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工程科学学报,第44卷,第X期 are introduced.The study provide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processes,revealing the meso-causes affecting flow,clarifying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and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seepage mechanics. KEY WORDS porous media;mesoscopic flow;interface effect;micro force;pore network model 多孔介质广泛存在于地下岩石、生物仿生和 来多孔介质内细观流体的流动机制的完善和工程 工程材料中,但由于多孔介质内孔隙微小、复杂且 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中流体(液体和气体等)的流动理论尚不完善, 1 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研究的历史回顾 使得大量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问题亟需解决, 如页岩油气开发、土壤渗流、人体毛细管网络和碳 多孔介质中细观尺度流动所基于的影响因素 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等.目前研究人员 与宏观流动不同,主要差别表现在非线性渗流、连 大都将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尺度划分为细观尺 续介质假设条件、微尺度效应和表界面微观力,由 度(特征长度=10nm~1mm)和宏观尺度(心1mm) 于不同研究者在研究条件和实验方法等选取上的 两种l-.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 不同,其结果也各有差异2关于细观尺度的流 mechanical system,MEMS)、3D模型打印技术、原 动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芯片式制冷器”] 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面 和“色谱仪”的工作中就引起了部分研究者们的 力仪(Surface force apparatus,.SFA)、显微离子测速 关注,他们起先研究的是关于气体在微管道内的 (Micro/Nan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Micro/ 流动吼:80年代后,一些学者对微尺度下的液体流 Nano PIV)、岩心重构和孔隙网络仿真模拟等技术 动问题也有所关注,但由于液一液/液-固间微观力 的诞生和不断进步,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理论 作用的存在,使其力学特性更加复杂6,90年代 在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对细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被应用于微流动的实验和模 观尺度下的多孔介质内流动理论及其相互之间耦 拟,以研究微观尺度下界面作用对流体运动规律 合作用的研究现已成为石油工程、地质学、地下 的影响718剧:随着21世纪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 水水文学和生物渗流等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 展,针对多孔介质中微流动的研究更加火热,如各 课题 种微观力对多孔介质中微流动的影响叨、利用分 石油工程领域对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理论的 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手段研究微流 研究主要是针对宏观尺度下的流动,其基本假设 动过程中的界面现象Po、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条件是连续介质场1但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 Boltzmann method,LBM)和多孔介质网络模型的 的成功,石油开发过程中多孔介质中流动特征尺 重构模拟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问题等2-2) 寸不断减小,由宏观(Macro scale)逐步转向细观 1.1理论分析 (Meso scale),特别是纳微米孔隙(如超低渗、页岩/ 流体流动的理论描述,需要明确正确可解的 致密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等)-】因此,随着大家对细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边界条件2.1856年达西 观尺度的多孔介质越来越感兴趣,关于细观流体 定律(Darcy law)的提出为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 力学的发展将面临很多全新的挑战,比如如何修 题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如在石油工程中达西 正宏观动力学方程和边界条件以适应细观流动问 定律是油气在岩石孔隙中流动的基本场方程25-2刃. 题的研究,在细观尺度下如何解释多孔介质内流 2002年Civan2利用努森数(Knudsen number,Kn) 体流动机制,以及如何构建考虑微观力作用的孔 的范围,将气体流动分为连续流、滑移流、过渡流 隙网络模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去探索610 和自由分子流,横跨多个特征尺寸且有相应的流 本文致力于关注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理论的发展现 动基本方程,如图1所示四本部分主要介绍在修 状与应用前景,提出了当前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理 正细观尺度流动中的基本场方程和边界条件时所 论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科学问题,综合分析了针对 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多尺度效应、流体微可压缩 目前石油工程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与之对 性、界面效应和微观力等 应的多孔介质中细观流动理论的研究进展,同时 多孔介质细观流动中的“尺度效应”十分明显, 介绍了本课题组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以期为未 由宏观尺度(>1mm)到细观尺度(=1nm~1mm)are  introduced.  