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的过程,即从生成过程、生成机制来说明语言。说明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说明的角度不一样, 一个是从静态,一个是从动态。 研究语言的起源,就应该从动态语言入手。 从动态角度说明语言,是从语音开始,基于大脑的联觉机制,激活“语义的心理构成”(即激 活“语音联觉对象知觉语义图像思维理解)。这个心理构成,就是人的实践性反映,在 语言(经由联觉机制)控制后,就是语义系统。研究语言起源为什么要从动态语言入手呢?因 为动态语言展示了语言产生的机制,同时展示了“语义的心理构成”。由于人的心理“感觉 知觉表象思维”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层级系统,因此,以心理层级系统做基础的 语义系统,不能不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层级系统。所以我们说,语言从动态方面看,是 基于脑的“联觉”机制产生的“语音联觉一对象知觉语义图像思维理解”的层级系统。 这种观点上(不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结果)与方法上(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机制、一种生成过 程,因而动态地研究语言)的彻底变革,必然导致语义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心理构成的层级系统 的呈现,为语言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初级形式。这个初级形式,就是语义层级系统的初始形态。 四、语义的生成与语言的起源 语义的生成指语音经由大脑的“联觉”机制,其意义(语义)系统在意识中的产生过程。所 有各个环节是先经由历时建构,才成为瞬间发生的。也就是“语音联觉对象知觉语义图像 思维理解”这个语义的心理构成,各个环节是经由历时建构,才成为瞬间发生的语义生成。 语言起源指语言的最初形态,即现代语言是由什么发展起来的。显然,语义的生成与语言 的起源,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先看语义环节的历时建构(以儿童为例)。 语义的心理结构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联觉”。什么是语音联觉?心理学上管一种感觉引 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叫做“联觉”。“联觉”在生理学上叫伴生感觉,或叫共感 觉,是由英语Synesthesia译过来的。有人译成“通感”,表示“感觉挪移”的意思。所谓“语音联 觉”,就是人们从对语音的感觉(对语音的听觉形象)产生对语音所代表的物质对象的感觉(可 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肌体觉的等等),也就是人们对“语音”的感觉和对语音所联系客 观事物、现象的感觉,形成为伴生感觉、共感觉,或称声义共感,即两种感觉沟通。婴儿对语义 把握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联觉”。半岁到一岁间的婴儿,对成人的谈话,或重复过多次的某些 词,如呼唤他的名字,或说“来!来!来!”,会产生某种反应,心理学上称做“回答性反应4 这种反应当然是由特定的语音引起的。婴儿是不理解语音所包含的意义的。就是说,这个阶 段的婴儿,特定的语音能引起特定的某种感觉,从而产生某种回答性反应。反过来说,某种反 映了客观意义的,从而导致某种回答性反应的感觉,是主体对特定语音的感觉引起的伴生感 觉,这就是语义结构的第一个环节“语音联觉”的产生。“语音联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 属性。紧接着,多种“语音联觉”的综合,就是“对象知觉”。“对象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反映。经 过一定阶段发展(从一岁末到一岁半),婴儿逐渐能把握“语义结构”的第二个环节对象知 觉。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学》中叙述说:“儿童满一岁,就能懂得成人说 出的某些词,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例如,有人问: ‘小猫呢?儿童就能注视小猫或转头去找小猫。”这是符合事实的,也是人们能经验到的事实。 满一周岁的孩子,当成人说“灯”,就能将视线指向“灯”,说“妈妈”、“姨”,会将视线指向妈妈、 姨。这种对词的定向反应过程,就是经由“语音联觉”(即通过特定的“语音”产生“伴生感觉” 到把握“对象知觉”的过程,即从整体上把握物质对象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语义图像”。再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的过程 ,即从生成过程、生成机制来说明语言。说明的东西是一样的 ,只是说明的角度不一样 , 一个是从静态 ,一个是从动态。 