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雷友梧语言起源新论 21 大一些的孩子(两周岁以上)就能比较稳定地把握“语义图像”。当眼前并无苹果,而说到苹果, 或要他去找苹果时,他会去一个地方把苹果找来。这就是说,他已经把握了“苹果”这个词的 “语义图像”,也就是说,主体已经由“语音联觉”唤起“对象知觉”,即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 第四个环节是“思维理解5]。再大些的孩子在成人及环境的影响下,基于自身的发展及认识 的发展,就能在不同水平上以“思维”的形式把握物质对象,即用语言说出“苹果”是什么,什么 颜色、形状、味儿等等,这时他对“苹果”这个词的词义达到了“思维理解”的阶段,具有了一定 概括性反映。 从以上可以看出,语义的心理构成,在个体是经历了“语音联觉对象知觉语义图像一 思维理解”这个系统的建构过程。对个体来说,语义的生成也是经历这些阶段,经历这个由感 性到理性的完整过程。这就是说,人类语言的发展,也一定经历了“语义心理构成”的建构及语 义瞬间生成的同样的过程。人类语言起源,人类语言最初形态,就应该是“语义心理构成”这个 层级系统的初始环节语音联觉。即原始人为了交际,为了传递某种信息,呼喊出某个声 音,声音即联系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并意识到某种实践意义而作出反应。 这就是说,语言起源于语音联觉。 五、结论 语言起源于语音联觉.但语音只是宿音的一种,其引起的联觉与其它声音在其它动物头脑 里引起的联觉不同。语音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是实践性反应,其它声音在动物头脑里引起的 是适应性反应,如小鸡听见母鸡叫,就躲起来;马听见哨音,就去吃食;狗听见铃声,就掉口水。 这种由声音引起的感觉,我们称它为原始性声音联觉。语音引起的实践反应,我们称作认知性 语音联觉。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声音一适应性反应=原始性声音联觉=信号=动物 联觉 声音实践性反应=认知性语音联觉=符号(语言)=人 联觉 所以,确切地说,语言起源于认知性语音联觉。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关于原始语言的推论是对的:(一)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的;(二)语言是 应交际的需要产生的。所欠缺的是未能指出这个至关重要的内部机制认知性语音联觉, 所以说到语言起源时,语言的具体形态还是不明确的。现在就明确了,“认知性语音联觉”既是 语言生成时的动态功能,又是语言起源时的具体形态。 [1][法]福尔《语言学通论》,转引自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教研室编《语言学概论》,1963年铅印 本,第200页。 [2]见荆其诚主编《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联觉”条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3]参见拙文《语义的心理构成及其在话语生成与理解中的意义与作用》,载中国语文丛书《语法研究与探 索》,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页。 [4][苏]柳布林斯卡娅《儿童心理发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18页。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22页。 (责任编辑:言之)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大一些的孩子(两周岁以上) 就能比较稳定地把握“语义图像”。当眼前并无苹果 ,而说到苹果 , 或要他去找苹果时 ,他会去一个地方把苹果找来。这就是说 ,他已经把握了“苹果”这个词的 “语义图像”,也就是说 ,主体已经由“语音联觉”唤起“对象知觉”,即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 第四个环节是“思维理解”[5 ] 。再大些的孩子在成人及环境的影响下 ,基于自身的发展及认识 的发展 ,就能在不同水平上以“思维”的形式把握物质对象 ,即用语言说出“苹果”是什么 ,什么 颜色、形状、味儿等等 ,这时他对“苹果”这个词的词义 ,达到了“思维理解”的阶段 ,具有了一定 概括性反映。 从以上可以看出 ,语义的心理构成 ,在个体是经历了“语音联觉 —对象知觉 —语义图像 — 思维理解”这个系统的建构过程。对个体来说 ,语义的生成也是经历这些阶段 ,经历这个由感 性到理性的完整过程。这就是说 ,人类语言的发展 ,也一定经历了“语义心理构成”的建构及语 义瞬间生成的同样的过程。人类语言起源 ,人类语言最初形态 ,就应该是“语义心理构成”这个 层级系统的初始环节 ———语音联觉。即原始人为了交际 ,为了传递某种信息 ,呼喊出某个声 音 ,声音即联系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 ,并意识到某种实践意义而作出反应。 这就是说 ,语言起源于语音联觉。 五、结论 语言起源于语音联觉 ,但语音只是声音的一种 ,其引起的联觉与其它声音在其它动物头脑 里引起的联觉不同。语音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是实践性反应 ,其它声音在动物头脑里引起的 是适应性反应 ,如小鸡听见母鸡叫 ,就躲起来 ;马听见哨音 ,就去吃食 ;狗听见铃声 ,就掉口水。 这种由声音引起的感觉 ,我们称它为原始性声音联觉。语音引起的实践反应 ,我们称作认知性 语音联觉。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 声音 —适应性反应 = 原始性声音联觉 = 信号 = 动物 | | 联觉 声音 —实践性反应 = 认知性语音联觉 = 符号(语言) = 人 | | 联觉 所以 ,确切地说 ,语言起源于认知性语音联觉。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关于原始语言的推论是对的 : (一) 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的 ; (二) 语言是 应交际的需要产生的。所欠缺的是未能指出这个至关重要的内部机制 ———认知性语音联觉 , 所以说到语言起源时 ,语言的具体形态还是不明确的。现在就明确了“认知性语音联觉”既是 , 语言生成时的动态功能 ,又是语言起源时的具体形态。 [1 ][法]福尔《语言学通论》,转引自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教研室编《语言学概论》,1963 年铅印 本 ,第 200 页。 [2 ]见荆其诚主编《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联觉”条目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288 页。 [3 ]参见拙文《语义的心理构成及其在话语生成与理解中的意义与作用》,载中国语文丛书《语法研究与探 索》,语文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354 页。 [4 ][苏]柳布林斯卡娅《儿童心理发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年版 ,第 118 页。 [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年版 ,第 122 页。 (责任编辑 :言 之) 第 3 期 雷友梧 语言起源新论 12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