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代译序 肯尼思·华尔兹这部《人、国家与战争》出版于19第9年,当时 正处于乔治•利斯卡称之为“英雄年代”的1955一1965年间。自 1957年莫顿·卡普兰发表《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以来,国际 关系理论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开始受到系统论和行 为主义的冲击和挑战。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的国际关系学 从此获得了新的动力,进入了一个方法各异、学派林立的新阶 段。华尔兹正是处在这新阶段中,并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朝鲜战争后的国际局势虽因美国政府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显得依然紧张,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似乎更加分明,颇有囊括全 球之势,但就在美国地面部队战后大规模干涉亚洲之时,国际社 会中出现了一股中立于冲突双方的势头。这股势头最初表现为 要求美国停止于涉朝鲜,然后发展成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 有别于传统的中立主义的倾向。此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停 止以及亚洲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一批原先不怎么起眼的角色以 新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他们要和久占舞台的主角们分庭抗礼。 这些,都是人们感觉得到的。还有一些不那么容易触摸的因素却 是更起作用的,其中之一,便是世界经济在这时正酝酿巨大的变 化。受战争破坏的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此刻大体已经恢 复,开始真正的复兴。风起于青萍之末,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自 然感到这股微风的潜在能量,从而萌发起理论的冲动。一部分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