度和中国种植面积最大
3)起源地(原产地)与新产地 有些作物在新产地比在原产地生长更好,发展更快。如小 麦起源于西亚,但生产中心在北美;甘薯原产于中美洲,而中亚 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起源于南美,而是东欧各国的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陆地棉起源于中美洲,目前我国是最大的产棉国;大豆 起源于我国,但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却是北美;花生起源于南 美,印度和中国种植面积最大
◆二、作物的分类及各类作物的简述 1)栽培作物种类 ①地球上共有植物39万余种,被人类利用的栽培植物有5000种左 右,属于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②我国目前的栽培作物种类约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 济作物约70种,果树作物约140种,蔬菜作物110多种,牧草约50 种,花卉130余种,绿肥约20种,药用植物50余种。 2)作物品种资源 ①大部分作物经长期驯化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类型和品种,因此品 种资源非常丰富。如前苏联和美国,拥有的作物品种资源均在30 万份以上。 ②至1984年,我国收集保存的品种资源已达30万份, 其中粮食作 物约20万份,经济作物约6万份,果树作物约1万份,蔬菜作物约 2.5万份,牧草约0.3万份。 3)分类的意义 为保存、研究和利用作物品种资源,也为了更好地了解作物 生长发育规律、促进作物生产的发展,有必要对作物及其品种进 行分类
二、作物的分类及各类作物的简述 1)栽培作物种类 ①地球上共有植物39万余种,被人类利用的栽培植物有5000种左 右,属于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②我国目前的栽培作物种类约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 济作物约70种,果树作物约140种,蔬菜作物110多种,牧草约50 种,花卉130余种,绿肥约20种,药用植物50余种。 2)作物品种资源 ①大部分作物经长期驯化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类型和品种,因此品 种资源非常丰富。如前苏联和美国,拥有的作物品种资源均在30 万份以上。 ②至1984年,我国收集保存的品种资源已达30万份,其中粮食作 物约20万份,经济作物约6万份,果树作物约1万份,蔬菜作物约 2.5万份,牧草约0.3万份。 3)分类的意义 为保存、研究和利用作物品种资源,也为了更好地了解作物 生长发育规律、促进作物生产的发展,有必要对作物及其品种进 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