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玉米 第一节 概述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玉米(Zea Mays L.)又名苞谷、苞米、玉茭、玉麦、玉蜀黍、棒子、珍珠米等。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重要的食 品、医药、化学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是C植物,其光合作用效率高,净光合作用值比C3植物如小麦、水稻等高出3 倍;同时玉米还是非光呼吸作物,即光呼吸强度很低,养分消耗少,积累多,因此玉米从 生理特性讲产量潜力较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1993年世界小麦平均产量为 2546kg/ha,稻谷为3575kg/ha,玉米则达3694kg/ha,目前世界高产记录已达23310kg/ha, 分别比小麦高8115kg,比水稻高8088kg。 我国1993年玉米平均产量为4963kg/ha,低于水稻而高于小麦,居三大粮食作物的 第二位。并且出现了不少高产的典型:目前全国春玉米历史最高记录为21804.75kg/ha, 该记录为北京市怀柔县宝山寺小黄木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品种为掖单13,面积800.4m 上创造的。夏玉米最高单产记录是1992年云南通海县曲陀关创造,单产19312.5kg/ha, 品种掖单13,面积1085.9m,云南省地市农技部门进行测产验收。 (二)玉米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分析,玉米 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0%,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 维素和1.56%的矿质元素。又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分析,玉米籽粒中还含有较多的硫胺素、 核黄素,单位重量的发热量比较高。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及小麦,蛋白质 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玉米油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1.8%,易被人体吸 收利用。玉米油还含有维生素E,长期食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 防治心血管硬化。所以,玉米籽粒营养价值高。 (三)玉米高产优质的饲料 玉米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近年世界上玉米作为饲料用于生产奶、肉、油、蛋等畜产 品约占总产量的70-75%。利用玉米饲养家禽、家畜,一般每2-3kg玉米籽粒可生产1kg 的肉食。 玉米籽粒饲用价值较高,100kg玉米籽粒饲料价值相当于135kg燕麦,或120kg高粱, 或130kg大麦,或140kg黍。玉米的鲜嫩茎叶营养比较丰富,100kg青贮玉米秸秆含有20 个饲料单位和0.6kg可消化蛋白质,相当于20kg籽粒的营养价值。随着高赖氨酸玉米及 优质蛋白玉米的选育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玉米的饲用品质,对发展牧业具有广阔前景。 (四)玉米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医药原料 194
194 第五章 玉 米 第一节 概 述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玉米(Zea Mays L.)又名苞谷、苞米、玉茭、玉麦、玉蜀黍、棒子、珍珠米等。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重要的食 品、医药、化学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是 C4 植物,其光合作用效率高,净光合作用值比 C3 植物如小麦、水稻等高出 3 倍;同时玉米还是非光呼吸作物,即光呼吸强度很低,养分消耗少,积累多,因此玉米从 生理特性讲产量潜力较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3 年世界小麦平均产量为 2546kg/ha,稻谷为 3575 kg/ha,玉米则达 3694 kg/ha,目前世界高产记录已达 23310kg/ha, 分别比小麦高 8115kg,比水稻高 8088kg。 我国 1993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 4963 kg/ha,低于水稻而高于小麦,居三大粮食作物的 第二位。并且出现了不少高产的典型:目前全国春玉米历史最高记录为 21804.75 kg/ha, 该记录为北京市怀柔县宝山寺小黄木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品种为掖单 13,面积 800.4m 2 上创造的。夏玉米最高单产记录是 1992 年云南通海县曲陀关创造,单产 19312.5 kg/ha, 品种掖单 13,面积 1085.9m 2,云南省地市农技部门进行测产验收。 (二)玉米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分析,玉米 籽粒中平均含淀粉 72.0%,蛋白质 9.6%,脂肪 4.9%,糖分 1.58%,另外还含有 1.92%的纤 维素和 1.56%的矿质元素。又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分析,玉米籽粒中还含有较多的硫胺素、 核黄素,单位重量的发热量比较高。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及小麦,蛋白质 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玉米油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高达 61.8%,易被人体吸 收利用。玉米油还含有维生素 E,长期食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 防治心血管硬化。所以,玉米籽粒营养价值高。 (三)玉米高产优质的饲料 玉米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近年世界上玉米作为饲料用于生产奶、肉、油、蛋等畜产 品约占总产量的 70-75%。利用玉米饲养家禽、家畜,一般每 2-3kg 玉米籽粒可生产 1kg 的肉食。 玉米籽粒饲用价值较高,100kg 玉米籽粒饲料价值相当于 135kg 燕麦,或 120kg 高粱, 或 130kg 大麦,或 140kg 黍。玉米的鲜嫩茎叶营养比较丰富,100kg 青贮玉米秸秆含有 20 个饲料单位和 0.6kg 可消化蛋白质,相当于 20kg 籽粒的营养价值。随着高赖氨酸玉米及 优质蛋白玉米的选育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玉米的饲用品质,对发展牧业具有广阔前景。 (四)玉米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医药原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综合利用的“玉米工业”在世界上兴起,目前,以其籽粒 和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已达500多种。 玉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和纺织工业,直接以淀粉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制 品达160多种,如果葡糖浆、醋酸、酒精、丙酮、丁醇等食品和化工产品。果葡糖浆果糖 含量达77.9%,甜度高,加工糕点保鲜保脆。甜玉米还可以制成罐头食品。一般玉米籽粒 经过精细加工,可制膨化食品及其它强化玉米方便食品等。 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为4-5%,其中85%以上贮存在胚内,100kg玉米胚可榨油30-40kg, 玉米油营养价值高,长期食用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症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工业上 利用玉米油制造肥皂、润滑油、油漆、涂料等。玉米的茎秆、穗轴等是制造纤维素、人造 丝、纸张、胶板、电木、漆布以及提取糠醛等的重要原料。 在现代医药工业上,则以玉米淀粉作为培养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的重要 原料或用其制造葡萄糖以及降压剂、麻醉剂和利尿剂等。且玉米花丝、花粉、穗轴具有多 种药用功能。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在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中必将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 (五)玉米是适宜多熟制的重要作物 玉米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类 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既可春播、夏播,也可秋播、冬播:既可单作,也 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因此,玉米是适宜多熟制的重要作物。 