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EPEC包括01g、05、04、05、00、O111、0114、011、0125、026、0127、0128、042等血清型。 (2)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因。EC具有与痢疾杆菌一样的毒力,可 侵入到大肠上皮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和溃疡。该型大肠杆茵进入消化道后,附着于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在 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侵入固有层,影响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而产生腹污。己知的EEC包括02<、09」 0124、0136、0143、014、012、0164、016等血清型。 (3)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是旅游者腹泻和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其致病因子主 要包括黏附因子[定居因子I(CFAI)和定居因子Ⅱ(CFA)]和肠毒素包括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 肠毒素(ST)]。已知的ETEC包括06、0g、011、015、020、025、07、06、08、0x5、014、015 0126、012、0148、0149、0159、0166、016)等血清型。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EC)是近年来发现的出血性大肠炎的主要病因,其血清型主要是O 157:H,该型菌的致病性可能与细胞毒素有关。 大肠埃希菌对外界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对热敏感,60℃经15min即被杀死,但耐热肠毒素(ST 在100℃经20min也不被破坏,仍可引起腹泻。 2.流行病学引起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食入了被该菌污染严重而且没有充分加 热的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类、冷苹拼盘、蛋与蛋制品、乳酪等食品。本茵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夏秋季 节,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以婴幼儿多发,但在旅游者中无年龄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常呈地方性流行, 在发达国家多为散发。 3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8一44h,起病突然,多数病人腹痛、腹泻明显,多呈水样 便、稀便或黏液便。如为类霍乱型(病原为ETEC)病人,则腹部纹痛明显,为米泔水样便:如为急性菌痢 型(病原为EEC)病人,可出现杂有黏液脓血的黄色水样便和里急后重:如为出血性大肠炎型(病原为 EHEC),则表现恶心、呕吐和严重的突发性水样腹泻,之后出现鲜红色血样腹泻。婴儿腹泻主要由EPEC 引起,还可由ETEC引起。病人大多伴有头晕、头痛。轻者病程1~3d,重者7~10d痊愈。 4诊断常见中毒原因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动物性食品。本菌引起 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3一9月,潜伏期8一44h。症状一般较轻,但因菌型不同而症状程度差别较大。由中 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中均检出生化及血清学型别相同的大肠埃希南,即可作出诊断,但侵袭性大肠埃希南 应进行豚鼠角膜试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应进行肠毒素测定。实验室检验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4789.6一200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应进行豚鼠角膜试验,产肠毒素大 肠埃希氏菌应进行肠毒素测定:O157:H7和O157:NM的检验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 菌0157:H7NM检g验》(GB/T4789.36-2008)。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茵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变形杆菌为腐物寄生性细菌,在自然界分布 极广泛,对食品污染的机会很多,容易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1.病原变形杆菌属(Poes)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液变形杆菌、和潘纳变形杆菌4 个种。本莆在自然界生存力很强,在土壤和水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30m即可被 杀死。 2流行病学变形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败有机物中,在动物和人的肠道中都有存在。变形杆 99 EPEC 包括O18ac、O26、O44、O55、O86、O111、O114、O119、O125、O126、O127、O128、O142 等血清型。 (2)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是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因。EIEC 具有与痢疾杆菌一样的毒力,可 侵入到大肠上皮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和溃疡。该型大肠杆菌进入消化道后,附着于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在 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侵入固有层,影响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而产生腹泻。已知的 EIEC 包括O28ac、O29、 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 等血清型。 (3)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 是旅游者腹泻和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其致病因子主 要包括黏附因子[定居因子 I(CFA I)和定居因子 II(CFA II)]和肠毒素[包括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 肠毒素(ST)]。已知的 ETEC 包括O6、O8、O11、O15、O20、O25、O27、O63、O78、O85、O114、O115、 O126、O128ac、O148、O149、O159、O166、O167 等血清型。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是近年来发现的出血性大肠炎的主要病因,其血清型主要是O 157∶H7,该型菌的致病性可能与细胞毒素有关。 大肠埃希菌对外界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对热敏感,60℃经 15min 即被杀死,但耐热肠毒素(ST) 在 100℃经 20min 也不被破坏,仍可引起腹泻。 2.流行病学 引起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食入了被该菌污染严重而且没有充分加 热的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类、冷荤拼盘、蛋与蛋制品、乳酪等食品。本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夏秋季 节,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以婴幼儿多发,但在旅游者中无年龄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常呈地方性流行, 在发达国家多为散发。 3.症状 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 8~44h,起病突然,多数病人腹痛、腹泻明显,多呈水样 便、稀便或黏液便。如为类霍乱型(病原为 ETEC)病人,则腹部绞痛明显,为米泔水样便;如为急性菌痢 型(病原为 EIEC)病人,可出现杂有黏液脓血的黄色水样便和里急后重;如为出血性大肠炎型(病原为 EHEC),则表现恶心、呕吐和严重的突发性水样腹泻,之后出现鲜红色血样腹泻。婴儿腹泻主要由 EPEC 引起,还可由 ETEC 引起。病人大多伴有头晕、头痛。轻者病程 1~3d,重者 7~10d 痊愈。 4.诊断 常见中毒原因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动物性食品。本菌引起 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 3~9 月,潜伏期 8~44h。症状一般较轻,但因菌型不同而症状程度差别较大。由中 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中均检出生化及血清学型别相同的大肠埃希菌,即可作出诊断,但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应进行豚鼠角膜试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应进行肠毒素测定。实验室检验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 4789.6—200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应进行豚鼠角膜试验,产肠毒素大 肠埃希氏菌应进行肠毒素测定;O157:H7 和 O157:NM 的检验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 菌 O157:H7/NM 检验》(GB/T 4789.36—2008)。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变形杆菌为腐物寄生性细菌,在自然界分布 极广泛,对食品污染的机会很多,容易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1.病原 变形杆菌属(Proteus)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液变形杆菌、和潘纳变形杆菌 4 个种。本菌在自然界生存力很强,在土壤和水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 30min 即可被 杀死。 2.流行病学 变形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败有机物中,在动物和人的肠道中都有存在。变形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