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食尽,班师,为有司所劾,免官”①。 人”⊙。滑台在今滑县,成泉城及其虎牢在今荥 义熙六年(410年)先年四月,刘裕自淮入 阳,金墉城在洛阳城北,这三城当时都在黄河南 酒,北伐南燕。六月,夺取南燕重镇临朐,围南 岸。武牢地望不详,疑即虎牢 燕主幕容超于广固城。至本年二月,广固城(今 景平元年(423年)三月,北魏叔孙建以三 山东青州)被围半年之久,因为“城久闭,城中 万骑兵讲攻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守城宋军在 男女病脚弱者太半,出降者相继”,南燕尚书悦 竺夔的指挥下,以一千五百人的少数打败了叔孙 寿见大势已去,开城纳晋师,慕容超被擒,斩于 建的多次进攻,但损失修重,“战士多死伤,余 建康②。“病脚弱者太半” 可视为瘟疫流行。因 众困乏”。到四月,魏兵终于在东阳城北打开了 刘裕北伐,建康城中空虚。徐道覆劝卢循乘机进 ·个缺口,可就在这时,瘟疫开始在魏军中流 攻建康。卢循为孙恩妹夫,徐道覆为卢循姐夫 行,“时天,魏军多疫” 叔孙建曰·“玩人应 是年二月,广州刺史卢循反晋,兵分两路北上。 病过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尽,何须复战!今 西路军由卢循亲率,经始兴郡(今广东韶关)北 全军而返计之上也。”因以“兵人不宜水土 上。沿相江而下。直趋长沙郡:三月.至长沙 疫病过半”为由而撤兵。闰四月,叔孙建又与奚 与荆州喇史刘道规军队战,大败之,进据巴陵城 斤会兵,共攻虎牢。时虎牢已经被围二百日,无 (今湖南岳阳)。正准备溯荆江而上夺取荆州 日不战,魏军又凿地道泄城中井水,以致“城中 碰上豫州刺史刘毅从姑孰(今安徽当涂)来讨 人马渴多”“重府#不久虎车城被攻古 於是顺流而下,至寻阳与先期到达的徐道覆军会 疾疫不仅在宋军中流行 “魏士度死者亦什 合。东路军由徐道覆率领,顺赣江而下,南康 (今江西赣州)、庐陵(今江西庐陵)、豫章(今 元嘉三年(426年)刘宋自景平元年以来连 江西南昌)等那望风而降;三月,至豫章,与江 续大旱,元嘉二年,范泰表贺元正,并陈旱灾, 州刺史何无忌军队战,亦大败之,遂北上寻阳 日·“项嫩为虐元阳位度通川燥流异井 占领江州(今江西九江)。五月,卢循、徐道覆 同竭。老弱不堪远及,贫寡弹于负水。租输既 合军与刘毅战于桑落洲,又败之,于是,进围建 重减税无降百姓架咨。臣年讨七十未见出 康,晋朝震动。其时刘裕己回建康,卢循在 早。阴阳并隔,则和气不交,岂惟凶荒,必生疾 康城外与之周旋一月之久,因无所获,遂于七月 疫,其为忧虞,不可备序。”范泰担心因早成疫 很回寻阳。《异苑》所谓“卢循自广州下、泊船 果不其然,元嘉三年六月,“大旱蝗” “时旱灾 江西,众多疫死”③,说的就是四五月间卢循、 未己,加以疾疫”,范泰又上表日:“顷亢旱历 徐道覆在江西会师之事。 时,疾疫未已,方之常灾,实为过差,古以为王 义熙七年(411年)先年十二月,刘裕大败 卢循军于豫章。是年正月,刘裕回到建康。“春」 大疫”。未言疫灾范围,应指京都。前述卢 农民军中流行瘟疫,此疫或许是刘裕军队带回。 (资治通鉴》卷114《得纪·安皇帝己》,第1438 41页:《宋书)卷47(刘做宣传》,第1414页《得 4.