二、玉米的起源及传播 玉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中美洲起源中心说,有南美洲起源中心说,也有多中心起源 中心说。但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因为在美洲大陆曾多次发现玉米的野 生祖先一一大刍草和原始玉米花粉、植株和果穗遗物。 近代考古学家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古代遗址里,发掘的玉米果穗经C:测定,距今有 5000-7000年,从而确认玉米最早被驯化的地区是美国南部经墨西哥至秘鲁、智利、安第 斯山麓的狭长地带。 玉米的传播是在16世纪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兴起,玉米沿着三条路线先后传播到世界 各地。第一路,哥伦布从美洲大陆首先把玉米带回西班牙,随后沿地中海传播到意大利南 部、希腊、土耳其西部直到北非等地,又经比利牛斯山传到法国,再经威尼斯传入德国。 第二路,16世纪20年代,通过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往来,玉米又传入埃及、苏丹、埃塞俄 比亚。1550年葡萄牙人又将玉米带到象牙海岸,随后传入南非的许多国家。第三路,16 世纪30年代,通过陆路玉米又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随着东方航线的开辟 经非洲好望角、马达加斯加传入印度和东南亚各国:1579年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到日本长 崎:19世纪中叶日本又从美国引进玉米到北海道种植。 三、玉米的生产概况、分布及区划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60°到南纬40的地区,低于海拔20m的洼 地直至海拔4000m的高原,均有玉米栽培。按地区划分,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 195
19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综合利用的“玉米工业”在世界上兴起,目前,以其籽粒 和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已达 500 多种。 玉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和纺织工业,直接以淀粉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制 品达 160 多种,如果葡糖浆、醋酸、酒精、丙酮、丁醇等食品和化工产品。果葡糖浆果糖 含量达 77.9%,甜度高,加工糕点保鲜保脆。甜玉米还可以制成罐头食品。一般玉米籽粒 经过精细加工,可制膨化食品及其它强化玉米方便食品等。 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为 4-5%,其中 85%以上贮存在胚内,100kg 玉米胚可榨油 30-40kg, 玉米油营养价值高,长期食用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症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工业上 利用玉米油制造肥皂、润滑油、油漆、涂料等。玉米的茎秆、穗轴等是制造纤维素、人造 丝、纸张、胶板、电木、漆布以及提取糠醛等的重要原料。 在现代医药工业上,则以玉米淀粉作为培养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的重要 原料或用其制造葡萄糖以及降压剂、麻醉剂和利尿剂等。且玉米花丝、花粉、穗轴具有多 种药用功能。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在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中必将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 (五)玉米是适宜多熟制的重要作物 玉米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类 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既可春播、夏播,也可秋播、冬播;既可单作,也 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因此,玉米是适宜多熟制的重要作物。 二、玉米的起源及传播 玉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中美洲起源中心说,有南美洲起源中心说,也有多中心起源 中心说。但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因为在美洲大陆曾多次发现玉米的野 生祖先——大刍草和原始玉米花粉、植株和果穗遗物。 近代考古学家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古代遗址里,发掘的玉米果穗经 C14 测定,距今有 5000-7000 年,从而确认玉米最早被驯化的地区是美国南部经墨西哥至秘鲁、智利、安第 斯山麓的狭长地带。 玉米的传播是在 16 世纪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兴起,玉米沿着三条路线先后传播到世界 各地。第一路,哥伦布从美洲大陆首先把玉米带回西班牙,随后沿地中海传播到意大利南 部、希腊、土耳其西部直到北非等地,又经比利牛斯山传到法国,再经威尼斯传入德国。 第二路,16 世纪 20 年代,通过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往来,玉米又传入埃及、苏丹、埃塞俄 比亚。1550 年葡萄牙人又将玉米带到象牙海岸,随后传入南非的许多国家。第三路,16 世纪 30 年代,通过陆路玉米又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随着东方航线的开辟 经非洲好望角、马达加斯加传入印度和东南亚各国;1579 年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到日本长 崎;19 世纪中叶日本又从美国引进玉米到北海道种植。 三、玉米的生产概况、分布及区划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 600 到南纬 400 的地区,低于海拔 20m 的洼 地直至海拔 4000m 的高原,均有玉米栽培。按地区划分,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次之。世界最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是北美洲的美国,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各国、 亚洲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丘陵地区。据1993年资料,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25.476 万公顷,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总产94.11万吨,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每公 顷产量为3694kg,居粮食作物之首。1993年世界种植玉米最多的前6个国家,依次为美 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每公顷产量最高的国家为荷兰9200kg,其 次是意大利8288kg,德国8273kg。 (二)我国玉米的分布与区划 目前玉米的分布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抵新疆和青藏高原,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 三亚市,北到北纬53°的黑龙江漠河流域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 的斜长弧形玉米带,包括黑、吉、辽、冀、豫、晋、陕、川、黔、滇、桂12省区。 我国玉米产区按分布范围、自然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可划分为6个产区。 1.北方春玉米区本区位于北纬40°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省、内蒙古、 宁夏、河北和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分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主要产 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30%。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无霜期短,冬季温度低,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栽培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栽培方式有玉米单作,玉米与 大豆、春小麦间作等。 