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纪研究 2004年 遗址展开持续10年的大规模发掘。1929年12月2 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 2遗址的材料资源与科学价值 盖骨;同年在同一地点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 目前周口店遗址经系统编号的地点共有27个 1930年裴文中在该地点发现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这些地点大多数发现和编号于20世纪20~30年 石器;同年发现周口店山顶洞遗址。1930年法国古代,大多数分布在以龙骨山为中心的方圆4km2的范 生物学家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健围内。当然周口店这些地点的科学资源并不是等量 发表首篇有关周口店洞穴沉积的研究论文;1931的,一些地点只出土过少量动物化石,发掘与研究工 年裴文中发表关于周口店石器的首篇研究论文。作也十分有限,但遗址区作为一个整体其材料的丰 1932年发现周口店第15地点;1933年发掘山顶洞 富性和珍贵性是无与伦比的,包含了出土人类化石 出土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石器、装饰品和的4处地点和出土石器等文化遗物的6处地点。其 墓葬;1933年步达生、德日进、杨钟健和裴文中发表中在第13地点出土周口店遗址文化系列中时代最 对周口店遗址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的化石早的距今约70万年的石制品;在第1地点(即北京 人类》( Fassil Man in china)P。1935~1937年发掘人地点)发掘出土分属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的头骨 第15地点,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则。1936和颅后骨化石、近10万件石制品和种类丰富数量 年11月在贾兰坡主持下在第1地点发掘出土3个庞大的动物化石,以及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目前世界 北京猿人头盖骨。 最早的古人类有控制用火的证据;在第4地点出土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在1937~194 1枚智人的牙齿化石和部分石器、动物化石;在第15 年期间因战乱而被迫中断。20世纪50~70年代中地点发掘出土1万多件石制品和大量中更新世动物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恢复对周口化石在山顶洞出土代表8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大量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些 店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包括1966年 石器、装饰品和目前我国最早的墓葬;在田园洞 在第1地点发掘、清理出属同一猿人个体的额骨和 枕骨,1973年在第4地点发掘出土1枚早期智人牙 也出土了晚期智人骨骸。此外在第22和第25地点 齿。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该所组织了对周口店遗 也出土了少量古人类文化遗物,在第2、第3、第6、第 7、第9、第12、第14、第20第23、第24等地点出土过 址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完成了石制品的专题研 较丰富的更新世动物化石。 究,对周口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近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 20年间在周口店遗址的核心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是惟一保存 考古发掘,但小规模的试掘、对剖面的清理与取样测了纵贯70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是我国 试和年代学、古环境学、沉积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古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研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始一些西方学者从埋藏学和沉积学的角度对周口店化研究的圣地。它的科学价值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 古人类的用火证据、狩猎能力遗址性质和形成过程加以概括 提出质疑~,对有关周口店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 (1)古人类学该遗址出土的丰富的人类化 提出挑战。作为回应,中国学者开展了一些有针对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3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直立 性的科研项目,同时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的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是研究这些阶段人类体质 科学资源和研究潜力进行勘察分别于1996和2003特点和演化更替过程的不可缺的珍贵材料,提供了 年联合法国技术人员在龙骨山进行物理勘探,发现有关古人类脑容量与结构、骨骼结构与特征、身高、 数处可能含第四纪堆积、具有发掘潜力的地点。年龄、发育特点、性别差异、营养状况、死亡原因和古 200年在距龙骨山以南约6km处发现一个新的化病理等一系列信息。这些材料的出土成为科学史上 石地点(现被命名为“田园洞”),在2003年夏进行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和唯物论确 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一些属于晚立了直立人这一人类演化阶段,解决了发现于印度 期智人的下颌骨和颅后骨材料,时代略早于山顶洞尼西亚的“爪洼人”的归属问题,是有关东西方人种 人。这是周口店遗址近年来在材料发现和研究方面形态差别特点的建立及变异原因阐释的材料基础 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突破 是古人类“多地区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等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遗址展开持续 10 年的大规模发掘。