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五月拍打如翼的鲜亮绿叶 忆中。在全诗看似阴郁的死亡意象的背后,我们 如新织的纤美丝绸,邻人是否会问 仍能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待死 “他过去是否一向注意到这番景象?” 亡的泰然与淡定。 当刺猬蹑足潜踪,穿过草坪, 五、结语 人们是否会说,“他曾为保护这些无辜生灵 随着哈代的诗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 努力奋斗, 作品的认识也在日趋加深。曾经为哈代扣上悲观 然而却无所成就,而今他已阖然长逝。” 主义帽子的片面断言也受到了质疑。颜学军先生 倘若听说我终于仙逝,他们会倚门而立 在其著作°代诗歌研究》中提到,“哈代不是一 仰望冬日夜空的繁星熠熠 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位对人生悲剧性和可能存 那些从此不见的人是否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在的希望有充分认识的作家12”。他的诗歌 “他对这些奥秘还有些见地。” 中有着一种深沉的乐观主义倾向12”。张中载 当丧钟在黑暗中为我哀鸣 先生在瓴马斯·哈代一思想与创作》中说道 微风轻拂,钟声嘎然而止 在日记、论文和诗作中所表达的对未来的希望 旋即又轰然响起,仿佛是又一轮哀乐开始 和憧憬、对人所寄予的厚望、对人在逆境中奋斗 “他再也听不见了,可从前他不也注意这样的顽强精神的歌颂,都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悲 的事?” 观主义者,尽管他身上的确有哀伤的灰色情绪” (刘守兰译) 诚然,我们不能因为哈代诗歌中描述的一些 在诗中,死亡的意象反复出现,“在惶恐中阴郁的画面而妄断他就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对 走完一生”,“在黄昏中安息”,“在黑夜中离位作家深入的了解,必须通过解读他的所有作 去”,“仙逝”,“丧钟为我哀鸣”以及象征着死神品,才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结论。哈代不是一位 的苍鹰都让读者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然而,与盲目乐观,一路高歌生活美好的诗人,他向读者 之相对应的则是与生活相关的意象:“五月的绿展示了自然的残酷,爱情的缺失及战争的荒诞只 叶”让人想起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蹑足潜踪是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 的刺猬”则让我们体察到诗人对动物的喜爱之要勇于去承担生活的重负。对于哈代来说,生命 情。从第一节中的阳光明媚,到黄昏,再到黑不仅仅是幸福与快乐,也有彷徨和痛苦,生活让 夜,从五月的春光到冬日的夜空,诗人描绘了人人爱,也让人痛,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怀 生从年少青春到中年沧桑再到垂垂暮年的历程。抱希望,坚强地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诗人在写死亡的同时也在写人生。生死交替是大 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死与生既对立又统一,一参考文献 个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虽1哈代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M飞白,吴笛 然每个诗节的开头都展示了一幅死亡的意象,但 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 在结尾处,通过邻人之口,我们却看到一个卸去[2]王洪涛,试论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意识[J东北林 “诗人”,“小说家”光环的栩栩如生的哈代,他 业大学学报,1989,(17) 鞠玉梅,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J]山东外语 既是一个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对 动物充满怜悯之情的人,同时还是一位宇宙奥秘 教学,1995,(2) 的探索者。哈代是以一个已逝之人的角度来追忆4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2 自己一生的意义。“这首诗,是一首奇特的乐观[51颜学军,哈代诗歌研究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主义之作,与其说是关乎死亡,不如说是关于生 命的种种可能性”。纵使“今世”的大门已无情6] C leant Brooks, Robert Penn W arren Understandng 地锁上,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但自然仍是一派欣 欣向荣,而诗人也与自然融为一体活在邻人的记五月拍打如翼的鲜亮绿叶 , 一如新织的纤美丝绸 , 邻人是否会问。 “他过去是否一向注意到这番景象 ?” ⋯⋯ 当刺猬蹑足潜踪 , 穿过草坪 , 人们是否会说 , “他曾为保护这些无辜生灵 努力奋斗 , 然而却无所成就 , 而今他已阖然长逝。” 