2.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本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省的 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是我国玉米最大产区,栽培面积 占全国总面积40%以上。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除个别高山地区外,每年4-10月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5℃以 上,全年降水量500-600mm,日照多数地区在2000小时以上。本区由于温度较高,无霜 期长,日照、降水量均较充足等,适宜于玉米栽培。栽培制度为一年二熟(冬小麦一夏玉 米)和两年三熟(春玉米一冬小麦一夏玉米)等。 3.西南丘陵山地春、夏播玉米区本区东从湖北襄阳向西南到宜昌,入湖南常德南 下至邵阳,经贵州、广西到云南,北以甘肃北龙江向东至秦岭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相 接,西以青藏高原玉米区为界。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省、湖北、湖南和广西的西部、 陕西南部、甘肃部分地区。本区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栽培面积的20%。 此区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较复杂,高山地区以春玉米为主,丘陵地区以两年五熟的春玉米 和一年二熟的夏玉米为主,平原地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低热河谷或南部亚热带地区 近年冬玉米发展迅速。 4.南方丘陵玉米区北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 东部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台湾、海南等省全部、江苏、 安微的南部、广西、湖南及湖北的东部。本区为我国水稻主产区,玉米栽培面积约占全国 玉米面积的5%。栽培制度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5.西北内陆玉米区包括甘肃省河西走廊和新疆全区。占全国玉米栽培面积的2-3%。 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 6.青藏高原玉米区 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玉米栽培历史短,种植面积小,但 高产潜力大。 196
196 洲和拉丁美洲次之。世界最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是北美洲的美国,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各国、 亚洲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丘陵地区。据 1993 年资料,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 25.476 万公顷,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总产 94.11 万吨,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每公 顷产量为 3694kg,居粮食作物之首。1993 年世界种植玉米最多的前 6 个国家,依次为美 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每公顷产量最高的国家为荷兰 9200kg,其 次是意大利 8288kg,德国 8273kg。 (二)我国玉米的分布与区划 目前玉米的分布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抵新疆和青藏高原,南自北纬 180 的海南岛 三亚市,北到北纬 530 的黑龙江漠河流域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 的斜长弧形玉米带,包括黑、吉、辽、冀、豫、晋、陕、川、黔、滇、桂 12 省区。 我国玉米产区按分布范围、自然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可划分为 6 个产区。 1. 北方春玉米区 本区位于北纬 400 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省、内蒙古、 宁夏、河北和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分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主要产 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 30%。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无霜期短,冬季温度低,夏季平均气温在 20℃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在 500mm 以上,栽培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栽培方式有玉米单作,玉米与 大豆、春小麦间作等。 2. 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 本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省的 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是我国玉米最大产区,栽培面积 占全国总面积 40%以上。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除个别高山地区外,每年 4-10 月的日平均气温都在 15℃以 上,全年降水量 500-600mm,日照多数地区在 2000 小时以上。本区由于温度较高,无霜 期长,日照、降水量均较充足等,适宜于玉米栽培。栽培制度为一年二熟(冬小麦—夏玉 米)和两年三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等。 3. 西南丘陵山地春、夏播玉米区 本区东从湖北襄阳向西南到宜昌,入湖南常德南 下至邵阳,经贵州、广西到云南,北以甘肃北龙江向东至秦岭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相 接,西以青藏高原玉米区为界。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省、湖北、湖南和广西的西部、 陕西南部、甘肃部分地区。本区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栽培面积的 20%。 此区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较复杂,高山地区以春玉米为主,丘陵地区以两年五熟的春玉米 和一年二熟的夏玉米为主,平原地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低热河谷或南部亚热带地区 近年冬玉米发展迅速。 4. 南方丘陵玉米区 北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 东部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台湾、海南等省全部、江苏、 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及湖北的东部。本区为我国水稻主产区,玉米栽培面积约占全国 玉米面积的 5%。栽培制度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5. 西北内陆玉米区 包括甘肃省河西走廊和新疆全区。占全国玉米栽培面积的 2-3%。 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 6. 青藏高原玉米区 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玉米栽培历史短,种植面积小,但 高产潜力大
