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出类拔萃 2010年第2期考试周刊 如何改进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 魏光强 (山东交通学院经济系,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人才培养模 链的上上下下。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 式还不成熟,本文分析了当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处在起步阶段,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仅为 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建议。 48亿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双语教学 660亿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不及美国市场规模的7.3% 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积极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对发展 一、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意义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加速与国际金融 教育部、商务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 市场接轨及促进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 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高校加 略与现实意义。 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 二、当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 目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正规院校向 融外包服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学生提供学历教有,然后由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直接让 所谓金融服务外包,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毕业生参加外包业务训练。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及国际 1.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严重滞后。 清算银行(BS)组织在联合论坛上发表的《金融服务外包》报告 由于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社会对该类业 所给出的定义,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 务的认知度不够,在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技能 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 培训上还没有依据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 同时,高校师资知识结构老化,且基本没有金融服务外包从业 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 经历,导致无法培养出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要求 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在当今世界,全球服务外包市 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衔接不够顺畅。 场正以每年30%一40%的速度递增,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 2.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制约了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 容量在1万亿美元左右,同时牵扯的领域极其广泛,涉及价值 从金融业务承包方面来看,印度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 2.内在机制的缺乏使传媒受到限制。在现阶段,中国社会 任感,以“法治”“公平”、“正义“为标准忠于职业操守。因此 正处于转型时期,健全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新闻立法 既要强化媒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更要强化媒体 也尚未出台,因此由各个新闻单位构成的新闻网络存在不稳 从业者的理论和法规学习,提高其思想修养和审美意识,抑制 定性和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一些有 负面报道,低俗之作等与和谐社会极不协调的东西的出现。 偿新闻的出现。 3.若力建设和谐的传播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大众传 3.传媒可能影响公共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际上,决 媒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公共政策的制定为大众传媒的发 策独立权与媒体参与权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决策公正是行 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环境,大众传媒也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 政合法性的生命,决策者的独立程度决定若决策者与法律的 推进其进程。公共政策离不开和谐舆论引导,随着社会经济的 接近程度,决策的反馈和评估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媒体 发展,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 采访报道需要相对公开的条件,发表的见解会形成公开的舆 的重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至 论导向,影响受众对事实的判断。媒体的任何不适当的介入 关重要。与此同时,社会对大众传媒要给子宽容和理解,在公 任何有倾向性的报道评论,都有可能给决策者给受众造成先 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力。 入为主的偏见,从而影响正常的公共政策过程的进行。客观报 四、结语 道是行政独立和媒体报道两者之间的基本的平衡点。 作为“第四权力”的大众传媒,是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有效 (二)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的改进对策。 桥梁,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营建是确保这一桥梁畅通无 通过对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局限性的理论 阻的有效保障。随若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政府的 分析,根据现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 公共决策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大众传媒一定可以在这 1.完善法律制度。我国政府在管理媒体方面已经制定了 个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的这种良性 大量的法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的媒体法律体 关系的构建,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和政府决 系,但中国媒体的法制建设还很难说是一个有机而统一的整 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极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 体。许多法律、法规都存在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大众传 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媒的许多行为的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因此,中国媒体要想在 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更主动,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 参考文献: 将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由于媒介不 「1]威尔伯·施拉姆等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北京:新 仅传播信息,而且传播文化,引导舆论,因此有必要及早采取 华出版社,1984.248. 预防措施,通过法律的手段,防止一切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2]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77. 民族利益和人民生活的现象的发生, [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传媒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 2007.107. 己拥有的采访权和报道权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是确立 [4]熊澄宇.互联网法制建设要有前瞻性.网络传播, 自头职业膏识的第不步d传煤于作煮座悬备息好的祜余ngH20O604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382010年第2期 周刊 2.内在机制的缺乏使传媒受到限制。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 正处于转型时期,健全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新闻立法 也尚未出台, 因此由各个新闻单位构成的新闻网络存在不稳 定性和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一些有 偿新闻的出现。 3.传媒可能影响公共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实际上,决 策独立权与媒体参与权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决策公正是行 政合法性的生命, 决策者的独立程度决定着决策者与法律的 接近程度,决策的反馈和评估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而媒体 采访报道需要相对公开的条件, 发表的见解会形成公开的舆 论导向,影响受众对事实的判断。 媒体的任何不适当的介入, 任何有倾向性的报道评论, 都有可能给决策者给受众造成先 入为主的偏见,从而影响正常的公共政策过程的进行。 客观报 道是行政独立和媒体报道两者之间的基本的平衡点。 (二)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的改进对策。 通过对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局限性的理论 分析,根据现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 1.完善法律制度。 我国政府在管理媒体方面已经制定了 大量的法律,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的媒体法律体 系, 但中国媒体的法制建设还很难说是一个有机而统一的整 体。 许多法律、法规都存在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大众传 媒的许多行为的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 因此,中国媒体要想在 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更主动、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 将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 由于媒介不 仅传播信息,而且传播文化,引导舆论,因此有必要及早采取 预防措施,通过法律的手段,防止一切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民族利益和人民生活的现象的发生。 2.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传媒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 己拥有的采访权和报道权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是确立 自己职业意识的第一步, 传媒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 任感,以“法治”、“公平”、“正义”为标准,忠于职业操守。 因此, 既要强化媒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 更要强化媒体 从业者的理论和法规学习,提高其思想修养和审美意识,抑制 负面报道、低俗之作等与和谐社会极不协调的东西的出现。 3.着力建设和谐的传播环境。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大众传 媒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 公共政策的制定为大众传媒的发 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环境, 大众传媒也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 推进其进程。 公共政策离不开和谐舆论引导,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 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至 关重要。 与此同时,社会对大众传媒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在公 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力。 四、结语 作为“第四权力”的大众传媒,是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有效 桥梁, 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营建是确保这一桥梁畅通无 阻的有效保障。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政府的 公共决策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而大众传媒一定可以在这 个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的这种良性 关系的构建, 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和政府决 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极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等著.陈 亮 等 译.传 播 学 概 论.北 京:新 华出版社,1984.248. [2]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77. [3]童 兵.理 论 新 闻 传 播 学 导 论.北 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7.107. [4]熊 澄 宇 .互联网法制建设要有前瞻性 .网 络 传 播 , 2006.04.1. 摘 要: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人 才 培 养 模 式还不成熟,本文分析了当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双语教学 一、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意义 教育部、商务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 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高校加 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 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当前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 融外包服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所谓金融服务外包,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及国际 清算银行(BIS)组织在联合论坛上发表的《金融服务外包》报告 所给出的定义,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 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 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 担的业务活动。 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 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 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 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 ”在当今世界,全球服务外包市 场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 容量在1万亿美元左右,同时牵扯的领域极其广泛,涉及价值 链的上上下下。 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 处在起步阶段,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仅为 48亿人民币, 而同期美国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660亿元,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不及美国市场规模的7.3%, 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因此,积极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对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加速与国际金融 市场接轨及促进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 略与现实意义。 二、当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正规院校向 学生提供学历教育,然后由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直接让 毕业生参加外包业务训练。 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严重滞后。 由于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刚刚起步, 社会对该类业 务的认知度不够, 在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技能 培训上还没有依据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高校师资知识结构老化,且基本没有金融服务外包从业 经历, 导致无法培养出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承包企业要求 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衔接不够顺畅。 2.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制约了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 从金融业务承包方面来看, 印度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 如何改进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 经济系,山东 济南 250022) 魏光强 ○ 出类拔萃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