倘若听说我终于仙逝 , 他们会倚门而立 , 仰望冬日夜空的繁星熠熠 , 那些从此不见的人是否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 “他对这些奥秘还有些见地。” 当丧钟在黑暗中为我哀鸣 , 微风轻拂 , 钟声嘎然而止 , 旋即又轰然响起 , 仿佛是又一轮哀乐开始。 “他再也听不见了 , 可从前他不也注意这样 的事 ?” (刘守兰 译 ) 在诗中 , 死亡的意象反复出现 , “在惶恐中 走完一生 ”, “在黄昏中安息 ”, “在黑夜中离 去 ”, “仙逝 ”, “丧钟为我哀鸣 ”以及象征着死神 的苍鹰都让读者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然而 , 与 之相对应的则是与生活相关的意象: “五月的绿 叶 ”让人想起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 “蹑足潜踪 的刺猬 ”则让我们体察到诗人对动物的喜爱之 情。从第一节中的阳光明媚 , 到黄昏 , 再到黑 夜 , 从五月的春光到冬日的夜空 , 诗人描绘了人 生从年少青春到中年沧桑再到垂垂暮年的历程。 诗人在写死亡的同时也在写人生。生死交替是大 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 , 死与生既对立又统一 , 一 个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虽 然每个诗节的开头都展示了一幅死亡的意象 , 但 在结尾处 , 通过邻人之口 , 我们却看到一个卸去 “诗人 ”, “小说家 ”光环的栩栩如生的哈代 , 他 既是一个热爱自然 , 观察自然的人 , 也是一个对 动物充满怜悯之情的人 , 同时还是一位宇宙奥秘 的探索者。哈代是以一个已逝之人的角度来追忆 自己一生的意义。“这首诗 , 是一首奇特的乐观 主义之作 , 与其说是关乎死亡 , 不如说是关于生 命的种种可能性 ”。纵使 “今世 ”的大门已无情 地锁上 , 人生就此戛然而止 , 但自然仍是一派欣 欣向荣 , 而诗人也与自然融为一体活在邻人的记 忆中。在全诗看似阴郁的死亡意象的背后 , 我们 仍能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待死 亡的泰然与淡定。 五、结语 随着哈代的诗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对其 作品的认识也在日趋加深。曾经为哈代扣上悲观 主义帽子的片面断言也受到了质疑。颜学军先生 在其著作 《哈代诗歌研究 》中提到 , “哈代不是一 个悲观主义者 , 而是一位对人生悲剧性和可能存 在的希望有充分认识的作家[ 5 ] ( P124) ”。“他的诗歌 中有着一种深沉的乐观主义倾向[ 5 ] ( P126) ”。张中载 先生在 《托马斯 ·哈代 —思想与创作 》中说道 , “他在日记﹑论文和诗作中所表达的对未来的希望 和憧憬﹑对人所寄予的厚望﹑对人在逆境中奋斗 的顽强精神的歌颂 , 都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悲 观主义者 , 尽管他身上的确有哀伤的灰色情绪 ”。 诚然 , 我们不能因为哈代诗歌中描述的一些 阴郁的画面而妄断他就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对一 位作家深入的了解 , 必须通过解读他的所有作 品 , 才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结论。哈代不是一位 盲目乐观 , 一路高歌生活美好的诗人 , 他向读者 展示了自然的残酷 , 爱情的缺失及战争的荒诞只 是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 , 要勇于去承担生活的重负。对于哈代来说 , 生命 不仅仅是幸福与快乐 , 也有彷徨和痛苦 , 生活让 人爱 , 也让人痛 , 只有明白这一点 , 我们才能怀 抱希望 , 坚强地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献: [ 1 ] 哈代. 梦幻时刻 —哈代抒情诗选 [M ]. 飞白 , 吴笛 译. 北京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1992. [ 2 ] 王洪涛. 试论托马斯 ·哈代的悲剧意识 [J]. 东北林 业大学学报 , 1989, (17). [ 3 ] 蘜玉梅. 试论托马斯 ·哈代的伤感诗 [ J]. 山东外语 教学 , 1995, ( 2). [ 4 ]刘守兰. 英美名诗解读 [M ].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 2002. [ 5 ] 颜学军. 哈代诗歌研究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 2006. [ 6 ] Cleanth Brooks, Robert Penn W 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 [M ].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 , ·98·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9卷 esearch P 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