本区因海拔高,地势复杂,气候差别很大,一般高山寒冷,低地温和,雨量分布不匀, 玉米栽培制度除海拔较低地区有部分二年三熟制外,主要是一年一熟制。西藏玉米多分布 在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的地区。 四、西藏玉米生产情况 西藏玉米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藏南和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包括昌都地区芒康 县盐井和荞林乡,左贡县的田妥乡及察雅县的部分乡村,林芝地区的察隅县和墨脱县、波 密县以及林芝县的部分乡村,山南、日喀则地区的错那、隆子、吉隆、聂拉木、定结等县 的少数乡村有零星种植。垂直分布在海拔1700-3200m之间。在1985年以前,全区玉米常 年播种面积为1733.3-2066.7公顷,总产520-760万kg,平均每公顷产量为 3022.5-3712.5kg。玉米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1.0-1.5%,产量约占全区粮 食总产的1.6-3.0%,单产水平比粮食作物平均高31.5-77.5kg。 近几年来,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玉米的分布上限呈 上升趋势,例如:在海拔3500-3700m的拉萨、泽当等地种植早熟玉米也可正常成熟,采 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中晚熟品种也获得成功,特别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青贮饲 料,单产可达每公顷9万kg,在海拔840m的日喀则市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也能正常成熟。 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1997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已发展到3.14千公顷,产量也有所提高。 主要栽培方式,玉米以夏季作物复种为主,春播面积较少。春播玉米一般在3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收获:夏播玉米一般在冬小麦、冬青稞等作物收获后,于6月上旬 播种,10月下旬收获。一般都采用顺犁沟条播,零星地采用穴播,与大豆、马铃薯、麦 类等间套作,例如:冬青稞一玉米+马铃薯等。耕作和田间管理十分粗放。 第二节玉米的分类 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s{Grass Family}]玉米(Zea),玉米种(Zea mays L.), 根据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可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籽粒形态结构分类 l.硬粒种又称为普通种和隧石种(Zea mays L.indurata sturt),果穗多为圆锥形, 籽粒顶部呈圆形,外皮坚硬有光泽,顶部及四周胚乳为角质淀粉,中心部分为粉质淀粉, 故籽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也有紫红色。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成熟较早,产量虽低 但较稳定,为我国栽培较多的一种。 2.马齿种(zeamays L.indurata sturt)也称马牙种。果穗多呈圆筒形,籽粒较大, 长扁形,籽粒胚乳两侧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均为粉质淀粉,成熟是顶部失水干燥较快, 故粒顶凹陷如马齿状。顶部凹陷深度随淀粉多少而定。多为黄白两色,品质较差,产量较 高,栽培面积较大。 3.半马齿种(zeamays L.Seminndentata kulesh.)也称中间型。果穗长锥形成圆 柱形,籽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显白顶,角质胚乳较比马齿形多,品质较好,是由硬粒种和 马齿种杂交而产生的。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多属此类型。 197
197 本区因海拔高,地势复杂,气候差别很大,一般高山寒冷,低地温和,雨量分布不匀, 玉米栽培制度除海拔较低地区有部分二年三熟制外,主要是一年一熟制。西藏玉米多分布 在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的地区。 四、西藏玉米生产情况 西藏玉米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藏南和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包括昌都地区芒康 县盐井和荞林乡,左贡县的田妥乡及察雅县的部分乡村,林芝地区的察隅县和墨脱县、波 密县以及林芝县的部分乡村,山南、日喀则地区的错那、隆子、吉隆、聂拉木、定结等县 的少数乡村有零星种植。垂直分布在海拔 1700-3200m 之间。在 1985 年以前,全区玉米常 年 播 种面 积为 1733.3-2066.7 公 顷, 总产 520-760 万 kg, 平均 每公 顷产 量 为 3022.5-3712.5kg。玉米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 1.0-1.5%,产量约占全区粮 食总产的 1.6-3.0%,单产水平比粮食作物平均高 31.5-77.5kg。 近几年来,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玉米的分布上限呈 上升趋势,例如:在海拔 3500-3700m 的拉萨、泽当等地种植早熟玉米也可正常成熟,采 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中晚熟品种也获得成功,特别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青贮饲 料,单产可达每公顷 9 万 kg,在海拔 3840m 的日喀则市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也能正常成熟。 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1997 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已发展到 3.14 千公顷,产量也有所提高。 主要栽培方式,玉米以夏季作物复种为主,春播面积较少。春播玉米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播种,8 月上旬收获;夏播玉米一般在冬小麦、冬青稞等作物收获后,于 6 月上旬 播种,10 月下旬收获。一般都采用顺犁沟条播,零星地采用穴播,与大豆、马铃薯、麦 类等间套作,例如:冬青稞—玉米+马铃薯等。耕作和田间管理十分粗放。 第二节 玉米的分类 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s {Grass Family}]玉米(Zea),玉米种(Zea mays L.), 根据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可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籽粒形态结构分类 1. 硬粒种 又称为普通种和礈石种(Zea mays L.indurata sturt),果穗多为圆锥形, 籽粒顶部呈圆形,外皮坚硬有光泽,顶部及四周胚乳为角质淀粉,中心部分为粉质淀粉, 故籽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也有紫红色。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成熟较早,产量虽低 但较稳定,为我国栽培较多的一种。 2. 马齿种(zeamays L.indurata sturt) 也称马牙种。果穗多呈圆筒形,籽粒较大, 长扁形,籽粒胚乳两侧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均为粉质淀粉,成熟是顶部失水干燥较快, 故粒顶凹陷如马齿状。顶部凹陷深度随淀粉多少而定。多为黄白两色,品质较差,产量较 高,栽培面积较大。 3. 半马齿种(zeamays L. Seminndentata kulesh.) 也称中间型。果穗长锥形成圆 柱形,籽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显白顶,角质胚乳较比马齿形多,品质较好,是由硬粒种和 马齿种杂交而产生的。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多属此类型
4.粉质种(zeamays L.Amylaiea sturt)性状与硬粒种近似。但无光泽,籽粒胚乳 全为粉质淀粉,籽粒乳白色,组织疏松,易磨粉,是制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栽培较少。 5.甜质种(zeamays L.Saccharata sturt..)也称甜玉米。胚乳中含有多量糖分及 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使种子皱缩,坚硬半透明状。粒色有黄、白、蓝、紫、红等: 多为角质胚乳,而粉质胚乳含量很低。乳熟期籽粒含糖量为15-18%。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我国栽培较少,近年在大城市郊有少量栽培。 6.甜粉种(Zeamays L.amyleo Saccharata sturt)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含糖质 淀粉较多,下半部为粉质胚乳。我国很少栽培。 7.爆裂种(Zea mays L.ererta sturt.)籽粒小而坚硬,粒形圆顶页端突出。多为角 质胚乳,仅中部有少许粉质淀粉,品质好:籽粒遇高温时,粉质淀粉中空气膨胀,受到外 围角质淀粉的阻硬,形成气体而爆裂,一般体积增大2.5倍以上。籽粒形状可分为米粒形 和珍珠形两类:籽粒长形带尖的为米粒形,圆形为珍珠形。 8.蜡质种(Zea mays L.ceratina kulesh..)又称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淀 粉组成,籽粒不透明,坚硬平整,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容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遇碘液 呈红色反应。此种原产我国,故有中国蜡型种之称(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种 植面积不大,各省有零星种植。 