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连由1名卫生员单独进行抢救,发展为班设立卫生战土和抢救小组,直到开展火线“普遍包 伤运动”和“战场自救互救运动”等人人都会救护裹伤的群众性战伤救护运动。由过去部队 卫生机关各自分散的治疗救护,发展到组成“连联合抢救组”、“团联合包扎所”和“师联合 手术队(站)”等战救组织,做到“高度运动,大量收容,哪里作战,哪里收容”。在空前规 模的运动战中,数百万民工抬担架、推小车,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支前。 军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时,组建了两个重伤医院、16个后方医院, 承担了收治10万伤员的繁重任务。医务工作者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坑道卫生以及医院 尽可能接近火线进行第一线救治的经验,重伤医院设在距离火线仅十公里处,从而大大提高 了重伤治愈率,腹部战伤治愈率达到66.6%。破伤风类毒素的普遍使用,使破伤风发病率 降低到2‰。当时,还创造地使用了快速担架,运用早期手术、输血输液、石膏封闭、间断 换药、延期缝合、及时供应药材和快速转运等先进医疗技术,做好卫勤组织工作。由于战地 救护和战伤治疗技术的普遍提高,伤员归队率达到了70%以上,大大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 战斗力。 在解放战争中,各级部队卫生部门,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医训队、轮训队等,全 军上下齐动手,培养锻炼出一支经受战争磨炼,具有无产阶级觉悟,全心全意实行救死扶伤、 革命人道主义的新型卫生干部队伍。解放区和解放军的医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1946年,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为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也扩充为白求恩医 科大学。1947年,华东在鲁中山区沙沟成立了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8年,东北的兴山医 科大学,除总校外,还设有龙井、辽东和冀察热辽3个分校,并开办了东北药科学校。到 1949年,军委卫生部设有3个军医大学,各大军区成立了5个军医学院,各省军区大多开 办了卫生学校。总计全军所办学校毕业的医生和司药近6000人,如果将短期训练和工作中 培养的卫生人员计算在内,全军士级以上卫生人员中,70%以上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他们组 成了解放军卫生工作的骨干队伍 解放战争期间,全军出版了医药卫生书籍776220册,杂志1266750册,画刊24000册, 超过国民党统治区同一时期的出版数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卫生事业,为解放后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 适合中国国情的丰富经验,它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事业 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卫生事 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 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宪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规定工人职员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逐步扩充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物质条件,以保证 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 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逐步扩 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1982年4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9 连由 1 名卫生员单独进行抢救,发展为班设立卫生战土和抢救小组,直到开展火线“普遍包 伤运动”和“战场自救互救运动”等人人都会救护裹伤的群众性战伤救护运动。由过去部队 卫生机关各自分散的治疗救护,发展到组成“连联合抢救组”、“团联合包扎所”和“师联合 手术队(站)”等战救组织,做到“高度运动,大量收容,哪里作战,哪里收容”。在空前规 模的运动战中,数百万民工抬担架、推小车,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支前。 军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时,组建了两个重伤医院、16 个后方医院, 承担了收治 10 万伤员的繁重任务。医务工作者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坑道卫生以及医院 尽可能接近火线进行第一线救治的经验,重伤医院设在距离火线仅十公里处,从而大大提高 了重伤治愈率,腹部战伤治愈率达到 66.6%。破伤风类毒素的普遍使用,使破伤风发病率 降低到 2‰。当时,还创造地使用了快速担架,运用早期手术、输血输液、石膏封闭、间断 换药、延期缝合、及时供应药材和快速转运等先进医疗技术,做好卫勤组织工作。由于战地 救护和战伤治疗技术的普遍提高,伤员归队率达到了 70%以上,大大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 战斗力。 在解放战争中,各级部队卫生部门,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医训队、轮训队等,全 军上下齐动手,培养锻炼出一支经受战争磨炼,具有无产阶级觉悟,全心全意实行救死扶伤、 革命人道主义的新型卫生干部队伍。解放区和解放军的医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1946 年,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为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也扩充为白求恩医 科大学。1947 年,华东在鲁中山区沙沟成立了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8 年,东北的兴山医 科大学,除总校外,还设有龙井、辽东和冀察热辽 3 个分校,并开办了东北药科学校。到 1949 年,军委卫生部设有 3 个军医大学,各大军区成立了 5 个军医学院,各省军区大多开 办了卫生学校。总计全军所办学校毕业的医生和司药近 6000 人,如果将短期训练和工作中 培养的卫生人员计算在内,全军士级以上卫生人员中,70%以上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他们组 成了解放军卫生工作的骨干队伍。 解放战争期间,全军出版了医药卫生书籍 776220 册,杂志 1266750 册,画刊 24000 册, 超过国民党统治区同一时期的出版数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卫生事业,为解放后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 适合中国国情的丰富经验,它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事业 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卫生事 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 48 条规定:“提倡国民体 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宪法第 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规定工人职员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逐步扩充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物质条件,以保证 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第 9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 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逐步扩 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1982 年 4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21 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