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目举张弧伪本相合。其一字之异则或是仲兴书目別用之讹,或是今本流传之讹。今本倘如 要厮论非唐张弧伪本,而是张弧之后的新伪本,则不可能出现此情形。因为如果今本是张弧之后的新 伪本,即使伪造者故意将前人引语附入以掩其伪,也必是附入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等人所引唐以前流 传的《子夏易传》,而不会附入兴书目黝谓其伪而引用的张弧伪本 最有力的证据是,南宋初李衡易义海撮要疵引了百余条《子夏易传》,其中卷一引十一条、卷二 引二十六条、卷三引二十条、卷四引二十三条、卷五引十五条、卷六引十八条。卷一饨》二引“相牵不 进班如也①,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卷四》九引“肥,饶裕也喙②,见于孔颖达易 正义謄六。除此两条不见于今本仔夏易传》,当是转引自陆、孔著作外,其余全部皆见于今本。为省 篇幅,仅列卷二所引二十六条为例 1、傣三:君子见交会之际,思其所终,虑患而艰守之,不失其正。③ 2、悟》三:位阳也,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是以羞辱及之。(页319) 3、氿四:上近至尊,下据其民,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己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 得行,又何咎?谁丽其福,乃己自致。(319) 4、侗司人·象》:火炎上同乎天,必待时燥而后盛,上能与下也。321) 5、侗人九:初比于二。(321) 6、侗人》二: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谓吝矣。(321) 7、侗人》九:居外,已过其同。无与同者,患争之祸则免矣,求同之志可得乎?(323) 8、《大有氿四:柔得尊位,而上下咸愿,应之以时,相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畏天下之 所睹,如非在五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则无咎矣。(326) 9、縑·彖》尊而谦,益光大;卑而谦,不可逾,君子所以有终。(327-328) 10、氿三:居下之上,为众之则。勤于正众,虽劳而谦,厚之至也。谦以保位,万民服也,故 得保其终吉。(329) 11、嫌賺》四:谦以在位,不僭不逼,不违其则者也。以之奉五而待于三,奉事得宜,所挥皆从。 329) 12、縑》五:柔之过,盗之生心。顷330) 3、随》九:与二相得,出门交有功也。项336) 14、随氿四:得三而附,私擅其民,正之凶也。以随之时,协随之义,竭诚奉王,立功明道,皆 上之有,夫何咎哉!(337) 15、瓴》上六:六无所附,而保其上,守于险阻,可拘之乃从,维之以力而后至,服而通命于远 338) 16、儘別六:临事专,故厉。终成其志,故无咎。(340) 17、儘氿三:以刚得位,干事专任,终成其志。(340) 18、儘》四:以柔处柔,不敏于事,宽其事而无成者也。复命得乎?终无功也。顷341) 19、儘》五:柔非能为,必有主其事者,居中得正,用德而不劳力也。(341) 20、儘上九:终其事,而不享其利。(341) 21、临氿二:履位得中,有德感五,五顺于二,二未尽顺。(343) 22、临上六:四五皆应于阳,上为至顺,亦归而从之。远而至于阳,厚于君子之道,顺时知几 ①李衡倜易义海撮要》,伩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94页 ②李衡倜易义海撮要》,伩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86页 ③李衡倜易义海撮要》,妏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6页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r.cnkiner目 》所举张弧伪本相合。其一字之异则或是《中兴书目 》引用之讹 ,或是今本流传之讹。今本倘如《提 要 》所论非唐张弧伪本 ,而是张弧之后的新伪本 ,则不可能出现此情形。因为如果今本是张弧之后的新 伪本 ,即使伪造者故意将前人引语附入以掩其伪 ,也必是附入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等人所引唐以前流 传的《子夏易传 》,而不会附入《中兴书目 》明谓其伪而引用的张弧伪本。 最有力的证据是 ,南宋初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征引了百余条《子夏易传 》,其中卷一引十一条、卷二 引二十六条、卷三引二十条、卷四引二十三条、卷五引十五条、卷六引十八条。卷一《屯 》六二引“相牵不 进 ,班如也 ”条 ①,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 》卷二。卷四《遯 》上九引“肥 ,饶裕也 ”条 ②,见于孔颖达《周易 正义 》卷六。除此两条不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当是转引自陆、孔著作外 ,其余全部皆见于今本。为省 篇幅 ,仅列卷二所引二十六条为例 : 1、《泰 》九三 :君子见交会之际 ,思其所终 ,虑患而艰守之 ,不失其正。③ 2、《否 》六三 :位阳也 ,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 ,是以羞辱及之。 (页 319) 3、《否 》九四 :上近至尊 ,下据其民 ,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己卑以奉上 ,正以率下 ,其志 得行 ,又何咎 ? 谁丽其福 ,乃己自致。 (页 319) 4、《同人 ·象 》:火炎上同乎天 ,必待时燥而后盛 ,上能与下也。 (页 321) 5、《同人 》初九 :初比于二。 (页 321) 6、《同人 》六二 :不能大同 ,守宗独应 ,失其于野之义 ,可谓吝矣。 (页 321) 7、《同人 》上九 :居外 ,已过其同。无与同者 ,患争之祸则免矣 ,求同之志可得乎 ? (页 323) 8、《大有 》九四 :柔得尊位 ,而上下咸愿 ,应之以时 ,相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 ,畏天下之 所睹 ,如非在五旁 ,兢以自警 ,不敢怙恃 ,则无咎矣。 (页 326) 9、《谦 ·彖 》:尊而谦 ,益光大 ;卑而谦 ,不可逾 ,君子所以有终。 (页 327 - 328) 10、《谦 》九三 :居下之上 ,为众之则。勤于正众 ,虽劳而谦 ,厚之至也。谦以保位 ,万民服也 ,故 得保其终吉。 (页 329) 11、《谦 》六四 :谦以在位 ,不僭不逼 ,不违其则者也。以之奉五而待于三 ,奉事得宜 ,所挥皆从。 (页 329) 12、《谦 》六五 :柔之过 ,盗之生心。 (页 330) 13、《随 》初九 :与二相得 ,出门交有功也。 (页 336) 14、《随 》九四 :得三而附 ,私擅其民 ,正之凶也。以随之时 ,协随之义 ,竭诚奉王 ,立功明道 ,皆 上之有 ,夫何咎哉 ! (页 337) 15、《随 》上六 :六无所附 ,而保其上 ,守于险阻 ,可拘之乃从 ,维之以力而后至 ,服而通命于远。 (页 338) 16、《蛊 》初六 :临事专 ,故厉。终成其志 ,故无咎。 (页 340) 17、《蛊 》九三 :以刚得位 ,干事专任 ,终成其志。 (页 340) 18、《蛊 》六四 :以柔处柔 ,不敏于事 ,宽其事而无成者也。复命得乎 ? 终无功也。 (页 341) 19、《蛊 》六五 :柔非能为 ,必有主其事者 ,居中得正 ,用德而不劳力也。 (页 341) 20、《蛊 》上九 :终其事 ,而不享其利。 (页 341) 21、《临 》九二 :履位得中 ,有德感五 ,五顺于二 ,二未尽顺。 (页 343) 22、《临 》上六 :四五皆应于阳 ,上为至顺 ,亦归而从之。远而至于阳 ,厚于君子之道 ,顺时知几。 72 ① ② ③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294页。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386页。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316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