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一)、石器 本文所說的石器主要是指侯馬、溫縣及沁陽盟書,當然還包括中山刻石和傳世的一件石 磬。下文以盟書爲主進行討論,附帶介紹中山刻石文字。 1、侯馬和溫縣盟書的年代問題 第一,侯馬盟書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侯馬東周古城組東南發現了二百多個東周時期的祭祀坑, 在一些坑内發現了大量有字石簡、玉塊和玉片。數量多達五千餘件,其中可認讀的有六百餘 件,是完整而又系統的盟辭。1 侯馬盟書的年代問题一直是學術界予論的一個焦點。目前,學術界主要有“春秋晚期 說”2和“戰國說”3兩種意見。 張頷先生在《侯馬盟書叢考》一文中,根據史書對春秋晚期晉國各方勢力的爭權鬥爭, 尤其是對趙氏宗族内部的派系鬥爭的記載,認爲盟書中的“子趙孟”即趙簡子趙鞅,盟書反 映的是趙簡子與趙午之間鬥爭的歷史事件。據曆法,侯馬盟書的年代在周敬王二十四年即公 元前496年之後。4《侯馬盟書》則根據一六:三所記的“十又一月甲寅朏,乙丑”的話, 把年代定在晉定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95年。5 主張“戰國說”的學者認爲,盟書中的“嘉”是趙嘉,是主盟人,即史書中的趙桓子: 盟書中的“尼”即趙献子。其曆日當屬於戰國時候。 李學勤先生提出了春秋戰國兩種年代的説法。他認爲侯馬盟書第16坑的年代當在晉定 公十七年,而其它盟書的年代則在公元前470年前後。7朱鳳瀚先生則把盟書年代定在公元 前490年後至公元前454年之間。8 對於“戰國說”,主張“春秋晚期說”的學者給予了有力的反駁。其理由歸納起來主要 有以下幾點: (1)、自襄子北遷之後,趙氏勢力範圍已在中牟、代、邯鄲一帶,不在盟書出土地晉故 都新田。當時新田及曲沃屬晉公室,而其周圍地區已爲韓、魏所控制。(2)、無法確定盟書 中的“嘉”、“章”等人是否就是趙桓子嘉和趙敬侯“章”,盟書亦與武公無關。(3)、所 謂的“趙尼”、“趙化”乃釋讀之誤,與趙默子浣和“趙稷”無涉。(4)、從盟醉中的“邯 鄲”、“中行寅”、“韓子”等詞來看,侯馬盟書與趙鞅有關。(5)、同出的兩件玉戈及祭 祀坑填土中的陶器的時代屬於春秋時期,可作旁證。 其實“春秋說”最直接的證據來自盟辭本身。《侯馬盟書》一O五:一有“出内(入) 于中行寅…之所”的話,而一O五:二也有“…口出内(入)于中行寅及邮(比)… ·張额:《侯馬東周遺址發现晉國朱書文字》,《文物》1966年第2期 2長甘(張頷):《侯馬盟書叢考》,《文物》1975年第5期。李裕民:《我對侯馬盟書的看法》,《考古》1973 年第3期。黄盛璋:《關於侯馬盟書的主要間题》,《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馮時:《侯馬盟書與溫縣盟 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2期。周鳳五:《侯馬盟書年代問题重探》,《中國文字》新十九期,1994年, 111-135頁。程峰:《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殷都學刊》,2002年第4期。趙世綱、趙莉:《溫縣盟書的曆 朔研究》,艾蘭、邢文主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203-204頁。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 跟领,陶正刚,跟守中:《侯馬盟書》(增打本),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73-76頁。 3郭沫若:《侯馬盟書試探》,《文物》1966年第2期。陳萝家:《束周盟誓與出土截書》,《考古》1966年第 5期。唐蘭:《侯馬出土香國趙嘉之盟載書新釋》,《文物》1972年第8期。高明:《侯馬載書盟主考》,《古 文字研究》第一朝,中華書局,1979年,103-115頁。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2002年 第8期。 4長甘(張额):《侯馬盟書叢考》,《文物》1975年第5期。 5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會:《侯馬盟書》,文物出版社,1976年,74-77頁。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張领, 陶正刚,張守中:《侯馬盟書》(增訂本),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76真。 6所謂的“尼”乃“弧”字,詳下文。 7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4-35頁,316真。李學勤:《侯馬、溫縣盟書 曆朔的再考察》,《華學》第三輯,1998年,165-168真。 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506頁。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