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策精神不一致的所谓“对策”。二是地方部门利益驱使。一些干部从地方利益出发,对政策 产生对抗性反应,上面有漏洞,下面不补:上面有错误,下面加以扩大:上面政策对头,下 面顶着不办。有些干部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中不惜损害国家 利益,搞优惠竞争,把国家的资源,人民创造的财富廉价地送给外国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为 了地方利益大热地区封锁,制定了与中央政策相悖的土政策,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二号文 件”管“一号文件”的不正常现象。前几年多次出现的“蚕茧大战”、“羊毛大战”、“松脂大 战”就是典型的事例。三是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导向。党的各级干部只有树立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健康的道德风尚,才能实事求是地执行政策。但在一些干部 中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等风气,以及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人情关系至上等观念 以致出现了诸如偏重于短期行为,人情、金钱大于政策,个人关系高于组织原则等不正常现 象,无视中央政策的规定,滥用灵活性,随意“变通”政策。 (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 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上到下依然缺乏强有 力的监控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下发一个文件,微出一些规定,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 善之处。即使有组织检查,可相当一部分也是搞形式主义,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吃好玩好 一切都好,实际上什么也没检查到。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落实缺乏监督保证体系, 执行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自然盛 行。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地方领导者积极追求地方 利益,甚至将是否符合地方利益作为执行中央政策的准绳,于是产生了“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利弊,人们的评价各异: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是对中央政策的“创造性”灵活运用,是变通政策,是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有助于政策的 不断完善,它与违背中央政策不能相提并论:有人甚至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天经 地义之举。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非是对付中央政策之“策”,它 实际上是借“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或“把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而把中央政 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其结果是削弱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呢? 我们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从地方局部利益来看也许是有利的,但从国 家整体利益来看是弊大于利,是有害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 的结神实质,遵循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这样的“对策 是合理的、合法的,它有助于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有助于完善政策,使中央政策发挥更大 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否定政策的原则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符合本 地利益的政策就“用足用活”,反之就随之“变通”政策,肢解、曲解、抵制中央政策,制 定“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 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其危害极大。当前,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更17 策精神不一致的所谓“对策”。二是地方部门利益驱使。一些干部从地方利益出发,对政策 产生对抗性反应,上面有漏洞,下面不补;上面有错误,下面加以扩大;上面政策对头,下 面顶着不办。有些干部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中不惜损害国家 利益,搞优惠竞争,把国家的资源,人民创造的财富廉价地送给外国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为 了地方利益大搞地区封锁,制定了与中央政策相悖的土政策,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二号文 件”管“一号文件”的不正常现象。前几年多次出现的“蚕茧大战”、“羊毛大战”、“松脂大 战”就是典型的事例。三是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导向。党的各级干部只有树立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健康的道德风尚,才能实事求是地执行政策。但在一些干部 中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等风气,以及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人情关系至上等观念, 以致出现了诸如偏重于短期行为,人情、金钱大于政策,个人关系高于组织原则等不正常现 象,无视中央政策的规定,滥用灵活性,随意“变通”政策。 (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 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上到下依然缺乏强有 力的监控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下发一个文件,做出一些规定,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 善之处。即使有组织检查,可相当一部分也是搞形式主义,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吃好玩好, 一切都好,实际上什么也没检查到。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落实缺乏监督保证体系, 执行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自然盛 行。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地方领导者积极追求地方 利益,甚至将是否符合地方利益作为执行中央政策的准绳,于是产生了“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利弊,人们的评价各异: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是对中央政策的“创造性”灵活运用,是变通政策,是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有助于政策的 不断完善,它与违背中央政策不能相提并论;有人甚至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天经 地义之举。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非是对付中央政策之“策”,它 实际上是借“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或“把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而把中央政 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其结果是削弱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呢? 我们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从地方局部利益来看也许是有利的,但从国 家整体利益来看是弊大于利,是有害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 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这样的“对策” 是合理的、合法的,它有助于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有助于完善政策,使中央政策发挥更大 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否定政策的原则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符合本 地利益的政策就“用足用活”,反之就随之“变通”政策,肢解、曲解、抵制中央政策,制 定“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 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其危害极大。当前,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