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必须使之对税制公平性的干扰达 到最小 (4)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 (5)税收制度应明晰而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人理解。 (6)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 总之,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研究政府的经 济活动。研究方法的进步,更推动了财政学基础上的公共经济学的诞生。为了沿袭历史上财 政学的发展,人们往往把财政学叫做旧公共经济学,而把扩大了的财政学叫做公共经济学。 1.2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 济变量的决定。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等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认为它所要研究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生产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该主体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 而生产和消费。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同样适用于公共经济学。例如, 公共经济学把税收看成是政府的成本与价格,通过财政收支的研究来弄清纳税人的每一笔税 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政府的每一笔开支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此外,公共经济学广泛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量一本-利分析 均衡分析、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它们两者共同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 的中心论题是对国民收入这个经济总量作分析,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等经 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变 ,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增长,这三大经济问题 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 渡,在过渡的进程中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 调节着生产和消费。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完全竞争 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苛刻的,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有效,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在(3)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必须使之对税制公平性的干扰达 到最小。 (4)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 (5)税收制度应明晰而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人理解。 (6)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 总之,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研究政府的经 济活动。研究方法的进步,更推动了财政学基础上的公共经济学的诞生。为了沿袭历史上财 政学的发展,人们往往把财政学叫做旧公共经济学,而把扩大了的财政学叫做公共经济学。 1.2 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一、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 济变量的决定。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等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认为它所要研究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生产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该主体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 而生产和消费。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同样适用于公共经济学。例如, 公共经济学把税收看成是政府的成本与价格,通过财政收支的研究来弄清纳税人的每一笔税 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政府的每一笔开支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此外,公共经济学广泛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量-本-利分析、 均衡分析、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 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它们两者共同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 的中心论题是对国民收入这个经济总量作分析,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等经 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变 动,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增长,这三大经济问题。 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 渡,在过渡的进程中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 调节着生产和消费。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完全竞争 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苛刻的,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有效,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