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分泌失常。中醫有對“消渴症”細分為上、中、下消三者。不過,消渴雖有上 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 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另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 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他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 證以論治。《素問·氣厥論》有“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 治”,又“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又“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 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據《內經》,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 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 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總之,治病的原 則便是協調體內陰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從而恢復機體的機能 消渴症”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攝取清淡食物,大抵指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 三餐合理,從而維持體內血糖的恆定,促進體內胰島素正常功能的恢復,提高自 然治愈力。 《兌》卦九四也有“商兌未寧,介疾有喜。”一個人心中想著歡欣喜悅的事情, 中愉悅,活化腺體,分泌有益化學物質,提升免疫力,可抵禦邪疾的侵入,從 而有吉慶。主要指良好的心態對防禦疾病的重要作用。中老年人在逐漸衰老時, 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往往很害怕自己得病,當看到某種病症及相應的症狀時,往 往會對號入座,以為自己也得到這種疾病,終日憂心忡忡。《無妄》九五:“无 妄之疾,勿藥有喜”,妄想的疾病,不須藥物治療,就會痊愈。《象》曰:“无 妄之藥,不可試也。”意思是不可胡亂服藥。李士鉁曰:“九五中正自葆,本無 致疾之道,苟以无妄之疾而輕試无妄之藥,或反變為致疾,不可治矣。君子必違 道而生妄,喪所守矣。故无妄之疾,惟勿藥所以有喜。” 保持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就要做到兩點:一是好學;二是豁達樂觀 《乾·文言》有“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學習能使 人的心態如源頭活水,常變常新。比如老年人常愛學習書畫,這樣便能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在創作中體會到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又說:“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歐陽修也有《讀書》一詩,其中 有“故人重溫故,官事幸有問,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少而干祿利,老而忘 憂患。又知物貴久,至寶見百煉。紛華暫時好,俯仰浮雲散,淡泊味愈長,始終 殊不變。”在人生勝敗得失中,不斷反思自己最想追求的是什麽,知足常樂,不 迷離於世俗的紛擾中。時間一久,才知道智慧、學識以及那份平淡的生活,是物 質利益換取不來的。《兌》卦《大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與 朋友切磋,講解義理,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此。 至於達觀的心態,外界的誘惑很多,然名爵本為天下之公器,不可以久居。 名利終不能終身永伴,一旦失去,這時候便要思考接下來要過怎樣的生活?《周 易》每卦六爻,最上爻多是“貴而无位,高而无民”(《乾·文言》),此時多 主張功成身退,安享閒適的生活。歐陽修嚮往能“買書載舟歸,築室穎水岸”, 程顥則希望“道通天地有形之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秋日偶成》)。可見, 這種達觀的心態,樸素的生活,也是前賢所期昐的。當然,這種達觀的心態,來 自於對人事變遷的深切感悟 蘇軾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命有壯年,則 必然有衰老的時候,人能自然面對生命的凋零,才能生出達觀的心態。《晏子春 秋》曾多次描述齊景公懼死,晏子笑之,認為“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3 素分泌失常。中醫有對“消渴症”細分為上、中、下消三者。不過,消渴雖有上、 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 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另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 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他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 證以論治。《素問·氣厥論》有“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 治”,又“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又“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 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據《內經》,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 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 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總之,治病的原 則便是協調體內陰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從而恢復機體的機能。 “消渴症”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攝取清淡食物,大抵指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 三餐合理,從而維持體內血糖的恆定,促進體內胰島素正常功能的恢復,提高自 然治愈力。 《兌》卦九四也有“商兌未寧,介疾有喜。”一個人心中想著歡欣喜悅的事情, 心中愉悅,活化腺體,分泌有益化學物質,提升免疫力,可抵禦邪疾的侵入,從 而有吉慶。主要指良好的心態對防禦疾病的重要作用。中老年人在逐漸衰老時, 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往往很害怕自己得病,當看到某種病症及相應的症狀時,往 往會對號入座,以為自己也得到這種疾病,終日憂心忡忡。《無妄》九五:“无 妄之疾,勿藥有喜”,妄想的疾病,不須藥物治療,就會痊愈。《象》曰:“无 妄之藥,不可試也。”意思是不可胡亂服藥。李士鉁曰:“九五中正自葆,本無 致疾之道,苟以无妄之疾而輕試无妄之藥,或反變為致疾,不可治矣。君子必違 道而生妄,喪所守矣。故无妄之疾,惟勿藥所以有喜。” 保持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就要做到兩點:一是好學;二是豁達樂觀。 《乾·文言》有“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學習能使 人的心態如源頭活水,常變常新。比如老年人常愛學習書畫,這樣便能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在創作中體會到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又說:“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歐陽修也有《讀書》一詩,其中 有“故人重溫故,官事幸有問,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少而干祿利,老而忘 憂患。又知物貴久,至寶見百煉。紛華暫時好,俯仰浮雲散,淡泊味愈長,始終 殊不變。”在人生勝敗得失中,不斷反思自己最想追求的是什麽,知足常樂,不 迷離於世俗的紛擾中。時間一久,才知道智慧、學識以及那份平淡的生活,是物 質利益換取不來的。《兌》卦《大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與 朋友切磋,講解義理,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此。 至於達觀的心態,外界的誘惑很多,然名爵本為天下之公器,不可以久居。 名利終不能終身永伴,一旦失去,這時候便要思考接下來要過怎樣的生活?《周 易》每卦六爻,最上爻多是“貴而无位,高而无民”(《乾·文言》),此時多 主張功成身退,安享閒適的生活。歐陽修嚮往能“買書載舟歸,築室穎水岸”, 程顥則希望“道通天地有形之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秋日偶成》)。可見, 這種達觀的心態,樸素的生活,也是前賢所期盼的。當然,這種達觀的心態,來 自於對人事變遷的深切感悟。 蘇軾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命有壯年,則 必然有衰老的時候,人能自然面對生命的凋零,才能生出達觀的心態。《晏子春 秋》曾多次描述齊景公懼死,晏子笑之,認為“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