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侯馬盟書的“晉”字作“些”、“些”、“慈”、“丝”等形“出”字一般作“业”、 “心”、“少”、“业”等形,與“出”字區别明顯,可見,不管把“出”字釋作“晉”還 是“出”在字形上均存在較大的問题。2 2008年,在中國古文字成立30周年年會上,魏克彬先生把這個字改釋爲“岳”。 魏克彬先生指出,在未發表的溫縣盟書中,有三片盟書處在“茁”字位置的那個字的 寫法,與其它“苗”字的寫法完全不同。該字(下文用▲表示)上部有一對對稱的偏旁, 與《說文》的“狄”字最爲接近。只是《說文》的“犹”字兩個“犬”旁都朝左而不對稱。 ▲字下部近於《說文》的“言”或“音”字。《說文》“狄”部有“獄”字,除上部不對稱 外,與溫縣盟書的▲字完全一致。金文中的“獄”字作 (《集成》4293“六年召伯 虎簋”)、 (《集成》4340“蔡簋”)、:繇, (《集成》4469“塑盟”)等形,與 ▲字極近。可見,▲字就是“狱”字,在盟書中假作“嶽”。據傳抄古文中的“岳”字寫法, 可確定“前”即“岳”字。3 由此可知,“出公”就不會是公元前六世紀到三家分晉時任何一位晉國先公或周先君 謐號。4 據屈萬里的《岳義稽古》一文對“岳”字的解釋,結合文默記載古人對山的崇拜和對山 河的祭祀這些事實,魏克彬先生認爲“茁(岳)公”是指某座山,是人格化的自然神,“大 冢”也是指“山”。而當時管國的“岳”,可能就是今天的太岳山(霍山)。那麽,這兩批 盟書中的“岳”自然也是指太岳山。5 現在看來,在沒有更多的材料公佈之前,將“”釋作“岳”字最爲可信。尤其是魏 克彬先生所引的傅抄古文中的“岳”字,分别作“必。(《汗简》華岳碑入、“遂。 (《古文 四聲韻》華岳碑)形,與盟書中的“苗(岳)”字形體相近,也是將“茁”釋爲“岳”的 積極證據。 (2)、“弧”字 在侯馬盟書的政敵中,有一個人名作“趙△”或“肖(趙)△”。△字形較多,主要作: 存。、代”、补。、软。、什。、体、“经等,封此字的释讀可謂樂 説紛紜。張頷先生曾作過總結,指出計有“化”、“北”、“尼”、“弜”、“并(屏)” 等多種説法。6高明先生在《侯馬盟者盟主考》一文的正文中,把“存”字釋作“化”。但 在附錄裹,根據李學勤、裘錫圭、郝本性三位先生的意見,把此字改釋爲“弧”或“狐”。 【馮時:《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考古》,2002年第8期。 2參看張領:《侯馬盟書叢考續》,《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78-103頁。高明:《侯馬截 書盟主考》,《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103-115頁。 3魏克彬:《侯馬和溫縣盟書中的岳公》,《纪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集》,53-55頁,2008年,長春。 4魏克彬:《侯馬和溫縣盟書中的岳公》,《紀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集》,50頁,2008年,長春。 5魏克彬:《侯馬和溫縣盟書中的岳公》,《紀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集》,59-64頁,2008年,長春。 6張領:《侯馬盟書叢考續》,《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79頁。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