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牛嘉玉等: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4各种非构造油气藏亚类特征 整合线与储集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相交切 (3)潜山风化淋滤型油气藏这种油气藏系指在 4.1岩性油气藏 由于不整合面起伏而构成的基岩古地貌(多呈残丘或 岩性油气藏系指在沉积和成岩作用下,地层在岩断块山形状)上发育的侵蚀、风化淋滤带被不渗透地层 性、岩相和岩石储集物性等方面发生突变,储集岩体被覆盖而形成的油气藏(通常称之为古潜山油气藏)。其 相对不渗透层(面)所包裹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油气藏形成主要受不整合面、断层和非渗透层3个因素控制 类型。可分为以下5个亚类 储层可由遭受了风化淋滤的碳酸盐岩、变质岩、花岗 (1)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储集体沿上倾方向发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等构成。油气藏形态以块状为主 生尖灭或岩性侧变,并被非渗透层所包围,形成可遮挡例如任丘油田 与聚集油气的圈闭。储集体可由砂岩、砾岩、碳酸盐岩 (4)潜山基岩内幕型油气藏是指发育在盆地基 和火山岩等构成。 底不整合面之下的各类基岩内幕圈闭油气藏。与潜山 (2)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各种透镜状、条带状或风化淋滤型油气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储集岩体不是风 不规则状渗透性储集体四周被非渗透层所包围而形成化淋滤带而是分布于具裂缝带、断层遮挡和逆牵引构 的油气藏,多为自生自储的原生性油气藏。储集体可造的内幕储层中。油气藏形态以层状为主,例如大民 由三角洲前缘砂体滨岸滩坝砂体、条带状河道砂体以屯潜山内幕油气藏 及深水浊积砂体等构成。 4.3复合型油气藏 (3)生物礁块油气藏生物礁储集岩体被非渗透 复合型油气藏是指在受两种以上地质遮挡因素控 层包围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油气藏。 制所构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如构造、岩性尖灭、 (4)成岩封闭油气藏系指在成岩和后生作用过断层、地层不整合和水动力诸因素相配合而形成的构 程中,发生压实、胶结、硅化沉淀、结晶、重结晶、交代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地层油气藏 和溶解等现象,使岩石储集物性发生突变,造成物性封岩性-地层油气藏以及构造-水动力油气藏等。 盆地的 安塞油田于浊沸石溶程度上的明显差异导致三5结论 叠系砂岩储层的储集物性发生突变,油气分布明显受 (1)从国外隐蔽圈闭(隐蔽油气藏)术语的提出和 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 论述来看,隐蔽圈闭是基于现有勘探技术方法所能发 (5)特殊岩性体油气藏特殊岩性体包括陆相盆现的较大构造圈闭愈来愈少的现象而提出的,目的在 地中发育的碳酸盐岩、泥岩和火山岩等。在构造和成于提醒勘探家们应转变传统的寻找构造圈闭的勘探思 岩后生作用下,岩体内部发育了以裂缝为主的储油空维方式,研发新的有效勘探技术,从而开拓出更广阔的 间。油气分布主要受裂缝系统和岩相的共同控制 勘探领域。因此,隐蔽圈闭是对以地层、岩性圈闭和混 4.2不整合油气藏 合型圈闭为主的各类非构造圈闭类型在勘探指导意义 该类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面密切相关,系指储集上的一种通俗表述。 岩体沿地层不整合面或侵蚀面被非滲透层遮挡所形成 (2)从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理解和认识来 的油气藏。据所构成的圈闭与不整合面所处的相对位看,无论是直接沿袭和引用了A.. Levorsen的初始定 置、产状、遮挡条件,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4个亚类:不义,还是对其加以扩展,我们所面临的事实都是:隐蔽 整合面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不油气藏作为一种油气勘探圈闭目标特性的类别和术 整合遮挡油气藏、潜山风化淋滤型油气藏及潜山基岩语,在勘探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理论硏 内幕型油气藏。 讨层面上,应针对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的 (1)地层超覆油气藏当海水或湖水向盆地边缘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 斜坡或隆起翼部水进时,在不整合面上形成了逐层超 (3)由于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类型因盆地类型以 覆的旋回沉积。旋回底部的新生储集层不整合地超覆及盆地勘探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任何试图脱 在时代较老的非渗透岩层上,而储层本身又被连续沉离盆地类型和勘探阶段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的统一分类 积的非渗透层覆盖,从而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均是无意义的。 (2)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斜坡边缘或古隆起 (4)各种非构造油气藏构成了隐蔽油气藏的主 带储集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后,被非渗透岩层不整合体,对非构造油气藏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圈闭成因分 地覆盖而封闭,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平面上不类将更利于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cnki.net第 2 期 牛嘉玉等 :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125 4 各种非构造油气藏亚类特征 411 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系指在沉积和成岩作用下 ,地层在岩 性、岩相和岩石储集物性等方面发生突变 ,储集岩体被 相对不渗透层(面) 所包裹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油气藏 类型。