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碳税政策。据笔者与欧盟业内人士交流,欧盟内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行政补贴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做法,具体而 言是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给予补贴,例如发电上网给予20年固定高额定价,高于市场 部分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但20年下来德国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这部分支出,这 使得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市场萎缩:另一种做法是以瑞典为代表的市场调节为 主、行政补贴为辅的做法,能源市场价格放开,只对化石能源征收髙额碳税,为可 再生能源发展创造市场空间,但所有可再生能源品种一律参与市场竞争,30年下来 生物质在供热市场上依靠竞争获得市场空间并迅猛发展,是市场的力量造就了强劲 的瑞典及北欧生物质能产业。 第二,及时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发育第三方机构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瑞典②0年前就制定了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10年前,欧盟开始将德国标准、瑞 典标准等统一成欧盟标准,并由第三方协会组织等负责监督执行, 第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设计。生物质能作为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涵盖 农业、林业、电力、机械、化工、材料、自动控制等,很难有一所大学涵盖所有专 业,因此需要组成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发平台,笔者接触到的瑞典国家生 物质能源创新平台由六所大学和若干企业共同组成,每年研发成果丰硕。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分析 我国的电力市场以燃煤火电为主。火电燃煤技术全球领先,标煤折算的每千瓦 时燃煤消耗已低于300克,而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每千瓦时消耗量在1200-1500克。 “十二五”期间国家着力扶持生物质发电产业,一方面给予上网电价补贴,另一方 面要求五大电力公司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一夜间催生了生物质发 电产业,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迅速上马,但不久即现停滞,尽管国家有上网电价补 贴亦不能实现盈利。 相较于发电市场技术的成熟和领先,燃煤供热显然落后许多。供热用户分民用、 工业、商业三类,由于燃料特性,燃煤除对于民用供热采用低温长供比较适应外, 对于工商业用户频繁的热负荷变动无法快速跟进,因而造成燃料的大量浪费和相应 污染。生物质供热主要定位在工商业用户,正是发挥了生物质燃料特性,取长补短, 通过自动控制,跟随负荷变化按需供热从而实现燃料量的大幅节省,实现了经济效 益:并取得在工商业领域接近燃煤的成本,达到国标天然气的排放,从而获得了市 场竞争优势,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了产业化持续发展能力。虽然是在市 场夹缝中艰难求生,但生物质供热产业正显示其越来越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生物质供热产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产业萌生到2010 年产业链构建初成。这一阶段是行业的艰难摸索期,全国除了广东以外都面临市场 上与燃煤竞争的格局(广东因承办亚运会率先禁煤),生物质供热与燃煤相比无明显 22 第一,碳税政策。据笔者与欧盟业内人士交流,欧盟内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行政补贴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做法,具体而 言是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给予补贴,例如发电上网给予 20 年固定高额定价,高于市场 部分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但 20 年下来德国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这部分支出,这 使得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市场萎缩;另一种做法是以瑞典为代表的市场调节为 主、行政补贴为辅的做法,能源市场价格放开,只对化石能源征收高额碳税,为可 再生能源发展创造市场空间,但所有可再生能源品种一律参与市场竞争,30年下来, 生物质在供热市场上依靠竞争获得市场空间并迅猛发展,是市场的力量造就了强劲 的瑞典及北欧生物质能产业。 第二,及时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发育第三方机构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瑞典 20 年前就制定了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10 年前,欧盟开始将德国标准、瑞 典标准等统一成欧盟标准,并由第三方协会组织等负责监督执行。 第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设计。生物质能作为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涵盖 农业、林业、电力、机械、化工、材料、自动控制等,很难有一所大学涵盖所有专 业,因此需要组成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发平台,笔者接触到的瑞典国家生 物质能源创新平台由六所大学和若干企业共同组成,每年研发成果丰硕。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分析 我国的电力市场以燃煤火电为主。火电燃煤技术全球领先,标煤折算的每千瓦 时燃煤消耗已低于 300 克,而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每千瓦时消耗量在 1200-1500 克。 “十二五”期间国家着力扶持生物质发电产业,一方面给予上网电价补贴,另一方 面要求五大电力公司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一夜间催生了生物质发 电产业,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迅速上马,但不久即现停滞,尽管国家有上网电价补 贴亦不能实现盈利。 相较于发电市场技术的成熟和领先,燃煤供热显然落后许多。供热用户分民用、 工业、商业三类,由于燃料特性,燃煤除对于民用供热采用低温长供比较适应外, 对于工商业用户频繁的热负荷变动无法快速跟进,因而造成燃料的大量浪费和相应 污染。生物质供热主要定位在工商业用户,正是发挥了生物质燃料特性,取长补短, 通过自动控制,跟随负荷变化按需供热从而实现燃料量的大幅节省,实现了经济效 益;并取得在工商业领域接近燃煤的成本,达到国标天然气的排放,从而获得了市 场竞争优势,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了产业化持续发展能力。虽然是在市 场夹缝中艰难求生,但生物质供热产业正显示其越来越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生物质供热产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6 年产业萌生到 2010 年产业链构建初成。这一阶段是行业的艰难摸索期,全国除了广东以外都面临市场 上与燃煤竞争的格局(广东因承办亚运会率先禁煤),生物质供热与燃煤相比无明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