9.有稃种(Zea mays L.tunicata Sturt.)籽粒包于长壳内,有的具芒。雄花发达, 自花不孕性籽粒坚硬,外部胚乳为角质淀粉,有各种形状及颜色,产量很低,无栽培价值。 二、按生育期分类 根据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时间长短将玉米分三类。 1.早熟种全生育期在70-110天,积温1800-2200℃,植株较矮,茎秆较细,叶数 一般14-18片,果穗短锥形,穗短轴粗,籽粒小,千粒重150-250g。产量较低而稳定。 2.中熟种全生育期100-120天,积温2300-2500℃,植株高于早熟种,叶片16-22 叶,果穗大小中等,产量较高,适应地区广,千粒重200-300克。生育期长短,随环境条 件的不同而改变。 3.晚熟种生育期120-150天以上,积温2500-2800℃,植株高大,果穗粗长,籽粒 大,千粒重300克以上,叶数较多一般约为21-25片。生育期长,产量高。 另外按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及杂玉米。按用途分为食用玉米、饲用玉 米和食饲兼用玉米三类。 第三节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一、玉米的一生 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为止,叫做玉米的--生。它经过种子萌动发芽、出苗、以长根为 主的幼苗生长、拔节、长茎叶和雌雄穗分化、抽穗、开花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 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结合其生育特点,划分以下三个 生育阶段。 198
198 4. 粉质种(zeamays L. Amylaiea sturt) 性状与硬粒种近似。但无光泽,籽粒胚乳 全为粉质淀粉,籽粒乳白色,组织疏松,易磨粉,是制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栽培较少。 5. 甜质种(zeamays L. Saccharata sturt.) 也称甜玉米。胚乳中含有多量糖分及 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使种子皱缩,坚硬半透明状。粒色有黄、白、蓝、紫、红等; 多为角质胚乳,而粉质胚乳含量很低。乳熟期籽粒含糖量为 15-18%。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我国栽培较少,近年在大城市郊有少量栽培。 6. 甜粉种(Zeamays L. amyleo Saccharata sturt) 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含糖质 淀粉较多,下半部为粉质胚乳。我国很少栽培。 7. 爆裂种(Zea mays L.ererta sturt.) 籽粒小而坚硬,粒形圆顶端突出。多为角 质胚乳,仅中部有少许粉质淀粉,品质好;籽粒遇高温时,粉质淀粉中空气膨胀,受到外 围角质淀粉的阻硬,形成气体而爆裂,一般体积增大 2.5 倍以上。籽粒形状可分为米粒形 和珍珠形两类;籽粒长形带尖的为米粒形,圆形为珍珠形。 8. 蜡质种(Zea mays L.ceratina kulesh.) 又称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淀 粉组成,籽粒不透明,坚硬平整,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容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遇碘液 呈红色反应。此种原产我国,故有中国蜡型种之称(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种 植面积不大,各省有零星种植。 9. 有稃种(Zea mays L.tunicata Sturt) 籽粒包于长壳内,有的具芒。雄花发达, 自花不孕性籽粒坚硬,外部胚乳为角质淀粉,有各种形状及颜色,产量很低,无栽培价值。 二、按生育期分类 根据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时间长短将玉米分三类。 1. 早熟种 全生育期在 70-110 天,积温 1800-2200℃,植株较矮,茎秆较细,叶数 一般 14-18 片,果穗短锥形,穗短轴粗,籽粒小,千粒重 150-250g。产量较低而稳定。 2. 中熟种 全生育期 100-120 天,积温 2300-2500℃,植株高于早熟种,叶片 16-22 叶,果穗大小中等,产量较高,适应地区广,千粒重 200-300 克。生育期长短,随环境条 件的不同而改变。 3. 晚熟种 生育期 120-150 天以上,积温 2500-2800℃,植株高大,果穗粗长,籽粒 大,千粒重 300 克以上,叶数较多一般约为 21-25 片。生育期长,产量高。 另外按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及杂玉米。按用途分为食用玉米、饲用玉 米和食饲兼用玉米三类。 第三节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一、玉米的一生 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为止,叫做玉米的--生。它经过种子萌动发芽、出苗、以长根为 主的幼苗生长、拔节、长茎叶和雌雄穗分化、抽穗、开花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 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结合其生育特点,划分以下三个 生育阶段
(一)苗期阶段(出苗一拔节)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 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比较快,至拔节期己基本上形成了强大的根系,但地上部茎叶 生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 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二)穗期阶段(拔节一抽穗)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 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就是叶片增大,茎节伸长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 烈分化与形成。这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 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叶、壮杆、穗多、穗大。具体地说,就是促 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杆粗壮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 (三)花粒期阶段(抽雄一成熟) 玉米从抽穗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上停止 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也就是经过开花、受精进入子粒成长为 中心的阶段。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不早衰,争取粒 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 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播种期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晚的就短:温度高 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就长。 (二)生育时期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和环境 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等方面发生阶段的变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即称为 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花丝和成熟等。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载,兹将玉米各生育时期标准简述如下: 1.出苗: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高约2cm,称为出苗。 2.拔节:当雄穗分化到伸长期,靠近地面用手抚摸到茎节,茎节总长度2一3cm左右 时,称为拔节。 3.抽雄:当玉米雄穗尖端从顶叶抽出时,称为抽雄。 4.开花:植株雄穗开始散粉,称为开花。 5.吐丝:雌穗花丝开始露出苞叶,称为吐丝。 6.成熟:玉米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剥掉尖冠出现黑色层(达到生理成熟的特征), 籽粒经过干燥脱水变硬呈现显著的品种特点,称为成熟。 此外,在生产上常用大喇叭口作为施肥灌水的重要标志。其特征是:棒三叶(果穗叶及 其上下两片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 期: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在叶鞘部位能摸出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即谓大喇叭 口期。 199