可分为以下 5 个亚类 : (1) 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储集体沿上倾方向发 生尖灭或岩性侧变 ,并被非渗透层所包围 ,形成可遮挡 与聚集油气的圈闭。储集体可由砂岩、砾岩、碳酸盐岩 和火山岩等构成。 (2) 透镜状岩性油气藏 各种透镜状、条带状或 不规则状渗透性储集体四周被非渗透层所包围而形成 的油气藏 ,多为自生自储的原生性油气藏。储集体可 由三角洲前缘砂体、滨岸滩坝砂体、条带状河道砂体以 及深水浊积砂体等构成。 (3) 生物礁块油气藏 生物礁储集岩体被非渗透 层包围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油气藏。 (4) 成岩封闭油气藏 系指在成岩和后生作用过 程中 ,发生压实、胶结、硅化、沉淀、结晶、重结晶、交代 和溶解等现象 ,使岩石储集物性发生突变 ,造成物性封 闭而形成的油气藏。例如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志靖和 安塞油田 ,由于浊沸石溶蚀程度上的明显差异 ,导致三 叠系砂岩储层的储集物性发生突变 ,油气分布明显受 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 (5) 特殊岩性体油气藏 特殊岩性体包括陆相盆 地中发育的碳酸盐岩、泥岩和火山岩等。在构造和成 岩后生作用下 ,岩体内部发育了以裂缝为主的储油空 间。油气分布主要受裂缝系统和岩相的共同控制。 412 不整合油气藏 该类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面密切相关 ,系指储集 岩体沿地层不整合面或侵蚀面被非渗透层遮挡所形成 的油气藏。据所构成的圈闭与不整合面所处的相对位 置、产状、遮挡条件 ,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 4 个亚类 :不 整合面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不 整合遮挡油气藏、潜山风化淋滤型油气藏及潜山基岩 内幕型油气藏。 (1) 地层超覆油气藏 当海水或湖水向盆地边缘 斜坡或隆起翼部水进时 ,在不整合面上形成了逐层超 覆的旋回沉积。旋回底部的新生储集层不整合地超覆 在时代较老的非渗透岩层上 ,而储层本身又被连续沉 积的非渗透层覆盖 ,从而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8 ] 。 (2)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斜坡边缘或古隆起 带储集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后 ,被非渗透岩层不整合 地覆盖而封闭 ,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平面上不 整合线与储集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相交切。 (3) 潜山风化淋滤型油气藏 这种油气藏系指在 由于不整合面起伏而构成的基岩古地貌 (多呈残丘或 断块山形状) 上发育的侵蚀、风化淋滤带被不渗透地层 覆盖而形成的油气藏(通常称之为古潜山油气藏) 。其 形成主要受不整合面、断层和非渗透层 3 个因素控制 , 储层可由遭受了风化淋滤的碳酸盐岩、变质岩、花岗 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等构成。油气藏形态以块状为主 , 例如任丘油田。 (4) 潜山基岩内幕型油气藏 是指发育在盆地基 底不整合面之下的各类基岩内幕圈闭油气藏。与潜山 风化淋滤型油气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储集岩体不是风 化淋滤带 ,而是分布于具裂缝带、断层遮挡和逆牵引构 造的内幕储层中。油气藏形态以层状为主 ,例如大民 屯潜山内幕油气藏。 413 复合型油气藏 复合型油气藏是指在受两种以上地质遮挡因素控 制所构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如构造、岩性尖灭、 断层、地层不整合和水动力诸因素相配合而形成的构 造Ο岩性油气藏、断层Ο岩性油气藏、断层Ο地层油气藏、 岩性Ο地层油气藏以及构造Ο水动力油气藏等。 5 结 论 (1) 从国外隐蔽圈闭(隐蔽油气藏) 术语的提出和 论述来看 ,隐蔽圈闭是基于现有勘探技术方法所能发 现的较大构造圈闭愈来愈少的现象而提出的 ,目的在 于提醒勘探家们应转变传统的寻找构造圈闭的勘探思 维方式 ,研发新的有效勘探技术 ,从而开拓出更广阔的 勘探领域。因此 ,隐蔽圈闭是对以地层、岩性圈闭和混 合型圈闭为主的各类非构造圈闭类型在勘探指导意义 上的一种通俗表述。 (2) 从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理解和认识来 看 ,无论是直接沿袭和引用了 A. I. Levorsen 的初始定 义 ,还是对其加以扩展 ,我们所面临的事实都是 :隐蔽 油气藏作为一种油气勘探圈闭目标特性的类别和术 语 ,在勘探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研 讨层面上 ,应针对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的 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 (3) 由于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类型因盆地类型以 及盆地勘探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 ,任何试图脱 离盆地类型和勘探阶段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的统一分类 均是无意义的。 (4) 各种非构造油气藏构成了隐蔽油气藏的主 体 ,对非构造油气藏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圈闭成因分 类将更利于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