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讲《论语》略说 《论语》释名 《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颜师古注 辑与集同,纂与撰同 二.《论语》的篇目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000余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 取两三个字做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旧时,为了研读方便, 一部《论语》分上下两部分。“上论”自《学而篇第一》至《乡党篇第十》,“下 论”自《先进篇第十一》至《尧曰篇第二十》。 三.《论语》传本 《论语》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以后,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几乎遭到灭绝。 到了西汉,秦朝的“挟书律”被废除,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有 些冒着危险藏留下书籍的人,纷纷向朝廷“献书”,出现了三种版本: 《鲁论语》,20篇 二、《齐论语》,22篇。其中20篇与《鲁论语》大致相同,而多出《问王》、 《知道》两篇 三、《古文论语》,21篇。《古文论语》也没有《问王》、《知道》两篇 但把《尧曰篇》从“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另分为一篇,形成两个《子张篇》,篇次 也与《鲁论》、《齐论》不同,文字差别亦大。《古文论语》是汉景帝三年(前 154)鲁恭王刘馀大建宫殿时,坏孔子故宅,从墙壁中发现的。全书为蝌蚪文所写, 相传是在秦代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所藏,又称《孔壁古文》。 《鲁论语》、《齐论语》在西汉时都各有传家,而《古文论语》只有孔安国为 之作注,并无传授。至西汉末,经学博士、被汉成帝封为安昌侯的张禹(?一前5) 以《鲁论语》为定篇目的根据,融合《齐论语》而为《张侯论》。东汉灵帝熹平四 年(175),由蔡邕(132-192)手写六经,刻石立于太学前的所谓“熹平石经” (现存西安碑林),《论语》经文就是用的《张侯论》。后世流传至今的《论语版 本,基本上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220)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古文论 语》加以整理而成的。1 第一讲 《论语》略说 一.《论语》释名 《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颜师古注: 辑与集同,纂与撰同。 二.《论语》的篇目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 20 篇,约 11000 余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 取两三个字做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旧时,为了研读方便, 一部《论语》分上下两部分。“上论”自《学而篇第一》至《乡党篇第十》,“下 论”自《先进篇第十一》至《尧曰篇第二十》。 三.《论语》传本 《论语》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以后,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几乎遭到灭绝。 到了西汉,秦朝的“挟书律”被废除,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有 些冒着危险藏留下书籍的人,纷纷向朝廷“献书”,出现了三种版本: 一、《鲁论语》,20 篇。 二、《齐论语》,22 篇。其中 20 篇与《鲁论语》大致相同,而多出《问王》、 《知道》两篇。 三、《古文论语》,21 篇。《古文论语》也没有《问王》、《知道》两篇, 但把《尧曰篇》从“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另分为一篇,形成两个《子张篇》,篇次 也与《鲁论》、《齐论》不同,文字差别亦大。《古文论语》是汉景帝三年(前 154)鲁恭王刘馀大建宫殿时,坏孔子故宅,从墙壁中发现的。全书为蝌蚪文所写, 相传是在秦代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所藏,又称《孔壁古文》。 《鲁论语》、《齐论语》在西汉时都各有传家,而《古文论语》只有孔安国为 之作注,并无传授。至西汉末,经学博士、被汉成帝封为安昌侯的张禹(?—前 5) 以《鲁论语》为定篇目的根据,融合《齐论语》而为《张侯论》。东汉灵帝熹平四 年(175),由蔡邕(132—192)手写六经,刻石立于太学前的所谓“熹平石经” (现存西安碑林),《论语》经文就是用的《张侯论》。后世流传至今的《论语版 本,基本上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220)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古文论 语》加以整理而成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