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6年5月 东岳论丛 006 第27卷第 【哲学研究】 《易传》中的君子观和圣人观 赵荣波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易传》;君子;圣人 [摘要]《易传》是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读《易经》之作,除了对《易经》的思想继承和阐发外,还大量吸 收了战国时期以懦道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易传》中的“君子”观念继承了孔子思想,又结合易学中的“时” 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其“圣人”观念既受到老子的影响又与老子相异。由此,《易传》中反映出较独特的关于 “人”的智慧。 [中图分类号]J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6)03-0150-04 、问题的缘起 《易传》又称“十翼”,是迄今为止易学界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读《易经》之作。其吸收了以儒道为 主的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注易,从而使易学理论变得博大精深。《易传》借助《易经》独特的阴阳观念和 六爻结构深刻地阐发了天、地、人三才之道,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它的出现使 《周易》完成了易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哲学性转换 《四库全书·总目·经类·易类·序》中云:“《易》之为书也,推天道以明人事也。”尽管《周易》讲天、地 人三才之道,但人道(包括王道)才是其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虽然人本身是最难认识的对象之一,但人性之 “善”最后总可以归结为修德成己、成人乃至兼济天下,即成为“君子”甚至“圣人”。成书于殷末周初的《易经》 中“君子”一词出现了二十次,与之相对的“小人”出现十次(另有几次“小子”出现,其意稍异),并未出现“圣 人”的字眼,但却十余次用到“帝”、“王”、“后”、“先王”等相当于古代世俗中君主的称谓。一般来说,古代的 “小人”指无地位者或无德者;“君子”指有较高地位者(贵族)或有德者;“圣人”指“王”或德、智兼备者或德 智、位三者皆备者。到了战国时期,《易传》出现,其中“君子”一词出现了九十余次,最突出者是六十四卦的 《大象传》中有五十三卦的“大象辞”用“君子以”来造句;而“圣人”一词在《易传》中出现三十七次,《系辞》最 多,计二十四次。 同孔子、老子等前人一样,《易传》也没有刻意对“君子”和“圣人”采用下定义的方式来概括其意,只是在 不断地反复运用当中给人们一种既模糊又清晰的概念,这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质。从历史上来看,第一次大 [收稿日期]2006-02-17 [作者简介赵荣波(1971-),男,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06 年 5 月 东岳论丛 May. , 2006 第 27 卷 第 3 期 Dong Yue Tribune Vol. 27 No. 3 【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6 - 02 - 17 [作者简介]赵荣波(1971 - ) ,男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易传》中的君子观和圣人观 赵 荣 波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0) [关键词《] 易传》;君子 ;圣人 [摘 要《] 易传》是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读《易经》之作 ,除了对《易经》的思想继承和阐发外 ,还大量吸 收了战国时期以儒道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易传》中的“君子”观念继承了孔子思想 ,又结合易学中的“时” 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其“圣人”观念既受到老子的影响又与老子相异。由此《, 易传》中反映出较独特的关于 “人”的智慧。 [中图分类号]B22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8353 (2006) 03 - 0150 - 04 一、问题的缘起 《易传》又称“十翼”,是迄今为止易学界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读《易经》之作。其吸收了以儒道为 主的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注易 ,从而使易学理论变得博大精深。《易传》借助《易经》独特的阴阳观念和 六爻结构深刻地阐发了天、地、人三才之道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的出现使 《周易》完成了易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哲学性转换。 《四库全书 ·总目 ·经类 ·易类 ·序》中云“:《易》之为书也 ,推天道以明人事也。”尽管《周易》讲天、地、 人三才之道 ,但人道(包括王道) 才是其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虽然人本身是最难认识的对象之一 ,但人性之 “善”最后总可以归结为修德成己、成人乃至兼济天下 ,即成为“君子”甚至“圣人”。成书于殷末周初的《易经》 中“君子”一词出现了二十次 ,与之相对的“小人”出现十次 (另有几次“小子”出现 ,其意稍异) ,并未出现“圣 人”的字眼 ,但却十余次用到“帝”、“王”、“后”、“先王”等相当于古代世俗中君主的称谓。一般来说 ,古代的 “小人”指无地位者或无德者“; 君子”指有较高地位者 (贵族) 或有德者“; 圣人”指“王”或德、智兼备者或德、 智、位三者皆备者。到了战国时期《, 易传》出现 ,其中“君子”一词出现了九十余次 ,最突出者是六十四卦的 《大象传》中有五十三卦的“大象辞”用“君子以”来造句 ;而“圣人”一词在《易传》中出现三十七次《, 系辞》最 多 ,计二十四次。 同孔子、老子等前人一样《, 易传》也没有刻意对“君子”和“圣人”采用下定义的方式来概括其意 ,只是在 不断地反复运用当中给人们一种既模糊又清晰的概念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质。从历史上来看 ,第一次大 05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