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汉字字源说”(代序) 在传统语言学中,字源只是词源的异名。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 生在《浅谈传统字源学》②中指出,“同源字是同源词的表现形 式”,“同源字之间的本质联系是音近义通”。 古文字研究中遇到的字源问题,与传统语言学所谓的字源,有 着质的差异。这种字源的“本质联系”,并不含“音近义通”的因 素,而只是文字形体之间的渊源。例如词源学绝不会讨论臣字和目 字的关系,而甲骨文的材料已经证实,臣字就是竖置的目字,二者 在形体上密切相关,毫无疑问,研究臣字和目字的关系,应当属于 字源学。可见,从研究古文字的需要出发,有必要把字源学从词源 学中彻底分化出来,使二者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研究各自不同的 课题。 二者有时是统一的。例如:《释名·释山》:“山夹水日涧。涧, 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毫无疑问,间既是涧的源词,也是涧的 源字。即使如此,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词源学注意的是涧 和间音义相通,形体的联系仅仅视为音义相通的旁证而已。字源学 感兴趣的恰恰是二字的共形部分,音义相通只是作为解释共形的参 考。 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古文宇的字源问题。徐中舒先生在《怎样 考释古文字》③中明确指出,“一个字讲清楚了,还要联系一系列 ①本文原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92(5),此处略有补充修改。 ②载《中国语文),984(5)。 ③载《古文字论集初编》,19g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