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44-345) 23、观·象》先王察其方,观其俗性,而易其素履,则民自行其道也。草木从上之风,偃。 24观》四:利用为王者之上宾。项347 25观沈五我之风化备于民,观其民有君子之风,天下无所归咎。顷347) 26、观壯九:居无位之地,乘五之上,忧悔之地,志不得平。(347 以上二十六条全部都见于今本《夏易传謄二相应部分。据李衡自序,北宋熙宁中,房审权曾集 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易说为倜周易义海》百卷,《周易义海撮要》是删削其书而成,新增者仅程颐、苏 轼、朱震、龚原四家。那么,此书所引百余条《夏易传》必是房氏原书所有。晁以道《传易堂记》:“古 今学者咸谓卜子夏受锡易脱子而为之传,然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伪矣,是 书亡,不传于今。今号为仔夏易传猪,噤文总目》斥其非是,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为唐张弧 之易也。房审权与晁以道约略同时,其所见之仔夏易传》当相同。故冯椅亦谓“噤文》仲兴》 张聘贤、房审权本,则唐初本已亡而张弧书也”2。综上所述,北宋时候流传的本子是张弧伪本,而此伪 本的内容与今本完全相同,今本《子夏易传脚唐张弧伪本《夏易传》。 崇文总目》、酃斋读书志》、《斋书录解题宋代书目著录的张弧伪本《子夏易传湝作十卷 而今本《夏易传脚为十一卷,前六卷为六十四卦经注,卷七至十一分别为:《系辞上》、(系辞下》、億说 卦》、伃卦》、绦卦》。考倜易义海撮要腆十二卷,前六卷亦为经注,而所引《夏易传湝集中在前 六卷。巧合的是,卷一所引见于今本《子夏易传謄一,卷二所引见于卷二,前六卷所引皆能一一对应 无一例外。而且所引百余条涉及了六十四卦的大部分。这说明至少前六卷经注部分,今本几乎完整保 存了北宋本的原貌。后五卷虽较少见宋人征引,但也并非没有,如倜易口义·系辞上》:“子夏则曰:其 一不用者,太极也。无可名之,谓之太极。”即见于今本仔子夏易传謄七。因此,今本十一卷,与宋代十 卷本不同,但其内容未必有散佚附益。笔者颇疑今本卷七《辞上》卷八《辞下胜宋本为一卷,后来 因其篇幅较大分为二卷,故变十卷为十一卷。这种篇卷分合在古书流传过程中也是常有之事,可惜文献 不足征,无法确考。 如上所论,今本《夏易传Ⅻ唐张弧伪托之本。那张弧是何时人呢?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謄一 “仔夏易传》条云:“张弧有仼道小疏冱卷,见《阁书目》,云唐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朱彝 尊经义考謄十四张弧婤易王道小疏》寮云:“弧未详何时人,所著傃履子》卷,题曰唐将仕郎试 大理寺评事。考仔夏易传肝元中即诏儒官详定,而资州李氏集解》引之,意其为唐初人乎?可 见自宋以后,仅知其为唐人,而不详其具体时代。朱彝尊以为唐初人,但开元诏儒官详定和李鼎祚 易集解厮引之《夏易传湝非张弧伪本,张弧必非唐初人无疑。今考张弧傃履子》上云:“昔鸱夷 子在俗教民种植治生之道,竟乘舟而去。罗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升。此乃大道不器,在物 皆有知,道不虚行,物有玄应,不在高台广厦之间,东林西域之内。咱注:“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 非也。”罗真人乃罗公远,唐玄宗时道士。淮南高公则指的是唐末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喜神仙之术 信用方士吕用之,造迎仙楼、延和阁以求仙。休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引《陵妖乱志》:“中和元年 (881),(吕)用之以神仙好楼居,请于公廨邸北,跨河为迎仙楼,其斤斧之声,昼夜不绝,费数万缗,半岁 ①曾枣庄、刘琳主编佺宋文鸂第230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62页。 ②冯椅斋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22页 ③胡瑗撰、倪天隐述易口义》,纹渊阁四库全书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88页 ③陈振孙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页。 ⑧朱彝尊经义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第89页 ⑥张弧傃履子》,纵书集成初编缽,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w.cnki.ner(页 344 - 345) 23、《观 ·象 》:先王察其方 ,观其俗性 ,而易其素履 ,则民自行其道也。草木从上之风 ,偃。 (页 346) 24、《观 》六四 :利用为王者之上宾。 (页 347) 25、《观 》九五 :我之风化备于民 ,观其民有君子之风 ,天下无所归咎。 (页 347) 26、《观 》上九 :居无位之地 ,乘五之上 ,忧悔之地 ,志不得平。 (页 347) 以上二十六条 ,全部都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二相应部分。据李衡自序 ,北宋熙宁中 ,房审权曾集 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易说为《周易义海 》一百卷 ,《周易义海撮要 》是删削其书而成 ,新增者仅程颐、苏 轼、朱震、龚原四家。那么 ,此书所引百余条《子夏易传 》必是房氏原书所有。晁以道《传易堂记 》曰 :“古 今学者咸谓卜子夏受《易 》孔子而为之传 ,然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伪矣 ,是 书亡 ,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易传 》者 ,《崇文总目 》亦斥其非是 ,而不知其所作之人 ,予知其为唐张弧 之易也。”①房审权与晁以道约略同时 ,其所见之《子夏易传 》亦当相同。故冯椅亦谓“《崇文 》、《中兴 》、 张聘贤、房审权本 ,则唐初本已亡而张弧书也 ”②。综上所述 ,北宋时候流传的本子是张弧伪本 ,而此伪 本的内容与今本完全相同 ,今本《子夏易传 》即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等宋代书目著录的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皆作十卷。 而今本《子夏易传 》却为十一卷 ,前六卷为六十四卦经注 ,卷七至十一分别为 :《系辞上 》、《系辞下 》、《说 卦 》、《序卦 》、《杂卦 》。考《周易义海撮要 》共十二卷 ,前六卷亦为经注 ,而所引《子夏易传 》皆集中在前 六卷。巧合的是 ,卷一所引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一 ,卷二所引见于卷二 ,前六卷所引皆能一一对应 , 无一例外。而且所引百余条涉及了六十四卦的大部分。这说明至少前六卷经注部分 ,今本几乎完整保 存了北宋本的原貌。后五卷虽较少见宋人征引 ,但也并非没有 ,如《周易口义 ·系辞上 》:“子夏则曰 :其 一不用者 ,太极也。无可名之 ,谓之太极。”③即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七。因此 ,今本十一卷 ,与宋代十 卷本不同 ,但其内容未必有散佚附益。笔者颇疑今本卷七《系辞上 》、卷八《系辞下 》在宋本为一卷 ,后来 因其篇幅较大分为二卷 ,故变十卷为十一卷。这种篇卷分合在古书流传过程中也是常有之事 ,可惜文献 不足征 ,无法确考。 如上所论 ,今本《子夏易传 》即唐张弧伪托之本。那张弧是何时人呢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 “《子夏易传 》”条云 :“张弧有《王道小疏 》五卷 ,见《馆阁书目 》,云唐大理评事 ,亦不详何时人。”④朱彝 尊《经义考 》卷十四“张弧《周易王道小疏 》”条云 :“弧未详何时人 ,所著《素履子 》三卷 ,题曰唐将仕郎试 大理寺评事。考《子夏易传 》开元中即诏儒官详定 ,而资州李氏《集解 》屡引之 ,意其为唐初人乎 ?”⑤可 见自宋以后 ,仅知其为唐人 ,而不详其具体时代。朱彝尊以为唐初人 ,但开元诏儒官详定和李鼎祚《周 易集解 》所引之《子夏易传 》皆非张弧伪本 ,张弧必非唐初人无疑。今考张弧《素履子 》卷上云 :“昔鸱夷 子在俗教民种植治生之道 ,竟乘舟而去。罗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 ,乃拔宅而升。此乃大道不器 ,在物 皆有知 ,道不虚行 ,物有玄应 ,不在高台广厦之间 ,东林西域之内。”自注 :“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 , 非也。”⑥罗真人乃罗公远 ,唐玄宗时道士。淮南高公则指的是唐末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喜神仙之术 , 信用方士吕用之 ,造迎仙楼、延和阁以求仙。《太平广记 》卷二百九十引《广陵妖乱志 》云 :“中和元年 (881) , (吕 )用之以神仙好楼居 ,请于公廨邸北 ,跨河为迎仙楼 ,其斤斧之声 ,昼夜不绝 ,费数万缗 ,半岁 8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 》第 230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第 262页。 冯椅《厚斋易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822页。 胡瑗撰、倪天隐述《周易口义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88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页。 朱彝尊《经义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 ,第 89页。 张弧《素履子 》,《丛书集成初编 》本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 ,第 1、2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