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相关知识,赏析《关雎》、《蒹葭》、《湘夫 人》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结合《关雎》、《蒹葭》学习《诗经》的特色,结 合《湘夫人》学习楚辞的特色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朦胧的诗境,《湘夫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诗经的相关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 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是我国古典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2、《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 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未 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 3、《诗经》六义: 《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日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曰领。” 风是配合土乐(地方音乐)的各地民歌和一部分仿民歌作品。 雅是用雅乐(正乐)配合的用于朝会、燕享的乐歌,雅诗是这些乐歌的歌词, 多是贵族创作的政治抒情诗。 颂是庙堂祭祀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 发情志。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 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 要咏唱的内容。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相关知识,赏析《关雎》、《蒹葭》、《湘夫 人》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结合《关雎》、《蒹葭》学习《诗经》的特色,结 合《湘夫人》学习楚辞的特色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朦胧的诗境,《湘夫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诗经的相关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160 篇)、雅(105 篇)、颂(40 篇),是我国古典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2、《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 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末 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 3、《诗经》六义: 《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是配合土乐(地方音乐)的各地民歌和一部分仿民歌作品。 雅是用雅乐(正乐)配合的用于朝会、燕享的乐歌,雅诗是这些乐歌的歌词, 多是贵族创作的政治抒情诗。 颂是庙堂祭祀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 发情志。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 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 要咏唱的内容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