1929 年 12 月 2 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 1 地点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 盖骨[5 ] ;同年在同一地点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6 ] ; 1930 年裴文中在该地点发现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 石器 ;同年发现周口店山顶洞遗址。1930 年法国古 生物学家德日进 (P. Teilhard de Chardin) 和杨钟健 发表首篇有关周口店洞穴沉积的研究论文[7 ] ; 1931 年裴文中发表关于周口店石器的首篇研究论文[8 ] 。 1932 年发现周口店第 15 地点 ;1933 年发掘山顶洞 , 出土 3 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石器、装饰品和 墓葬 ;1933 年步达生、德日进、杨钟健和裴文中发表 对周口店遗址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的化石 人类》( Fossil Man in China) [9 ] 。1935~1937 年发掘 第 15 地点 ,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0 ] 。1936 年 11 月在贾兰坡主持下在第 1 地点发掘出土 3 个 北京猿人头盖骨。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在 1937~1949 年期间因战乱而被迫中断。20 世纪 50~70 年代中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恢复对周口 店的发掘和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包括 1966 年 在第 1 地点发掘、清理出属同一猿人个体的额骨和 枕骨 ,1973 年在第 4 地点发掘出土 1 枚早期智人牙 齿。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该所组织了对周口店遗 址多学科综合研究[11 ] 并完成了石制品的专题研 究 [12 ] , 对周口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近 20 年间在周口店遗址的核心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 考古发掘 ,但小规模的试掘、对剖面的清理与取样测 试和年代学、古环境学、沉积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 古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 始一些西方学者从埋藏学和沉积学的角度对周口店 古人类的用火证据、狩猎能力、遗址性质和形成过程 提出质疑[13~16 ] ,对有关周口店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 提出挑战。作为回应 ,中国学者开展了一些有针对 性的科研项目 ,同时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的 科学资源和研究潜力进行勘察 ,分别于 1996 和 2003 年联合法国技术人员在龙骨山进行物理勘探 ,发现 数处可能含第四纪堆积、具有发掘潜力的地点。 2001 年在距龙骨山以南约 6km 处发现一个新的化 石地点(现被命名为“田园洞”) ,在 2003 年夏进行的 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一些属于晚 期智人的下颌骨和颅后骨材料 ,时代略早于山顶洞 人。这是周口店遗址近年来在材料发现和研究方面 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突破。 2 遗址的材料资源与科学价值 目前周口店遗址经系统编号的地点共有 27 个。 这些地点大多数发现和编号于 20 世纪 20~30 年 代 ,大多数分布在以龙骨山为中心的方圆 4km2 的范 围内。当然周口店这些地点的科学资源并不是等量 的 ,一些地点只出土过少量动物化石 ,发掘与研究工 作也十分有限 ,但遗址区作为一个整体其材料的丰 富性和珍贵性是无与伦比的 ,包含了出土人类化石 的 4 处地点和出土石器等文化遗物的 6 处地点。其 中在第 13 地点出土周口店遗址文化系列中时代最 早的、距今约 70 万年的石制品 ;在第 1 地点(即北京 人地点) 发掘出土分属 40 多个个体的直立人的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近 10 万件石制品和种类丰富、数量 庞大的动物化石 ,以及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目前世界 最早的古人类有控制用火的证据 ;在第 4 地点出土 1 枚智人的牙齿化石和部分石器、动物化石 ;在第 15 地点发掘出土 1 万多件石制品和大量中更新世动物 化石 ;在山顶洞出土代表 8 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大量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一些 石器、装饰品和目前我国最早的墓葬[17 ] ;在田园洞 也出土了晚期智人骨骸。此外在第 22 和第 25 地点 也出土了少量古人类文化遗物 ,在第 2、第 3、第 6、第 7、第 9、第 12、第 14、第 20、第 23、第 24 等地点出土过 较丰富的更新世动物化石。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 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 ,是惟一保存 了纵贯 70 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 ,是我国 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研基地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化研究的圣地。它的科学价值可以从如下 3 个方面 加以概括 : (1) 古人类学 该遗址出土的丰富的人类化 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 3 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直立 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是研究这些阶段人类体质 特点和演化更替过程的不可缺的珍贵材料 ,提供了 有关古人类脑容量与结构、骨骼结构与特征、身高、 年龄、发育特点、性别差异、营养状况、死亡原因和古 病理等一系列信息。这些材料的出土成为科学史上 里程碑式的事件 ,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和唯物论 ,确 立了直立人这一人类演化阶段 ,解决了发现于印度 尼西亚的“爪洼人”的归属问题 ,是有关东西方人种 形态差别特点的建立及变异原因阐释的材料基础 , 是古人类“多地区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等 662 第 四 纪 研 究 2 0 0 4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