199 (一)苗期阶段 (出苗一拔节)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 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比较快,至拔节期已基本上形成了强大的根系,但地上部茎叶 生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 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二)穗期阶段 (拔节一抽穗)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 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就是叶片增大,茎节伸长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 烈分化与形成。这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 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叶、壮杆、穗多、穗大。具体地说,就是促 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杆粗壮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 (三)花粒期阶段 (抽雄一成熟) 玉米从抽穗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上停止 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也就是经过开花、受精进入子粒成长为 中心的阶段。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不早衰,争取粒 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 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播种期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晚的就短;温度高 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就长。 (二)生育时期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和环境 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等方面发生阶段的变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即称为 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花丝和成熟等。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载,兹将玉米各生育时期标准简述如下: l. 出苗: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高约 2cm,称为出苗。 2. 拔节:当雄穗分化到伸长期,靠近地面用手抚摸到茎节,茎节总长度 2 一 3cm 左右 时,称为拔节。 3. 抽雄:当玉米雄穗尖端从顶叶抽出时,称为抽雄。 4. 开花:植株雄穗开始散粉,称为开花。 5. 吐丝:雌穗花丝开始露出苞叶,称为吐丝。 6. 成熟:玉米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剥掉尖冠出现黑色层 (达到生理成熟的特征), 籽粒经过干燥脱水变硬呈现显著的品种特点,称为成熟。 此外,在生产上常用大喇叭口作为施肥灌水的重要标志。其特征是:棒三叶(果穗叶及 其上下两片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 期;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在叶鞘部位能摸出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即谓大喇叭 口期
一般试验田或大田,群体达到50%以上,作为全田进入各生育时期的标志。 三、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根系和其他禾谷类作物一样,是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胚根又称初生根(种子根),由胚根伸出的一条幼根叫主胚根,经1-3天又 陆续发生了3-7条幼根,称次生胚根。主胚根和次生胚 根组成初生根系,是幼苗期的主要根系,随着玉米的生 长,其功能渐为地下节根所代替(图5-1)。 2.节根节根着生在茎节居间分生组织基部,长在 地下茎节上的叫节根(即次生根),着生在地上茎节上的 叫气生根。 当幼苗长出2-3片叶时,开始发生第一层地下节根, 一般4-6条。后随茎叶的生长,依次向上发生,可达4-8 层,1-4层的节间而比较密集。地下节根是玉米主要根 系。地上节根(支持根)在拔节后开始发生,暴露在空气 中,根系粗壮坚硬,具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厚壁组织 特别发达,入土前在根尖端常分泌粘液,入土后才产生 分枝和根毛,因而不仅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还起到吸 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图5-1玉米根系组成示意图 胚根在幼苗出土的2-3周以内,负担吸收和供应幼 1.气生根2.次生根3.根茎 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而节根是供应玉米整个生育期水 4.侧胚根5.主胚根 分和养分,在栽培上,应促进根的生长,防止根系早衰。 根系发育好,抗倒能力强。玉米根系功能的另一特点,是参与新陈代谢,合成氨基酸以及 生理活性物质。当光合产物形成的糖分转到根部,可在根部合成氨基酸,而供给植物体内 蛋白质的合成,玉米根系还有含硫化合物,如维生素类物质。此外,玉米根系还能合成内 源激素、细胞分裂素。 (二)茎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茎的高矮,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又很大差别。矮生类型的,株 高只有0.5-0.8m,高大类型的,株高可达3-4m,巨大类型的,株高可达7-9m。一般来说, 矮秆的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高秆的生育期长,单株产量高: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等 适宜的,茎秆生长比较高大,单株的产量也高。当前生产上通常将株高在2m的称为矮秆 型,2-2.5m为中秆型,2.5m或3m以上的为高秆型。株高与栽培关系密切,当前有降低株 高提高种植密度创高产的趋势。 茎是由胚轴分化发育形成的,茎由节和节根组成。节间数一般有15-24个。位于地下 部分的茎节一般3-7个。靠近地面节间粗短表明根系发育好、抗倒力强。茎节长度,从基 部到顶部渐增长。 玉米最外一层是表皮,其外壁细胞增厚,含角质,有保护作用。表皮内有2-3层木质 化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是茎秆最坚硬的部分,有抗倒伏效能。茎中其余部分多为薄 200
200 一般试验田或大田,群体达到 50%以上,作为全田进入各生育时期的标志。 三、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根系和其他禾谷类作物一样,是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 胚根 胚根又称初生根(种子根),由胚根伸出的一条幼根叫主胚根,经 1-3 天又 陆续发生了 3-7 条幼根,称次生胚根。主胚根和次生胚 根组成初生根系,是幼苗期的主要根系,随着玉米的生 长,其功能渐为地下节根所代替(图 5-1)。 2. 节根 节根着生在茎节居间分生组织基部,长在 地下茎节上的叫节根 (即次生根),着生在地上茎节上的 叫气生根。 当幼苗长出 2-3 片叶时,开始发生第一层地下节根, 一般 4-6 条。后随茎叶的生长,依次向上发生,可达 4-8 层,1-4 层的节间而比较密集。地下节根是玉米主要根 系。地上节根 (支持根)在拔节后开始发生,暴露在空气 中,根系粗壮坚硬,具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厚壁组织 特别发达,入土前在根尖端常分泌粘液,入土后才产生 分枝和根毛,因而不仅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还起到吸 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胚根在幼苗出土的 2-3 周以内,负担吸收和供应幼 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而节根是供应玉米整个生育期水 分和养分,在栽培上,应促进根的生长,防止根系早衰。 根系发育好,抗倒能力强。玉米根系功能的另一特点,是参与新陈代谢,合成氨基酸以及 生理活性物质。当光合产物形成的糖分转到根部,可在根部合成氨基酸,而供给植物体内 蛋白质的合成,玉米根系还有含硫化合物,如维生素类物质。此外,玉米根系还能合成内 源激素、细胞分裂素。 (二)茎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茎的高矮,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又很大差别。矮生类型的,株 高只有 0.5-0.8m,高大类型的,株高可达 3-4m,巨大类型的,株高可达 7—9m。一般来说, 矮秆的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高秆的生育期长,单株产量高;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等 适宜的,茎秆生长比较高大,单株的产量也高。当前生产上通常将株高在 2m 的称为矮秆 型,2-2.5m 为中秆型,2.5m 或 3m 以上的为高秆型。株高与栽培关系密切,当前有降低株 高提高种植密度创高产的趋势。 茎是由胚轴分化发育形成的,茎由节和节根组成。节间数一般有 15-24 个。位于地下 部分的茎节一般 3-7 个。靠近地面节间粗短表明根系发育好、抗倒力强。茎节长度,从基 部到顶部渐增长。 玉米最外一层是表皮,其外壁细胞增厚,含角质,有保护作用。表皮内有 2-3 层木质 化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是茎秆最坚硬的部分,有抗倒伏效能。茎中其余部分多为薄 图 5-1 玉米根系组成示意图 1.气生根 2.次生根 3.根茎 4.侧胚根 5.主胚根
