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闻厮引帝乙归妹,仔夏传湄汤之归妹也,或即转引自一行《易传》 既然王应麟咽学纪闻所引《子夏易传湝为唐以前流行之古本,《库提要洇其所引不见于今 本,而断定今本非宋时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此推论显然就不能成立。为了更好地判断今本是否宋人所见 的唐张弧伪本我们应该广泛考察其他宋代著述讨论、引用张弧伪本仔子夏易传》情况,并与今本仔子 夏易传》相对照,看其是否相符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埴斋书录解题躇录《夏易传湝作十卷,而今本作十一卷,稍有不 同。但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发生改变是常有之事,仅此不足以证明两者并非一书,尚需综合考虑其他 证据。伩文献通考·经籍考吲噤文总目》:“吡此书篇第略依王氏,决非卜子夏之文,又其言近而不笃, 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謄一:且其经文像》像》辞相错,正用王弻 决非汉世书。”古本易传分立,共十二篇,经分为上经、下经两篇,传则有十篇,即十翼:保上 传》缘下传》線上传》像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伩文言传》、侻说卦传》、《卦传》條 卦传》。王弼婤易注晰传以附经将缘上传》保下传》像象上传》線下传》伩言传湝散附于 诸卦之下。噤文总目厢值斋书录解题《夏易传王弼本,这与今本《夏易传》相符合的 又晁公武酃斋读书志》: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染卦》。今本《夏易传冰止于(杂卦》,且其 解说对王弼注也有一定的承袭,符合晁氏的记载。龚鼎臣《东原录》:“偈易·系汩: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乃参伍错综之数尔,故仔夏易传于前段之末,韩康 伯以为后段之首,非也。”考今本仔夏易传》七正是将此段置于前段之末进行解说,亦与之相合 当然,上述这些大略的相合仍不足以说明问题,下面我们以宋人所引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与今 本作具体的对照。冯椅《斋易学》 元丰二年,楚州连水县丞张聘贤论次者,亦止王本。自以为出于近世,而信其以为子夏不疑,反 谓唐孔颖达陆德明所引,止见其伪本。且引妹》五传云:“古者王女下嫁于诸侯,衣服不系其 夫,下王侯一等。出皘峙小序》。不知儔小序》,卫宏之徒所作,非卜氏也。仲兴书目测谓陆 德明所引,与近本间有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比今本“地藏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 也”,但小异尔。至束帛戋戋作残残,又云五匹为束,三玄二縹象阴阳,则今本无此 北宋元丰年间张聘贤论次仔夏易传跡张弧伪本,而因其中一段论述与牦诗序胐相合,信以为真 子夏所作,反而认为孔颖达倜易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厮引《夏易传湜伪本。张聘贤的观点自 是无稽,不必详论。值得注意的是,其所引《夏易传》妹》五传,与今本《夏易传》卷五“古者 王女下嫁于诸侯,衣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妻贵于夫,夫下妻也条完全相 合。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仲兴书目陆德明经典释文浙引间有与张弧伪本相近者,经典释文》 卷二:“《子夏传》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而兴书目所举张弧伪本则作:“地藏水 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嗜考今本仔夏易传謄卷一云:“地载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亦与仲兴书 ①马端临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1516页 ②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页 ③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页 ③龚鼎臣东原录》,伩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57页 ⑤冯椅斋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21页。 ⑥《夏易传》,伩渊阁四库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页 ⑦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81页 ⑧仔夏易传》,伩渊阁四库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scnkimer闻 》所引“帝乙归妹 ,《子夏传 》谓汤之归妹也 ”条 ,或即转引自一行《周易传 》。 三 既然王应麟《困学纪闻 》所引《子夏易传 》皆为唐以前流行之古本 ,《四库提要 》因其所引不见于今 本 ,而断定今本非宋时流传的唐张弧伪本 ,此推论显然就不能成立。