The  study  provide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processes,  revealing  the meso-causes affecting flow, clarifying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seepage mechanics. KEY WORDS    porous media;mesoscopic flow;interface effect;micro force;pore network model 多孔介质广泛存在于地下岩石、生物仿生和 工程材料中,但由于多孔介质内孔隙微小、复杂且 其中流体 (液体和气体等) 的流动理论尚不完善, 使得大量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问题亟需解决, 如页岩油气开发、土壤渗流、人体毛细管网络和碳 纳米管 (Carbon nanotube,CNT) 等. 目前研究人员 大都将多孔介质内流体的流动尺度划分为细观尺 度 (特征长度 l=10 nm~1 mm) 和宏观尺度 (l>1 mm) 两 种 [1−2] . 随 着 微 电 子 机 械 系 统 (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3D 模型打印技术、原 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表面 力仪 (Surface force apparatus,SFA)、显微离子测速 仪 (Micro/Nan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Micro/ Nano PIV)、岩心重构和孔隙网络仿真模拟等技术 的诞生和不断进步,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理论 在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对细 观尺度下的多孔介质内流动理论及其相互之间耦 合作用的研究现已成为石油工程、地质学、地下 水水文学和生物渗流等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 课题[3−5] . 石油工程领域对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理论的 研究主要是针对宏观尺度下的流动,其基本假设 条件是连续介质场[6] . 但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 的成功,石油开发过程中多孔介质中流动特征尺 寸不断减小,由宏观(Macro scale)逐步转向细观 (Meso scale),特别是纳微米孔隙(如超低渗、页岩/ 致密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等)[7−8] . 因此,随着大家对细 观尺度的多孔介质越来越感兴趣,关于细观流体 力学的发展将面临很多全新的挑战,比如如何修 正宏观动力学方程和边界条件以适应细观流动问 题的研究,在细观尺度下如何解释多孔介质内流 体流动机制,以及如何构建考虑微观力作用的孔 隙网络模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去探索[6, 9−10] . 本文致力于关注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理论的发展现 状与应用前景,提出了当前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理 论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科学问题,综合分析了针对 目前石油工程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与之对 应的多孔介质中细观流动理论的研究进展,同时 介绍了本课题组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以期为未 来多孔介质内细观流体的流动机制的完善和工程 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研究的历史回顾 多孔介质中细观尺度流动所基于的影响因素 与宏观流动不同,主要差别表现在非线性渗流、连 续介质假设条件、微尺度效应和表界面微观力,由 于不同研究者在研究条件和实验方法等选取上的 不同,其结果也各有差异[11−12] . 关于细观尺度的流 动问题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芯片式制冷器” [13] 和“色谱仪” [14] 的工作中就引起了部分研究者们的 关注,他们起先研究的是关于气体在微管道内的 流动[15] ;80 年代后,一些学者对微尺度下的液体流 动问题也有所关注,但由于液−液/液−固间微观力 作用的存在,使其力学特性更加复杂[16] ;90 年代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被应用于微流动的实验和模 拟,以研究微观尺度下界面作用对流体运动规律 的影响[17−18] ;随着 21 世纪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 展,针对多孔介质中微流动的研究更加火热,如各 种微观力对多孔介质中微流动的影响[19]、利用分 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手段研究微流 动过程中的界面现象[20]、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5] 和多孔介质网络模型的 重构模拟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问题等[9, 21−23] . 1.1    理论分析 流体流动的理论描述,需要明确正确可解的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边界条件[24] . 1856 年达西 定律(Darcy law)的提出为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 题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如在石油工程中达西 定律是油气在岩石孔隙中流动的基本场方程[25−27] . 2002 年 Civan[28] 利用努森数(Knudsen number,Kn) 的范围,将气体流动分为连续流、滑移流、过渡流 和自由分子流,横跨多个特征尺寸且有相应的流 动基本方程,如图 1 所示[29] . 本部分主要介绍在修 正细观尺度流动中的基本场方程和边界条件时所 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多尺度效应、流体微可压缩 性、界面效应和微观力等. 多孔介质细观流动中的“尺度效应”十分明显, 由宏观尺度(l>1 mm)到细观尺度(l=1 nm~1 mm) · 2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4 卷,第 X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