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晉文字编·緒論 據上文分析,溫縣盟書的年代當在春秋晚期。故其盟主是韓簡子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溫縣盟書的盟辭也能證明這一點。溫縣盟書有“奉事丌(其)宝(主)竣(竣)”之語, 這裡的“竣”據學者考證即韓簡子不信。2 衆所周知,侯馬和溫縣盟書關係密切,兩批盟書的歷史大背景相同,年代相近。侯馬盟 書中的“中行寅”是春秋晚期人。據《晉世家》、《趙世家》,與“中行寅”同時的韓氏主政 者乃韓簡子。可見,溫縣盟書的盟主可能即韓簡子不信。 3、盟書字詞問題 上文對侯馬、溫縣盟書的年代問題作了簡述,下面來看盟書用字特點以及字詞的釋讀情 况。 第一,用字特點 張頷先生歸納出侯馬盟書的四個用字特點:(一)、“邊旁隨意增損”,(二)、“部位游 移,繁簡潍側”,(三)、“義不相干,濫爲音假”,(四)、“隨意美化,信筆涂點”。3張 守中先生曾作過舉要性的統計,比如“心”字有5形,“永”字有6形,“而”字有11形, “定”字有14形,“鑿”字有15形,“從”字有16形,“德”字有17形,“盡”字有 18形,“事”字有21形,“者”字有28形,“復”字有54形,“敢”字有92形,“嘉” 字多達110形。4 溫縣盟書也有類似的情况。如“恐”字,就有“您”、“懋”、“認”等形,“賊” 字也有“戴”、“戰”、“戢”等異體。跟侯馬盟書比較起來,溫縣盟書文字筆畫增損、 偏旁變動不居的現象同樣嚴重,通假的例子也隨處可見,如大量用“則”假借爲“賊”。把 字形美化在溫縣盟書中也表現得特别突出。如“中”字就有“电”“電”“卡。“ 等多種形體,跟侯馬盟書相比,溫縣盟書的這些“中”字更體現出隨意增損與變化的特點。 可見,這兩批盟書的“‘文字異形'現象相當嚴重”5。 第二,文字釋讀舉要 對盟書文字的釋讀,尤其是一些關鍵字的釋讀都有一個發展過程,下面我們辣選典型例 子略作概括。 (1)、“岳(辙)”字 在侯馬盟書中,討論最多,爭議最大是“不(丕)顯光公”中的“光”字,此字亦見於 溫縣盟書。對於這個字,以往有“管”6、“出”7、“頃”8、“敬”1幾种釋法。 2002年第4期。趙世網、趙莉:《溫縣盟書的唇朔研究》,《新出筒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99-201 頁。王星光:《溫縣盟書》,《檔案管理》2005年第3期。 【馮時:《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2期。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 2002年第8期。 2趙世網、羅桃香:《論温縣盟書與侯馬盟書的年代及其相互關係》,《汾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 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157頁。趋世綱、趙莉:《溫縣盟書的曆朔研究》,《新出简 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99-201頁。 張领:《侯馬盟書叢考續》,《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巾苹書局,1979年,9899頁。 4張守中:《論盟書書法藝術》,《汾河灣:丁村文化與管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1996年,175頁。 5何琳儀:《戰厨文字通論》(訂補),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140頁。 6唐蘭:《侯馬出土晉國趙嘉之盟栽書新釋》,《文物》1972年第8期。參看:《“侯馬盟書”注釋四種》,《文 物》1975年第5期。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會:《侯馬盟書》,文物出版社,1976年,40真。張额:《侯馬盟 書叢考續》,《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78-103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縣東周 盟誓遺址一號坎發掘简報》,《文物》1983年第3期。 7高明:《侯馬戴曹盟土考》,《占文字研究》第一蛆,中華書局,1979年,103-115頁。 8吳振武:《釋侯馬盟書和溫縣盟書中的“茁公”》,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 南京大學。吳振武:《關於温縣盟書中的“出公”》,艾蘭、邢文主编:《新出簡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 年,206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