研究语言的起源 ,就应该从动态语言入手。 从动态角度说明语言 ,是从语音开始 ,基于大脑的联觉机制 ,激活“语义的心理构成”(即激 活“语音联觉 —对象知觉 —语义图像 —思维理解”) 。这个心理构成 ,就是人的实践性反映 ,在 语言(经由联觉机制) 控制后 ,就是语义系统。研究语言起源为什么要从动态语言入手呢 ? 因 为动态语言展示了语言产生的机制 ,同时展示了“语义的心理构成”。由于人的心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思维”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层级系统 ,因此 ,以心理层级系统做基础的 语义系统 ,不能不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层级系统。所以我们说 ,语言从动态方面看 ,是 基于脑的“联觉”机制产生的“语音联觉 —对象知觉 —语义图像 —思维理解”的层级系统。 这种观点上(不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结果) 与方法上 (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机制、一种生成过 程 ,因而动态地研究语言) 的彻底变革 ,必然导致语义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心理构成的层级系统 的呈现 ,为语言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初级形式。这个初级形式 ,就是语义层级系统的初始形态。 四、语义的生成与语言的起源 语义的生成指语音经由大脑的“联觉”机制 ,其意义 (语义) 系统在意识中的产生过程。所 有各个环节是先经由历时建构 ,才成为瞬间发生的。也就是“语音联觉 —对象知觉 —语义图像 —思维理解”这个语义的心理构成 ,各个环节是经由历时建构 ,才成为瞬间发生的语义生成。 语言起源指语言的最初形态 ,即现代语言是由什么发展起来的。显然 ,语义的生成与语言 的起源 ,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先看语义环节的历时建构(以儿童为例) 。 语义的心理结构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联觉”。什么是语音联觉 ? 心理学上管一种感觉引 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叫做“联觉”。“联觉”在生理学上叫伴生感觉 ,或叫共感 觉 ,是由英语 Synesthesia 译过来的。有人译成“通感”,表示“感觉挪移”的意思。所谓“语音联 觉”,就是人们从对语音的感觉(对语音的听觉形象) 产生对语音所代表的物质对象的感觉(可 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肌体觉的等等) ,也就是人们对“语音”的感觉和对语音所联系客 观事物、现象的感觉 ,形成为伴生感觉、共感觉 ,或称声义共感 ,即两种感觉沟通。婴儿对语义 把握的第一个环节是“语音联觉”。半岁到一岁间的婴儿 ,对成人的谈话 ,或重复过多次的某些 词 ,如呼唤他的名字 ,或说“来 ! 来 ! 来 !”,会产生某种反应 ,心理学上称做“回答性反应”[4 ] , 这种反应当然是由特定的语音引起的。婴儿是不理解语音所包含的意义的。就是说 ,这个阶 段的婴儿 ,特定的语音能引起特定的某种感觉 ,从而产生某种回答性反应。反过来说 ,某种反 映了客观意义的 ,从而导致某种回答性反应的感觉 ,是主体对特定语音的感觉引起的伴生感 觉 ,这就是语义结构的第一个环节 ———“语音联觉”的产生。“语音联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 属性。紧接着 ,多种“语音联觉”的综合 ,就是“对象知觉”。“对象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反映。经 过一定阶段发展(从一岁末到一岁半) ,婴儿逐渐能把握“语义结构”的第二个环节 ———对象知 觉。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学》中叙述说“儿童满一岁 : ,就能懂得成人说 出的某些词 ,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 ,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 ,例如 ,有人问 : ‘小猫呢 ?’儿童就能注视小猫或转头去找小猫。”这是符合事实的 ,也是人们能经验到的事实。 满一周岁的孩子 ,当成人说“灯”,就能将视线指向“灯”,说“妈妈”、“姨”,会将视线指向妈妈、 姨。这种对词的定向反应过程 ,就是经由“语音联觉”(即通过特定的“语音”产生“伴生感觉”) 到把握“对象知觉”的过程 ,即从整体上把握物质对象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语义图像”。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02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