壁细胞组成的髓质,属基本组织。在茎的基本组织中排列许多椭圆形的维管束,玉米维管 束没有形成层,不能形成次生结构,因而其增粗借助初生结构形成过程中细胞体积和初生 分生组织的增长。玉米茎秆伸长,则靠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茎的功能有运输 水分、养料、储存营养物质,支持植株体,并使叶片均匀分布。 (三)叶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叶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互生排列。全叶可分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叶鞘紧包 着节间,叶鞘肥厚坚硬,有保护茎秆和储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在叶鞘的顶部,是光合 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中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许多侧脉:叶片边缘 常有波状皱纹,这是因为在叶子的边缘上薄壁组织生长过快造成的,这种皱纹可增加对光 的吸收面,有避免风害折断叶片的作用:玉米多数叶片的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1-5 片叶是光滑无毛的,这一特征可作为玉米叶位的参考。玉米叶舌(也有无叶舌的)着生于 叶鞘与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玉米叶片 向上斜挺,并象漏斗一样包住茎秆,可以很好地利用雨水,促进气生根的发育,并可湿润 植株周围的土壤,对穴施肥料有利。 玉米的叶数14-24片。根据单株叶片多少可以判断品种的熟期。但是环境条件对叶片 数的多少有影响,春播比夏播叶片数增加。不同节位叶对产量的效应有差别,一般中部叶 片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上下三片叶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玉米叶片的功能与叶夹角大小有关。目前认为叶片上挺的株型光能利用率高。 Dun.can,W.G指出,叶夹角越大,截光效率越低。叶夹角小,叶片上挺,有利密植,保绿 时间延长,这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效用。 四、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一)花序 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园锥花 序,着生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 干分枝组成,主轴上着生若干行成 对小穗,分枝较细,着生两行成对 小穗。每对小穗,一个有柄小穗位 于上方,无柄小穗在下方。每个小 穗有两朵小花,每朵花有护颖、内、 外颖、鳞片和雄蕊组成(图5-2)。 玉米雄穗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 亦有边抽穗边开花的。有的抽出后 7天才开始开花。开花的顺序是从 图5-2玉米雄小穗花 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 1a结实花外程1b.结实花内程1c.子房1d.柱头(花丝) 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序与 2a退化花外程2b.退化花内稃3.第一颖4.第二颖 主轴相同,按分枝顺序来说,则上 中部的分枝先开放,然后向上和向下部的分枝开放。玉米雄穗开花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 据观察,自开花始期至末期,以20-28℃开花最多,约占开花总数的46-68%,温度低于 201
201 壁细胞组成的髓质,属基本组织。在茎的基本组织中排列许多椭圆形的维管束,玉米维管 束没有形成层,不能形成次生结构,因而其增粗借助初生结构形成过程中细胞体积和初生 分生组织的增长。玉米茎秆伸长,则靠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茎的功能有运输 水分、养料、储存营养物质,支持植株体,并使叶片均匀分布。 (三)叶的形态、生长与功能 玉米叶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互生排列。全叶可分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叶鞘紧包 着节间,叶鞘肥厚坚硬,有保护茎秆和储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在叶鞘的顶部,是光合 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中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许多侧脉;叶片边缘 常有波状皱纹,这是因为在叶子的边缘上薄壁组织生长过快造成的,这种皱纹可增加对光 的吸收面,有避免风害折断叶片的作用;玉米多数叶片的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 1-5 片叶是光滑无毛的,这一特征可作为玉米叶位的参考。玉米叶舌 (也有无叶舌的)着生于 叶鞘与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玉米叶片 向上斜挺,并象漏斗一样包住茎秆,可以很好地利用雨水,促进气生根的发育,并可湿润 植株周围的土壤,对穴施肥料有利。 玉米的叶数 14-24 片。根据单株叶片多少可以判断品种的熟期。但是环境条件对叶片 数的多少有影响,春播比夏播叶片数增加。不同节位叶对产量的效应有差别,一般中部叶 片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上下三片叶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玉米叶片的功能与叶夹角大小有关。目前认为叶片上挺的株型光能利用率高。 Dun.can,W.G 指出,叶夹角越大,截光效率越低。叶夹角小,叶片上挺,有利密植,保绿 时间延长,这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效用。 四、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一)花序 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园锥花 序,着生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 干分枝组成,主轴上着生若干行成 对小穗,分枝较细,着生两行成对 小穗。每对小穗,一个有柄小穗位 于上方,无柄小穗在下方。每个小 穗有两朵小花,每朵花有护颖、内、 外颖、鳞片和雄蕊组成(图 5-2)。 玉米雄穗抽出后 2-5 天开始开花。 亦有边抽穗边开花的。有的抽出后 7 天才开始开花。开花的顺序是从 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 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序与 主轴相同,按分枝顺序来说,则上 中部的分枝先开放,然后向上和向下部的分枝开放。玉米雄穗开花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 据观察,自开花始期至末期,以 20-28℃开花最多,约占开花总数的 46-68%,温度低于 图 5-2 玉米雄小穗花 1a.结实花外稃 1b.结实花内稃 1c.子房 1d.柱头(花丝) 2a.退化花外稃 2b.退化花内稃 3.第一颖 4.第二颖
