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晉文字编·绪論 之所”這樣的句子。“中行寅”是晉定公時人。顯然,此時“中行寅”尚在普,所以晉人均 可較爲容易的“偷出入于”“中行寅之所”。有學者指出,侯馬各類“盟書雖有埋入早晚區 別,卻顯然不會相隔太久”,而且坑105與“其他諸坑時間亦是相近的”。這對“春秋晚 期說”是最爲有利的。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侯馬盟書雖然是趙氏組織的盟誓,但名義上應該還是晉國主辦 的,畢竞趙氏還僅是晉國卿大夫之一。所以盟辭中要求參盟人不讓敵人再次進入“晉邦之 中”而非“趙地之中”。2這就是說,當時主盟人和與盟者均是以“晉國人”的身份而不是以 “趙國人”或“趙邦人”的身份参加盟誓的。這是時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他們的共主是管 國君主。所以,“春秋晚期說”當可信從。 第二,溫縣盟書 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考古人員在河南溫縣東周盟誓遺址發現土坑(坎)一百二 十四個,有十六坑出土書寫盟辞的石片,共發掘出了万餘片盟書,由於數量太多,所以只發 表了一號坎的材料。3 溫縣盟書年代的問題也存在“春秋晚期”4和“戰國”5兩種意見 整理者指出,出土這批盟書的坑有互相打破的現象,證明這批盟書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埋 入地下的。但盟書形制和盟辭用語大體相似,所以年代相距不致太遠。根據“十五年十二月 乙未朔,辛酉”的紀年推算,“溫縣一號坎所出盟書的紀年大體可以定在晉定公十五年十二 月二十七日。依照董作實《中國年曆總譜》换算則爲公元前497年1月16日”。盟書的盟主 則是韓簡子。6 “戰國說”的學者也根據曆法,推算出溫縣盟書年代在公元前431年。7 我們認爲,溫縣盟書的年代當在春秋晚期。 從盟書内容和體例上看,溫縣盟書和侯馬盟書有許多相似之處。馮時先生曾指出:“在 己發表的溫縣盟書資料中共出現十三個人名,其中九個見於侯馬盟書,即宋、午、黑、趠、 可、程、興、喬、猷(醜)。”8可見,“溫縣盟書與侯馬盟書的年代相近”。9目前,上述 觀點已是翠術界的共識。因此,割裂侯馬和溫縣盟書的關係,獨立看待红何一批盟書都是不 恰當的。侯馬盟書的年代既然是春秋晚期,那麽,溫縣盟書的年代亦當與之相近。 2、主盟者間题 主盟者問题與年代周题是密切相關的 下面先探討侯馬盟書的主盟者問题。 關於侯馬盟書主盟者的意見分爲“國君說”和“卿大夫說”兩種。主張“國君說”的, 又可分爲兩種情况第一是趙國國君“趙敏侯章說”9第一是晉國國君說,即“晉景公說” Ⅱ、“晉敬公說”或“晉幽公說”1及“管定公說”2。 ·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505頁。 2魏克彬:《侯馬和溫縣盟書中的岳公》,《紀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集》,65頁。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系束周盟誓遺址一一號坎發掘简報》,《文物》,1983年第3期。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縣束周盟誓遺址一號坎發掘筒報》,《文物》,1983年第3期。周鳳五:《侯馬 盟書年代問题重探》,《中國文字》新十九期,1994年,126頁。趙世綱、趙莉:《溫縣盟書的曆朔研究》, 艾蘭、邢文主编《新出筋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201-202頁。 3白光琦:《溫縣盟書的年分》,《史學月刊》1984年第4期。馮時:《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考古與文物》, 1987年第2期。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2002年第8期。 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縣来周盟誓遵址一號坎發掘簡報》,《文物》1983年第3期。 1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2002年第8期。 8馮時:《侯馬盟曹與溫縣盟書》,《考占與文物》,1987年第2期。 9周鳳五:《侯馬盟書年代問题重探》,《中國文字》新十九期,1994年,126頁。 0郭沫若:《侯馬盟書試探》,《文物》1966年第2期。 Ⅱ李裕民:《我對侯馬盟書的看法》,《考古》1973年第3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