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流通体制的改革,流通领 域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及 1997 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落后的物流状况使国内外公司抱怨增多,引 起了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关注。1997 年原国内贸易部产业发展司决定对物流的定义展 开研究,因物流术语关系其他很多相关行业,经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标准研究项目, 先后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牵头,由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 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一些企业参加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国 的物流术语标准数易其稿,充分说明统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的难度和复杂性。 中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 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 户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很快,物流定义受日本和美国的影响较深。台湾省的物流定义以“台湾物流 管理协会”于 1996 年 1 月给出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也是台湾物流界认可的定义,该定义如下:“物流是一 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 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物流”与“后勤”的关系 何教授指出,与物流的概念同时引进到国内的还有另一个词“配送”,但是这两个词在 1996 年商务印 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均未被收入。这样在学术交流中产生了两个问题,即“物流”与“后勤”、“物 流”与“配送 ”概念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词的英文汉译,然后又将此汉语译成英语的对应关系问题,目前 是很混乱的。 何教授说,首先,考虑外来词的汉译问题。英文中的“Logistic s”在词典中的中文意思是“后勤” ,一 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物流”这样一个中文释义。为什么要翻译成“物流”而不是“后勤”呢?主要问题出在翻译 上。 根据上述可知,我国“物流”一词是从日文汉字的“物流”直接引用而来的,而日本是将美国的“Physi calDis-tribution”译成“物流”的,后来美国用“Logistics”替换了“Physical Distribu-tion”,对此,日本 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用 “物流”来翻译“Logistics”,即英文用词已经变化但英文的翻译没有变化; 另一种是直接根据“Logistics”的英文读音用日文的“ 片假名” 拼写出来,一些日本学者认为这才是“原汁原 味”的“Logis tics”。实际上日本的专业物流学会和协会都采取后面一种态度,但企业界则还是继续使用原 有的翻译方法。 何教授说,“物流”在中国出现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中国本来就有“后勤”一词,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物流”刚刚引进之后,学术界根据日本的译法,把“PhysicalDistribution”译为“物流”,根据英汉字典的 译法,把“Logistics”译为“后勤”,当时着重普及和介绍的是“物流”而不是“后勤”。后来,美国物流管理协 会易名,把“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后,中国却一直沿用“物流”的用法,因为经过几年的 宣传,“物流”的概念得到学术界很多专家的认可。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这个结论:“Logistics”对应的汉语翻译应该是“后勤”而不是“物流” ,将其翻 译成“物流”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历史错误。国外的用词及相应的翻译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没有变。 考虑到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已经接受了这个名称,现在也没有必要再去进行更正,我还是坚持将 “Logistics”翻译成 “物流” 的观点。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流通体制的改革,流通领 域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及 1997 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落后的物流状况使国内外公司抱怨增多,引 起了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关注。1997 年原国内贸易部产业发展司决定对物流的定义展 开研究,因物流术语关系其他很多相关行业,经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标准研究项目, 先后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牵头,由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 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一些企业参加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国 的物流术语标准数易其稿,充分说明统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的难度和复杂性。 中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 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 户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很快,物流定义受日本和美国的影响较深。台湾省的物流定义以“台湾物流 管理协会”于 1996 年 1 月给出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也是台湾物流界认可的定义,该定义如下:“物流是一 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 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物流”与“后勤”的关系 何教授指出,与物流的概念同时引进到国内的还有另一个词“配送”,但是这两个词在 1996 年商务印 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均未被收入。这样在学术交流中产生了两个问题,即“物流”与“后勤”、“物 流”与“配送 ”概念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词的英文汉译,然后又将此汉语译成英语的对应关系问题,目前 是很混乱的。 何教授说,首先,考虑外来词的汉译问题。英文中的“Logistic s”在词典中的中文意思是“后勤” ,一 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物流”这样一个中文释义。为什么要翻译成“物流”而不是“后勤”呢?主要问题出在翻译 上。 根据上述可知,我国“物流”一词是从日文汉字的“物流”直接引用而来的,而日本是将美国的“Physi calDis-tribution”译成“物流”的,后来美国用“Logistics”替换了“Physical Distribu-tion”,对此,日本 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用 “物流”来翻译“Logistics”,即英文用词已经变化但英文的翻译没有变化; 另一种是直接根据“Logistics”的英文读音用日文的“ 片假名” 拼写出来,一些日本学者认为这才是“原汁原 味”的“Logis tics”。实际上日本的专业物流学会和协会都采取后面一种态度,但企业界则还是继续使用原 有的翻译方法。 何教授说,“物流”在中国出现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中国本来就有“后勤”一词,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物流”刚刚引进之后,学术界根据日本的译法,把“PhysicalDistribution”译为“物流”,根据英汉字典的 译法,把“Logistics”译为“后勤”,当时着重普及和介绍的是“物流”而不是“后勤”。后来,美国物流管理协 会易名,把“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后,中国却一直沿用“物流”的用法,因为经过几年的 宣传,“物流”的概念得到学术界很多专家的认可。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这个结论:“Logistics”对应的汉语翻译应该是“后勤”而不是“物流” ,将其翻 译成“物流”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历史错误。国外的用词及相应的翻译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没有变。 考虑到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已经接受了这个名称,现在也没有必要再去进行更正,我还是坚持将 “Logistics”翻译成 “物流” 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