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晉文字编·緒論 爲收錄對象的“文字编”,具有開創之功。 此後,臺灣地區劉彥彬先生的《晉系彝器銘文研究》一文,收集了80件銅器,時代則 提前到西周早期。該文文末也附有“文字编”。'與潘慧如先生的《晉國青銅器銘文探研》 一樣,此文亦只局限于對青銅器銘文的研究,並未涉及其他截體的文字。 近年來,大陸學者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所見有韓國學者姜允玉先生的《中山王铜 器銘文的語文學研究》、李蕊先生的《戰國晉系文字資料地域特微研究》3、蘇輝先生的《秦、 三晉紀年兵器研究》‘、王穎先生的《戰國中山國文字研究》5、李刚先生的《三晉系記容記 重銅器銘文集釋》6以及秦曉華先生的《東周晉系文字資料研究》7、董珊先生的《戰國題銘 與工官制度》,而朱力偉先生的《東周與秦兵器銘文中所見的地名》"對晉系文字也有所涉 及。 蘇輝先生的碩士論文,深入探討了三晉兵器的國別、年代、銘文書寫特點、書體結構、 銘辞格式、製造制度等。並得出一套判断三晉兵器國別與年代的標準和模式。“董珊先生的 博士論文,對晉系文字中的趙、中山、兩周銘刻做了細緻整理與研究,頗多精當論述。李剛 先生的碩士論文,是目前所見最早系統研究三晉記容記重铜器的論文。李蕊先生的硕士論 文,對晉系文字的地域特徵作了整理和探討。文中舉出了50例特殊單字和偏旁,32例特殊 合文,27例特殊詞語,有助於晉系文字的分域研究和國别的判断。秦曉華先生博士論文, 是迄今收集東周晉系材料最爲全面的文章。該文“重點研究晉系侯馬盟書、兵器、彝器、 璽印等文字資料”“,探討了東周時期晉系文字的地域特點、職官、官府機構、度量衡 制度等等。2 此外,學者們涉及三晉文字的罩篇論文對於三晉文字研究的發展也有卓越的貢獻。 正是這些研究,不断地推動著三晉文字研究的進步。 综上,近二十年來,三晉文字研究不断升溫,相開的文字编也早已問世。然而不可否認 的是,上述晉系文字编在時代和材料方面均有局限性,很難體現戰國文字形體多變的特點及 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字编距今己有一段時間,無法反映近幾年三晉文字的研究成 果。换句話說,迄今爲止,尚未出现以文字編的形式,對春秋晚期到戰國末年這段時間的二 晉文字進行綜合整理和總結的論著。3可見,以文字编的形式,對三晉文字研究的現有成果 作一次全面的整理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本文窝作的初衷。 下面,根據不同的文字書寫材料,對三晉文字近五十年來的研究作一個簡單的回顧與概 述。本論文是文字編,所以,我們主要著重於文字的討論,且一般只選取典型例子進行概述。 【到彦彬:《晉系彝器銘文研究》,(嘉灣)國立暨南大學硕十學位論文(導師:孔仲溫、汪中文)·001 年。 2姜允玉:《中山王銅器銘文的語文學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唐鈺明),2001年。 3李蕊:《戰國管系文字資料地域特微研究》,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導師:陳偉武),2002年。 4蘇辄:《秦、三晉紀年兵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硕士學位論文(導師:李學勤),2002 年。 5王穎:《戰國中山國文字研究》,華束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威克和),2005年。在這裡需要指出 的是,王穎博士並不認爲中山國文字應該歸到三管系,而應該獨立開來。中山國文字確實特點明類,但是 爲研究方便,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削分將中山國文字都爲三香饱图。 6李刚:《三管系記容記重铜器銘文集釋》,吉林大學硕士學位論文(導師:吳振武),2005年 ?秦晓華:《束周晉系文字資料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導師:陳偉武),2008年。 8董珊:《戰國题銘與工官制度》,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導師:李零),2002年。 9朱力偉:《束周與秦兵器铭文中所見的地名》,吉林大學硕士學位論文(導師:吳振武),2004年。 0蘇輝:《秦、三管紀年兵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硕士學位論文(尊師:李學勤),2002 年,6真。 1秦晓華:《束周晉系文字資料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導師:陳偉武),2008年,5頁。 ?據悉,安徽大學限道升先生將對侯馬盟書文字進行研究。参看聚道升:《(侯馬盟曹文字研究)闲题報告》, 《科技信息》2008年第16期。 3據了解,北京師鲍大學沈之傑博士也在進行三晋文字研究,其形式與秦潘慧如先生的類似,可惜迄今尚 未見到沈先生大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