南北朝时期的疫灾 书》卷84《刘宜传》,第2192页 永初三年(422年)夏四月,魏太宗幸成皋 3(资治通鉴》卷115《晋纪·安皇帝庚》,第1444 城,观虎牢;闰四月,北魏军队攻克虎牢,但 1450页. “士众大疫,死者十二三”,付出了惨痛代价。 3(资治通鉴》卷115《晋纪·安皇帝庚》,第1450 ,1454页:《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微典》卷114 “秋七月,魏师侵宋北鄙。十 月攻滑台,克之 《疫灾部纪事》,第5472项 明年,拔虎牢,陷金墉,屠许吕,遂启河南之地 ④宋书》卷34《五行志》,第1010页。 “自五年八月至七年十二月,荧惑一守轩辕 (载书》卷3《太宗纪》,第63页,《魏书》卷105 (天象志三》,第2399页 再犯进贤,再犯房星,月一犯轩辕及房,皆女君 ®资治通鉴》卷119《宋纪·营阳王》,第1508页; 大臣之鉴…或日火犯上,亢为饥疫。时官军陷 《魏书》卷38《刁雍传》,第866页;《资治通鉴》卷119 武牢,会军大疫,死者十二三。是冬,诏禀饥 (宋纪·营阳王》.第1509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net以食尽 , 班师 , 为有司所劾 , 免官”①。 义熙六年 (410 年) 先年四月 , 刘裕自淮入 泗 , 北伐南燕。六月 , 夺取南燕重镇临朐 , 围南 燕主慕容超于广固城。至本年二月 , 广固城 (今 山东青州) 被围半年之久 , 因为“城久闭 , 城中 男女病脚弱者太半 , 出降者相继”, 南燕尚书悦 寿见大势已去 , 开城纳晋师 , 慕容超被擒 , 斩于 建康 ②。“病脚弱者太半”, 可视为瘟疫流行。因 刘裕北伐 , 建康城中空虚。徐道覆劝卢循乘机进 攻建康。卢循为孙恩妹夫 , 徐道覆为卢循姐夫。 是年二月 , 广州刺史卢循反晋 , 兵分两路北上。 西路军由卢循亲率 , 经始兴郡 (今广东韶关) 北 上 , 沿湘江而下 , 直趋长沙郡 ; 三月 , 至长沙 , 与荆州刺史刘道规军队战 , 大败之 , 进据巴陵城 (今湖南岳阳) , 正准备溯荆江而上 , 夺取荆州 , 碰上豫州刺史刘毅从姑孰 (今安徽当涂) 来讨 , 於是顺流而下 , 至寻阳与先期到达的徐道覆军会 合。东路军由徐道覆率领 , 顺赣江而下 , 南康 (今江西赣州) 、庐陵 (今江西庐陵) 、豫章 (今 江西南昌) 等郡望风而降 ; 三月 , 至豫章 , 与江 州刺史何无忌军队战 , 亦大败之 , 遂北上寻阳 , 占领江州 (今江西九江) 。五月 , 卢循、徐道覆 合军与刘毅战于桑落洲 , 又败之 , 于是 , 进围建 康 , 晋朝震动。其时 , 刘裕已回建康 , 卢循在建 康城外与之周旋一月之久 , 因无所获 , 遂于七月 退回寻阳。《异苑》所谓“卢循自广州下 , 泊船 江西 , 众多疫死”③, 说的就是四五月间卢循、 徐道覆在江西会师之事。 义熙七年 (411 年) 先年十二月 , 刘裕大败 卢循军于豫章。是年正月 , 刘裕回到建康。“春 , 大疫”④。未言疫灾范围 , 应指京都。前述卢循 农民军中流行瘟疫 , 此疫或许是刘裕军队带回。 4. 南北朝时期的疫灾 永初三年 (422 年) 夏四月 , 魏太宗幸成皋 城 , 观虎牢 ; 闰四月 , 北魏军队攻克虎牢 , 但 “士众大疫 , 死者十二三”, 付出了惨痛代价。 “秋七月 , 魏师侵宋北鄙。十一月攻滑台 , 克之。 明年 , 拔虎牢 , 陷金墉 , 屠许昌 , 遂启河南之地 ……自五年八月至七年十二月 , 荧惑一守轩辕 , 再犯进贤 , 再犯房星 , 月一犯轩辕及房 , 皆女君 大臣之鉴 ……或曰火犯上 , 亢为饥疫。时官军陷 武牢 , 会军大疫 , 死者十二三。是冬 , 诏禀饥 人”⑤。滑台在今滑县 , 成皋城及其虎牢在今荥 阳 , 金墉城在洛阳城北 , 这三城当时都在黄河南 岸。武牢地望不详 , 疑即虎牢。 景平元年 (423 年) 三月 , 北魏叔孙建以三 万骑兵进攻东阳城 (今山东青州) , 守城宋军在 竺夔的指挥下 , 以一千五百人的少数打败了叔孙 建的多次进攻 , 但损失惨重 , “战士多死伤 , 余 众困乏”。到四月 , 魏兵终于在东阳城北打开了 一个缺口 , 可就在这时 , 瘟疫开始在魏军中流 行 ,“时天暑 , 魏军多疫”, 叔孙建曰 : “兵人疫 病过半 , 若相持不休 , 兵自死尽 , 何须复战 ! 今 全军而返 , 计之上也。”因以 “兵人不宜水土 , 疫病过半”为由而撤兵。闰四月 , 叔孙建又与奚 斤会兵 , 共攻虎牢。时虎牢已经被围二百日 , 无 日不战 , 魏军又凿地道泄城中井水 , 以致“城中 人马渴乏”,“重以饥疫”, 不久虎牢城被攻克。 疾疫不仅在宋军中流行 , “魏士卒疫死者亦什二 三”⑥。 元嘉三年 (426 年) 刘宋自景平元年以来连 续大旱 , 元嘉二年 , 范泰表贺元正 , 并陈旱灾 , 曰 : “顷旱魃为虐 , 元阳愆度 , 通川燥流 , 异井 同竭。老弱不堪远汲 , 贫寡惮于负水。租输既 重 , 赋税无降 , 百姓怨咨。臣年过七十 , 未见此 旱。阴阳并隔 , 则和气不交 , 岂惟凶荒 , 必生疾 疫 , 其为忧虞 , 不可备序。”范泰担心因旱成疫 , 果不其然 , 元嘉三年六月 , “大旱蝗”, “时旱灾 未已 , 加以疾疫”, 范泰又上表曰 : “顷亢旱历 时 , 疾疫未已 , 方之常灾 , 实为过差 , 古以为王 ·11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资治通鉴》卷 114《晋纪 ·安皇帝己》, 第 1438、 1441 页 ; 《宋书》卷 47《刘敬宣传》, 第 1414 页 ; 《晋 书》卷 84《刘敬宣传》, 第 2192 页。 《资治通鉴》卷 115《晋纪 ·安皇帝庚》, 第 1444 - 1450 页。 《资治通鉴》卷 115《晋纪 ·安皇帝庚》, 第 1450 - 1454 页 ;《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庶徵典》卷 114 《疫灾部纪事》, 第 5472 页。 《宋书》卷 34《五行志》, 第 1010 页。 《魏书》卷 3《太宗纪》, 第 63 页 ; 《魏书》卷 105 《天象志三》, 第 2399 页。 《资治通鉴》卷 119《宋纪 ·营阳王》, 第 1508 页 ; 《魏书》卷 38《刁雍传》, 第 866 页 ;《资治通鉴》卷 119 《宋纪 ·营阳王》, 第 1509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