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而去”。随后,日军进入大孤山,孙某率家人和邻居们跪迎,说:“大王到来 愚民等焉能不归顺?”更有甚者,面对当时做足了表面文章的日军,不明真相 的中国百姓将日军视为解放他们的“王师”,效仿古代,箪食壶浆,携鸡、猪 等迎接日军,甚至有人请求为日本军队效力。人心如此,甲午战争怎有不败之 理? (二)抗日战争时的国民意识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已逐渐从狭隘的民族主义中走了出来,从之前分不 清“排满”与“抗日”的区别,转变为有了较为清晰的国家意识。“驱除靼 虏”的口号转变为“五族共和”,也即意味着人民认同“五族”为中国,那么 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人们也不再沉默甚至做出欢迎日军的行为,而是明确 了内外之别,提出了具体的反日口号。一二九运动便是一例。1935年12月9日, 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聚集街头,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后又联合各界群众 万余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人们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等反帝口号,将中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推向了高潮。毛泽东在后来评价 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最伟大的群众运动……1935年一二·九青年 革命运动的爆发……是全国人民的觉悟。”“ 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 的运动。”口 人民对日本入侵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行动上。位于敌占区的 中国百姓并没有甘于日军的统治,而是在党的号召下尽自己的能力打击敌人。 雷战等灵活的战术,把每一片故占区都变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就连日军也不 得不承认:“农村的老百姓抗日意识很强,形成了半农半兵状态,就连老幼妇 女也组织了抗日团体。因此,各部队在推行肃正工作时极为困难。”无法在广 大农村形成稳定的统治,也迫使日军耗费大量时间和兵力投入到“扫荡”中, 客观上牵制了日军的战力,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可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已经对国家、对战争的性质等有了较为清晰的 认识,这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直至抗战胜利提供了先决 条件。 导致国民意识变化的原因 从上文提到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两次战争时人民的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并影响了战争的结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使人民的意识在短短40年不 到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鉴于其中牵涉到了历史事件多且杂乱,我希 望以发生思想变化的人群作为线索进行分析。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国民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知识分子中开始的。而知识分子意识的觉 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陈独秀也曾回忆说“我十年以前,在家里 读书的时候,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 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 此时我 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我们 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 大义 甲午战后中国掀起了留学热潮乜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 子。因为东渡日本“路近”“费省”等原因,当时留日成为潮流。1898年起 各省受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后,更是 掀起了留日的高潮。后来,美国对中国学生留日之风大受刺激,为了控制中国 的未来的发展,在1908年决定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用于吸收中国学 生赴美留学。英法等国乜竞相效尤,掀起了庚款留学运动。而去”。随后,日军进入大孤山,孙某率家人和邻居们跪迎,说:“大王到来, 愚民等焉能不归顺?” 更有甚者,面对当时做足了表面文章的日军,不明真相 的中国百姓将日军视为解放他们的“王师”,效仿古代,箪食壶浆,携鸡、猪 等迎接日军,甚至有人请求为日本军队效力。人心如此,甲午战争怎有不败之 理? (二)抗日战争时的国民意识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已逐渐从狭隘的民族主义中走了出来,从之前分不 清“排满”与“抗日”的区别,转变为有了较为清晰的国家意识。“驱除靼 虏”的口号转变为“五族共和”,也即意味着人民认同“五族”为中国,那么 不属于“五族”的日本,自然就属于我们应该抗击的对象。 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人们也不再沉默甚至做出欢迎日军的行为,而是明确 了内外之别,提出了具体的反日口号。一二九运动便是一例。1935年12月9日, 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聚集街头,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后又联合各界群众一 万余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人们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等反帝口号,将中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推向了高潮。毛泽东在后来评价 说:“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最伟大的群众运动……1935年一二•九青年 革命运动的爆发……是全国人民的觉悟。”“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 的运动。”[] 人民对日本入侵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行动上。位于敌占区的 中国百姓并没有甘于日军的统治,而是在党的号召下尽自己的能力打击敌人。 面对当时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人民群众创新性地采取了游击战、地道战、地 雷战等灵活的战术,把每一片敌占区都变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就连日军也不 得不承认:“农村的老百姓抗日意识很强,形成了半农半兵状态,就连老幼妇 女也组织了抗日团体。因此,各部队在推行肃正工作时极为困难。”无法在广 大农村形成稳定的统治,也迫使日军耗费大量时间和兵力投入到“扫荡”中, 客观上牵制了日军的战力,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可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已经对国家、对战争的性质等有了较为清晰的 认识,这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直至抗战胜利提供了先决 条件。 二.导致国民意识变化的原因 从上文提到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两次战争时人民的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并影响了战争的结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使人民的意识在短短40年不 到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鉴于其中牵涉到了历史事件多且杂乱,我希 望以发生思想变化的人群作为线索进行分析。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国民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知识分子中开始的。而知识分子意识的觉 醒,起源于外族的步步入侵。梁启超就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 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陈独秀也曾回忆说“我十年以前,在家里 读书的时候, 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 系呢? 到了甲午年, 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 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 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 此疆彼界, 各不相下。我们中 国, 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 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二十多岁, 才知道 有个国家, 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 大义”。 甲午战后中国掀起了留学热潮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 子。因为东渡日本“路近”“费省”等原因,当时留日成为潮流。1898年起, 各省受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后,更是 掀起了留日的高潮。后来,美国对中国学生留日之风大受刺激,为了控制中国 的未来的发展,在1908年决定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用于吸收中国学 生赴美留学。英法等国也竞相效尤,掀起了庚款留学运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