38℃时,雄花不开放。开花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90%。 玉米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雄穗全昼夜内均有花朵开放,一半以上午开花最多, 午后开花显著减少,夜间更少。一般以上午7-11时开花最盛,其中尤以上午7-9时开花 最多。 雌花序又称雌穗,为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雌穗由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 着生于穗柄的顶瑞。玉米除上部4-6节外,全部叶腋中都形成腋芽。一般推广品种基部 4-5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蘖,位置稍高的腋芽停留在分化的早期阶段,只有植株中上 部1-2个腋芽正常发育形成果穗。 玉米的果穗即为变态的侧茎,由穗柄、苞叶和果穗组成,果穗着生于穗柄上。苞叶相 互重叠,包住果穗。果穗的穗轴由侧枝顶芽形成。穗轴粗大,有红色和白色。穗轴节很密, 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纵行排列,每个雌小穗基部有两片护颖,中间有两朵小花, 一为退化花,仅留内、外颖和退化雌雄蕊痕迹:一为结实小花,有内、外颖和一个雌蕊和 退化的雄蕊。玉米果穗籽粒行数成偶数,一般多为14-18行。结实小花雌蕊基部是一个膨 大的子房,上面着生花柱与花丝(柱头)。子房有两心皮组成,其内为一个胚珠。玉米花 柱极短,花丝很长,上面着生茸毛。花丝与花柱相连的基部是花丝生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促使花丝伸长,直到授粉才停止生长。 玉米雌穗花丝一般在雄花始花的1-5天在叶腋中开始生长伸长,花丝最先在果穗中下 部开始延伸,然后是穗轴基部和顶部花丝伸长。所以果穗基部的花丝最长,顶部最短。玉 米花丝受精能力一般可保持7天左右,以抽穗后第2天到第5天受精能力最强。抽丝后 7-9天花柱生活力衰退,至第11天几乎丧失受精能力。 (二)雌雄穗的分化与发育 1.雄穗分化与发育 (1)生长锥末伸长期其特点是茎顶生长锥是一个表面光滑的圆形突起,长和宽差 别甚小。基部有叶原始体突起(图5-3I),这是分化茎的节、节间和叶原始体。这是决 定植株的节数和叶数的时期。 (2)生长锥伸长期开始时生长锥稍微伸长,长度略大于宽度,基部原始节和节间 形成,但生长锥上部仍是光滑的(图5-3Ⅱ)。随后,生长锥显著伸长,生长锥下部形成叶 突起,中部开始分节,即以后形成为穗轴节片。此期称为分节期(图5-3)。分节期时间 很短,一般不易观察到。此期延续时间一般为3-5天。 (3)小穗分化期生长锥继续伸长,基部出现分枝突起,中部出现小穗原基[图5-3 V(1)一1、2]。每个小穗原基又迅速地分裂为成对的两个小穗突起,其中一个大的在上, 将来发育为有柄小穗:一个小的在下,成为无柄小穗。此时小穗的基部可以看到颖片的形 成。与此同时。生长锥基部的分枝突起也迅速地先发育为雄穗的分枝,然后在按上述方法 分化出成对排列的小穗[图5-3V(2)]。这一时期延续5-7天。 (4)小花分化期每一个小穗突起进一步分化出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突起,称为小 花开始分化期[图5-3V(1)]。在小花突起的基部形成三个雄蕊原始体,中央形成一个雌蕊 原始体,称为雌雄蕊形成期[图5-3V(2)-1、V(2)-2]。雄蕊分化到这一时期表现为两性花。 但继续发育时,雄蕊生长产生药隔。雌蕊原始体便逐渐退化[图5-3V(3)-(1)],两 朵小花发育不均衡,位于上部的第一朵小花比位于下部第二朵小花发育旺盛[图5-3V(3) 202
202 38℃时,雄花不开放。开花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5%-90%。 玉米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雄穗全昼夜内均有花朵开放,一半以上午开花最多, 午后开花显著减少,夜间更少。一般以上午 7-11 时开花最盛,其中尤以上午 7-9 时开花 最多。 雌花序又称雌穗,为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雌穗由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 着生于穗柄的顶端。玉米除上部 4-6 节外,全部叶腋中都形成腋芽。一般推广品种基部 4-5 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蘖,位置稍高的腋芽停留在分化的早期阶段,只有植株中上 部 1-2 个腋芽正常发育形成果穗。 玉米的果穗即为变态的侧茎,由穗柄、苞叶和果穗组成,果穗着生于穗柄上。苞叶相 互重叠,包住果穗。果穗的穗轴由侧枝顶芽形成。穗轴粗大,有红色和白色。穗轴节很密, 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纵行排列,每个雌小穗基部有两片护颖,中间有两朵小花, 一为退化花,仅留内、外颖和退化雌雄蕊痕迹;一为结实小花,有内、外颖和一个雌蕊和 退化的雄蕊。玉米果穗籽粒行数成偶数,一般多为 14-18 行。结实小花雌蕊基部是一个膨 大的子房,上面着生花柱与花丝 (柱头)。子房有两心皮组成,其内为一个胚珠。玉米花 柱极短,花丝很长,上面着生茸毛。花丝与花柱相连的基部是花丝生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促使花丝伸长,直到授粉才停止生长。 玉米雌穗花丝一般在雄花始花的 1-5 天在叶腋中开始生长伸长,花丝最先在果穗中下 部开始延伸,然后是穗轴基部和顶部花丝伸长。所以果穗基部的花丝最长,顶部最短。玉 米花丝受精能力一般可保持 7 天左右,以抽穗后第 2 天到第 5 天受精能力最强。抽丝后 7-9 天花柱生活力衰退,至第 11 天几乎丧失受精能力。 (二)雌雄穗的分化与发育 1. 雄穗分化与发育 (1)生长锥末伸长期 其特点是茎顶生长锥是一个表面光滑的圆形突起,长和宽差 别甚小。基部有叶原始体突起(图5-3Ⅰ),这是分化茎的节、节间和叶原始体。这是决 定植株的节数和叶数的时期。 (2)生长锥伸长期 开始时生长锥稍微伸长,长度略大于宽度,基部原始节和节间 形成,但生长锥上部仍是光滑的(图 5-3Ⅱ)。随后,生长锥显著伸长,生长锥下部形成叶 突起,中部开始分节,即以后形成为穗轴节片。此期称为分节期(图 5-3Ⅲ)。分节期时间 很短,一般不易观察到。此期延续时间一般为 3-5 天。 (3)小穗分化期 生长锥继续伸长,基部出现分枝突起,中部出现小穗原基[图 5-3 Ⅳ (1)一 1、2]。每个小穗原基又迅速地分裂为成对的两个小穗突起,其中一个大的在上, 将来发育为有柄小穗;一个小的在下,成为无柄小穗。此时小穗的基部可以看到颖片的形 成。与此同时。生长锥基部的分枝突起也迅速地先发育为雄穗的分枝,然后在按上述方法 分化出成对排列的小穗[图 5-3Ⅳ (2)]。这一时期延续 5-7 天。 (4)小花分化期 每一个小穗突起进一步分化出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突起,称为小 花开始分化期[图 5-3V(1)]。在小花突起的基部形成三个雄蕊原始体,中央形成一个雌蕊 原始体,称为雌雄蕊形成期[图 5-3V(2)-1、V(2)-2]。雄蕊分化到这一时期表现为两性花。 但继续发育时,雄蕊生长产生药隔。雌蕊原始体便逐渐退化[图 5-3V(3)-(1)], 两 朵小花发育不均衡,位于上部的第一朵小花比位于下部第二朵小花发育旺盛[图 5-3V(3)
-2]。此时称为雄蕊生长雌蕊退化期。每朵小花具有内、外颖和两个浆片,这一时期延续 时间约10-11天。 I生长能未种长粥 Ⅱ长银种长期 用生长开始分节 四(1)一1小藤原站形成 1,坐长维2,茎时 1,生长继2.茎叶 1.生长饿2,叶突起3.茎叶1,小甜原基2.分支突起 行7 C B 罪(1)一2小魏原 W(2)小穗原族分化为成对小穗 基形成斥形成橡翘分 A.雄韶B.成对小穗突起(:.成 技A.桩B,一个 对小想1.小穗突起2,小 小效京得1,小辖原 3.探片突起4.额片 基2,蜂德分位 (5)性器官发育形成朋雄蕊原始体迅速生长,当雄蕊主轴中上部小穗颖片长度达 0.8cm左右,花粉囊中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四分体”期(图5-3T),这时期雌蕊原始体已 经退化。随后进入花粉粒形成及内容物充实期,这时期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穗轴片迅速 生长,护颖和内外颖强烈生长(图5-3Ⅶ),整个雄穗体积迅速增大,其长度约可比小花分 化期增长10倍左右,外形看去“孕穗”,不久即进入抽雄穗期。这一时期延续时间约10-11 天。 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对肥、水、温、光要求迫切,反应敏感,这是决定花粉粒形成多 少、生活力高低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雌穗小花分化时期。这时及时追肥、灌水和充足的 203
203 -2]。此时称为雄蕊生长雌蕊退化期。每朵小花具有内、外颖和两个浆片,这一时期延续 时间约 10-11 天。 (5)性器官发育形成朋 雄蕊原始体迅速生长,当雄蕊主轴中上部小穗颖片长度达 0.8cm 左右,花粉囊中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四分体”期(图 5-3Ⅵ),这时期雌蕊原始体已 经退化。随后进入花粉粒形成及内容物充实期,这时期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穗轴片迅速 生长,护颖和内外颖强烈生长(图 5-3Ⅶ),整个雄穗体积迅速增大,其长度约可比小花分 化期增长 10 倍左右,外形看去“孕穗”,不久即进入抽雄穗期。这一时期延续时间约 10-11 天。 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对肥、水、温、光要求迫切,反应敏感,这是决定花粉粒形成多 少、生活力高低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雌穗小花分化时期。这时及时追肥、灌水和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