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至於“卿大夫說”也存在分歧,主要有“趙鞅說”3和“趙桓子嘉說”4 現在看來,侯馬和溫縣盟書的年代是確定的,那麽,“趙敬侯章說”、“晉敬公說”、 “晉幽公說”、“趙桓子嘉說”及“晉景公說”都是不能成立的 至於“晉定公說”也是不對的。 提出“晉定公說”的江村治樹先生認爲,第一,侯馬盟書盟誓之所可能是晉國郊祭的場 所,卿大夫在此祭祀的可能性很小。第二,據《左傳》,大夫盟誓通常在大夫宗廟或者社舉 行,而不在國有的祭祀場舉行。所以侯馬盟書主盟者是“晉定公”。5其實這個看法是錯誤 的。第一,侯馬盟書盟誓之所是否就是晉國郊祭場所,尚需更多材料證明,就連江村氏本人 也承認自己的觀點僅僅是“推测”擺了6。至於第二個理由,他在文章中也指出,先秦有大 夫在國有的祭祀場舉行盟誓的例子。所以,他的第二個理由亦不可靠。 對江村氏觀點最不利的是侯馬盟書的盟辭内容。在侯馬盟書中,出現有“處(吾)君其 明吸(殛)硯(視)之,麻(摩)夷非(彼)是(氏)”這樣的話。“虑(吾)君”當理 解爲“我的君主”。如果盟書是晉國國君之物,那身爲國君的自己尚要“吾君”來懲罰背盟 者,讓人費解。 下面來看“趙鞅說”。對這一說法最不利的,是趙簡子名“鞅”不名“嘉”,9所以盟 書無法與典籍對應。李學勤先生則提出一個折中的看法。他認爲,盟誓中還有一個最高的人 物,是他指派“嘉”帶領眾大夫進行盟誓,因此盟書中的“嘉”是事實上的主盟者,是少年 時的趙嘉,後來的桓子:而盟書中的“無恤”,則是趙襄子無恤。0這個觀點也並非沒有疑 問的。最起碼需要解釋趙鞅本人爲何不參與盟誓以及爲什麽主持盟誓的不是太子無恤這雨個 問題。 侯馬盟書的主盟者問题紛繁複雜,我們只能期待更多材料的出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 的,即其主人是趙氏,而非晉國國君。 至於溫縣盟書的盟主間题,學術界也存在分歧。 溫縣盟書發掘者認爲,溫縣盟書主盟者是韓氏宗主,很可能是韓簡子不信。"不少學者 從之。12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的。馮時先生就把溫縣盟書定爲趙獻侯之物。· I陳夢家:《東周盟誓與出土載書》,《考古》1966年第5期。 2江村治樹:《侯馬盟書考》,《文物季刊》1996年第1期。江村治樹:《侯馬古城群和盟誓遺址的開係》,《汾 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孕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48頁。 3長甘(張领):《侯馬盟書叢考》,《文物》1975年第5期。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文物出 版社,1976年,68頁。趙世綱、羅桃香:《論溫縣盟書與侯馬盟書的年代及其相互開係》,《汾河灣:丁村 文化园否文化考古學術研衬食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52-161直。 4唐蘭:《侯馬出土晉國趙嘉之盟藏書新釋》,《文物》1972年第8期。高明:《侯馬載書盟主考》,《古文字 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103-108頁。馮時:《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 第2期。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2002年第8期。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 古籍出版社,2004年,507页。 5江村治樹:《侯馬盟書考》,《文物季刊》1996年第1期。江村治樹:《侯馬古城群和盟誓遺址的開係》,《汾 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孕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47-148頁。 6江村治樹:《侯馬古城群和盟誓遺址的脚係》,《汾河灣:丁村文化與管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 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50頁。 7江村治樹:《侯馬盟書考》,《文物季刊》1996年第1期。 8對於“吾君”是在世之君還是先君,學術界尚存爭論。参看魏克彬:《侯馬和溫縣盟書中的岳公》,《紀念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65頁,註釋53,2008年,長春。我們傾向 于前者。先秦典籍中,“吾君”一般指在世之君,且均是單數。至於“先君說”,晉國先君聚多,盟書的 “吾君”,在文意上無法概括所有晉國的“先君”,更無法指代某位“先君”,另外,先秦典籍凡是提到 逝世之君主,均言“先君”。可見,“先君說”不可信。 9黄盛璋:《關於侯馬盟書的主要問题》,《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 o李學勤:《侯馬、温縣盟書曆朔的再考察》,《華學》第三集,1998年,167頁。 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縣束周盟誓遺址一號坎發掘筒報》,《文物》1983年第3期。 2趙世细、羅桃香:《論溫縣盟書與侯馬盟書的年代及其相互開係》,《汾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 研討合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56-158頁。程峰:《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股都學刊》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