为了更好地判断今本是否宋人所见 的唐张弧伪本 ,我们应该广泛考察其他宋代著述讨论、引用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的情况 ,并与今本《子 夏易传 》相对照 ,看其是否相符合 ,这样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著录《子夏易传 》皆作十卷 ,而今本作十一卷 ,稍有不 同。但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发生改变是常有之事 ,仅此不足以证明两者并非一书 ,尚需综合考虑其他 证据。《文献通考 ·经籍考 》引《崇文总目 》云 :“此书篇第略依王氏 ,决非卜子夏之文 ,又其言近而不笃 , 然学者尚异 ,颇传习之。”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 :“且其经文《彖 》、《象 》爻辞相错 ,正用王弼本 , 决非汉世书。”②古本《周易 》经传分立 ,共十二篇 ,经分为上经、下经两篇 ,传则有十篇 ,即十翼 :《彖上 传 》、《彖下传 》、《象上传 》、《象下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文言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 卦传 》。王弼《周易注 》析传以附经 ,将《彖上传 》、《彖下传 》、《象上传 》、《象下传 》、《文言传 》皆散附于 诸卦之下。《崇文总目 》和《直斋书录解题 》谓《子夏易传 》用王弼本 ,这与今本《子夏易传 》是相符合的。 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 ,止《杂卦 》。”③今本《子夏易传 》亦止于《杂卦 》,且其 解说对王弼注也有一定的承袭 ,符合晁氏的记载。龚鼎臣《东原录 》:“《易 ·上系 》曰 :‘天一 ,地二 ,天 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此乃参伍错综之数尔 ,故《子夏易传 》置于前段之末 ,韩康 伯以为后段之首 ,非也。”④考今本《子夏易传 》卷七正是将此段置于前段之末进行解说 ,亦与之相合。 当然 ,上述这些大略的相合仍不足以说明问题 ,下面我们以宋人所引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与今 本作具体的对照。冯椅《厚斋易学 》云 : 元丰二年 ,楚州连水县丞张聘贤论次者 ,亦止王本。自以为出于近世 ,而信其以为子夏不疑 ,反 谓唐孔颖达、陆德明所引 ,止见其伪本。且引《归妹 》六五传云 :“古者王女下嫁于诸侯 ,衣服不系其 夫 ,下王侯一等。”为出《诗小序 》。不知《诗小序 》,卫宏之徒所作 ,非卜氏也。《中兴书目 》则谓陆 德明所引 ,与近本间有合者 ,若云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流 ”,比今本“地藏水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 也 ”,但小异尔。至束帛戋戋作残残 ,又云五匹为束 ,三玄二纁 ,象阴阳 ,则今本无此。⑤ 北宋元丰年间张聘贤论次《子夏易传 》亦张弧伪本 ,而因其中一段论述与《毛诗序 》相合 ,信以为真 子夏所作 ,反而认为孔颖达《周易正义 》、陆德明《经典释文 》所引《子夏易传 》是伪本。张聘贤的观点自 是无稽 ,不必详论。值得注意的是 ,其所引《子夏易传 》之《归妹 》六五传 ,与今本《子夏易传 》卷五“古者 王女下嫁于诸侯 ,衣服不系其夫 ,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 ,妻贵于夫 ,夫下妻也 ”条完全相 合 ⑥。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中兴书目 》谓陆德明《经典释文 》所引间有与张弧伪本相近者 ,《经典释文 》 卷二 :“《子夏传 》云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流 ,故曰比。’”⑦而《中兴书目 》所举张弧伪本则作 :“地藏水 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也。”考今本《子夏易传 》卷一云 :“地载水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也。”⑧亦与《中兴书 6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马端临《文献通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6年影印本 ,第 1516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页。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10页。 龚鼎臣《东原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862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557页。 冯椅《厚斋易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821页。 《子夏易传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79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影印本 ,第 81页。 《子夏易传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17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