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AIL9 物流: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 中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1992 年 6 月,日本后勤系统协会将“物流”改称“后勤”。之后,日本后 勤系统协会不仅放弃了日本人最先翻译的“物流”,也不用“后勤”,而直接用英文“Logistic s”的日语片假名 注音,这意味着日本开始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 日前,在记者赴山东采访的旅途中,与几位邻座旅客朋友发生了“ 什么是物流”的争论。一位来自水电 物资系统的张先生说,顾名思义, “物流”就是物资流通的简称;据我所知,“物流”这个词还是物资流通系 统从国外引进的呢!来自铁路工程系统的方先生说,“物流”就是货物运输,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 道运输都包括在内,把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这就是物流。来自高等院校信息研究所的宁先生则说, “物 流”是在正确信息指引下,物质材料有价值的空间位移。来自解放军某部的秦少校说,在军队,物流就是后 勤,人员调动、武器装备运输、各种给养调配都属于物流. 一路上,大家各执己见,各陈其理,角度不 同,理解各异,一个“物流”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内涵。为了“正本清源”,也为了求得“真经”,记者特地走 访了我国著名的物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何明珂博士。 何教授曾参与并执笔起草了我国的第一部“现代物流国家章程”—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现代 物流 “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入研究” (某物流专家的评价)。何教授指出,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物流”一词,实 际上是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称呼,语言学家们可能不会认同。现在使用的物流一词在翻译上是有问题的, 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作 为一个外来语没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正而已。现在,必须多费一些口舌进行解释, 否则就会造成人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上的更多误会。 中国“物流”来自日本 何教授介绍说,中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看看日本的物流概念的变化是有益的。日本的物流 定义,可以追溯到 1956 年日本向美国派出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考察团在美国发现,美国人讲的 “ Physical Distribution(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于是在考察报 告中对 Physica lDistribution(P.D.)进行了介绍,随后,这一概念引起了日本产业界的重视,日本人就 把 P.D.译成日文“物の流”,1965 年更进一步简化为“物流”。 日本的物流概念产生之后,出现了一些物流研究机构,当时比较有名的是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和日本 物流管理协会。面对物流的发展,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两协会于 1992 年 6 月 2 日合并成 立日本后勤系统协会,将“物流”改称“后勤”。但合并后的后勤系统协会放弃了日本人最先翻译的“物流”, 既不用“物流”也不用“后勤”,而直接用“Logistics”的英文注音(日语片假名)。何教授指出,这种现象说明 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lDistribution”,不仅仅是语词上的代换,而且从概念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 及概念的覆盖面上全面替换,这意味着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是当今物流发展的一种趋势。 何教授介绍了我国(大陆)“物流”概念引进与发展的历史。1979 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7 9 年 6 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 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展开了物流研究,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前期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它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国际物流会议。正是有了这种国际学术交流,才使得中国在最近 20 多年的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中取得了较多成果。1987 年 1 月 5 日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在安徽蚌埠召开 了首届大型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毕竟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 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还不够,导致中国的物流研究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开展起来,但 也没有间断。METERAIL9 物流: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 中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1992 年 6 月,日本后勤系统协会将“物流”改称“后勤”。之后,日本后 勤系统协会不仅放弃了日本人最先翻译的“物流”,也不用“后勤”,而直接用英文“Logistic s”的日语片假名 注音,这意味着日本开始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 日前,在记者赴山东采访的旅途中,与几位邻座旅客朋友发生了“ 什么是物流”的争论。一位来自水电 物资系统的张先生说,顾名思义, “物流”就是物资流通的简称;据我所知,“物流”这个词还是物资流通系 统从国外引进的呢!来自铁路工程系统的方先生说,“物流”就是货物运输,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 道运输都包括在内,把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这就是物流。来自高等院校信息研究所的宁先生则说, “物 流”是在正确信息指引下,物质材料有价值的空间位移。来自解放军某部的秦少校说,在军队,物流就是后 勤,人员调动、武器装备运输、各种给养调配都属于物流. 一路上,大家各执己见,各陈其理,角度不 同,理解各异,一个“物流”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内涵。为了“正本清源”,也为了求得“真经”,记者特地走 访了我国著名的物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何明珂博士。 何教授曾参与并执笔起草了我国的第一部“现代物流国家章程”—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现代 物流 “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入研究” (某物流专家的评价)。何教授指出,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物流”一词,实 际上是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称呼,语言学家们可能不会认同。现在使用的物流一词在翻译上是有问题的, 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作 为一个外来语没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正而已。现在,必须多费一些口舌进行解释, 否则就会造成人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上的更多误会。 中国“物流”来自日本 何教授介绍说,中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看看日本的物流概念的变化是有益的。日本的物流 定义,可以追溯到 1956 年日本向美国派出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考察团在美国发现,美国人讲的 “ Physical Distribution(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于是在考察报 告中对 Physica lDistribution(P.D.)进行了介绍,随后,这一概念引起了日本产业界的重视,日本人就 把 P.D.译成日文“物の流”,1965 年更进一步简化为“物流”。 日本的物流概念产生之后,出现了一些物流研究机构,当时比较有名的是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和日本 物流管理协会。面对物流的发展,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两协会于 1992 年 6 月 2 日合并成 立日本后勤系统协会,将“物流”改称“后勤”。但合并后的后勤系统协会放弃了日本人最先翻译的“物流”, 既不用“物流”也不用“后勤”,而直接用“Logistics”的英文注音(日语片假名)。何教授指出,这种现象说明 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lDistribution”,不仅仅是语词上的代换,而且从概念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 及概念的覆盖面上全面替换,这意味着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是当今物流发展的一种趋势。 何教授介绍了我国(大陆)“物流”概念引进与发展的历史。1979 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7 9 年 6 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 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展开了物流研究,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前期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它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国际物流会议。正是有了这种国际学术交流,才使得中国在最近 20 多年的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中取得了较多成果。1987 年 1 月 5 日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在安徽蚌埠召开 了首届大型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毕竟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 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还不够,导致中国的物流研究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开展起来,但 也没有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