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8期 张文彩等:安慰剂效应研究实验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1119 要测量的药物影响混在一起,使单纯药物作用的 对真实的药物处理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尽管平衡 测定变得更加困难。使用传统的实验设计不可能 设计设定了更为全面的研究条件,但也包含了对 避免临床实验中测不准的特性。而公开隐蔽范式 被试的欺骗,实验的伦理价值受到一定损失。 排除了治疗的背景效应,因此也去除了治疗的安 此外,在Keltner等(2006)的研究中使用了类 慰剂预期效应,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临床实验中的 似的平衡设计来研究疼痛预期的脑机制,实验中 这种缺陷。 设定两种热痛刺激水平(高和低)和两种疼痛预期 4.4平衡设计(Balanced design) 水平(高和低)。结果发现,当高强度的热痛刺激伴 除了欺骗设计和公开隐藏设计之外以外,研 随高强度的预期时,痛觉区如丘脑、脑岛和第二 究者提出了另一种改进的实验设计.平衡设计。平 躯体感觉皮层等区域表现出显著的MRI激活, 衡的安慰剂研究设计包括被试的预期(或信念)和 当高强度的热痛刺激伴随低强度的预期时,这些 实际接受的处理这两个自变量。Thomas(1987)使 区域的激活显著下降,提示言语预期对疼痛具有 用平衡设计研究了安慰剂预期和医生的诊断态度 调节作用。Keltner的研究提示,也可以采用类似 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他们选择200个疼痛、咳 的平衡设计来研究安慰剂效应的脑机制。 嗽、鼻塞和疲劳但无生理上异样的被试,实际上 对他们的病情并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将被试分 5安慰剂效应本身作为研究目标的实 验设计 为四组:积极诊断并接受安慰剂治疗组,给患者 明确的诊断并告诉他过几天病情就会好些,服药 临床药物检验中,对安慰剂效应进行控制成 之后会好的更快,并给他们服用安慰剂;积极诊 为检验某种药物疗效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在相当 断但不接受安慰剂治疗组,给患者明确的诊断并 一部分临床实验中,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效应强 告诉他过几天就会好些,但不需要服药治疗;消 度并不能超过安慰剂效应的强度,这间接说明安 极诊断并接受安慰剂治疗组,告诉患者无法判断 慰剂效应的强大。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 他患何种疾病,服药之后不知会不会缓解病情, 最终决定安慰剂效应本身是否有价值成为研究者 并给他们服用安慰剂:消极诊断但不接受安慰剂 关注的目标。 治疗组,告诉患者无法判断他患何种疾病,因此 5.1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 无法给他提供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两周以后,积 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最终决定安 极诊断组的被试要比消极诊断组的被试恢复地更 慰剂效应本身是否有价值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目 快,而在有无安慰剂治疗处理上无显著差异。这 标。Hrobjartsson和Gotzsche(2001)对安慰剂效应 一平衡设计的研究说明医患关系在疾病的恢复中 的强度进行了元分析.他们的研究当中包括了114 发挥重要的作用。 个双盲随机室验。结果发现,在32个使用人数作 Flaten,Simonsen和Olsen(1999)的研究中采 为因变量的实验中,没有发现显著的安慰剂效 用了平衡设计,包括四个实验条件:被试被告知 应。在另外82个实验使用平均数作为因变量的实 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松弛剂,并接受肌肉松弛剂; 验中,发现了安慰剂效应,但这种效应随着样本 被试被告知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松弛剂,但接受 的增加而减小;数据合并之后,在主观报告上发 的是安慰剂:被试被告知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兴 现了显著的安慰剂效应,但在客观测量上没有发 奋剂,但接受的是肌肉松弛剂;被试被告知所接 现显著的安慰剂效应。对27个痛觉实验单独进行 受的药物是肌肉兴奋剂,但接受的是安慰剂。结 分析,发现安慰剂效应可使疼痛下降0.065。最后 果表明,那些告诉接受药物是肌肉兴奋剂的被试 作者得出结论说,尽管在主观报告和疼痛研究中 比那些告诉是肌肉松弛剂的被试报告出更高的肌 发现了较弱的安慰剂作用,但因在平均数作为因 肉紧张程度,表明被试的预期(被告知是肌肉兴奋 变量的实验中和客观测量上没有显著的安慰剂效 剂)干扰了肌肉松弛剂的药效。可以看出,平衡设 应,所以不支持安慰剂有强大的临床效应这一观 计可进行多种比较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不仅 点。他们的数据不仅质疑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和普 可以检验药物的效应,也可以检验言语预期的效 遍性,作者还进一步说在主观报告上观察到的显 应,并可进一步检验二者的交互效应一言语预期 著的安慰剂效应可能只是患者的报告偏向,他们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8 期 张文彩等: 安慰剂效应研究实验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1119 要测量的药物影响混在一起, 使单纯药物作用的 测定变得更加困难。使用传统的实验设计不可能 避免临床实验中测不准的特性。而公开隐蔽范式 排除了治疗的背景效应, 因此也去除了治疗的安 慰剂预期效应,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临床实验中的 这种缺陷。 4.4 平衡设计(Balanced design) 除了欺骗设计和公开隐藏设计之外以外, 研 究者提出了另一种改进的实验设计-平衡设计。平 衡的安慰剂研究设计包括被试的预期(或信念)和 实际接受的处理这两个自变量。Thomas (1987)使 用平衡设计研究了安慰剂预期和医生的诊断态度 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他们选择 200 个疼痛、咳 嗽、鼻塞和疲劳但无生理上异样的被试, 实际上 对他们的病情并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将被试分 为四组:积极诊断并接受安慰剂治疗组, 给患者 明确的诊断并告诉他过几天病情就会好些, 服药 之后会好的更快, 并给他们服用安慰剂; 积极诊 断但不接受安慰剂治疗组, 给患者明确的诊断并 告诉他过几天就会好些, 但不需要服药治疗; 消 极诊断并接受安慰剂治疗组, 告诉患者无法判断 他患何种疾病, 服药之后不知会不会缓解病情, 并给他们服用安慰剂; 消极诊断但不接受安慰剂 治疗组, 告诉患者无法判断他患何种疾病, 因此 无法给他提供药物治疗。结果发现, 两周以后, 积 极诊断组的被试要比消极诊断组的被试恢复地更 快, 而在有无安慰剂治疗处理上无显著差异。这 一平衡设计的研究说明医患关系在疾病的恢复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 Flaten, Simonsen 和 Olsen (1999)的研究中采 用了平衡设计, 包括四个实验条件:被试被告知 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松弛剂, 并接受肌肉松弛剂; 被试被告知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松弛剂, 但接受 的是安慰剂; 被试被告知所接受的药物是肌肉兴 奋剂, 但接受的是肌肉松弛剂; 被试被告知所接 受的药物是肌肉兴奋剂, 但接受的是安慰剂。结 果表明, 那些告诉接受药物是肌肉兴奋剂的被试 比那些告诉是肌肉松弛剂的被试报告出更高的肌 肉紧张程度, 表明被试的预期(被告知是肌肉兴奋 剂)干扰了肌肉松弛剂的药效。可以看出, 平衡设 计可进行多种比较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不仅 可以检验药物的效应, 也可以检验言语预期的效 应, 并可进一步检验二者的交互效应—言语预期 对真实的药物处理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尽管平衡 设计设定了更为全面的研究条件, 但也包含了对 被试的欺骗, 实验的伦理价值受到一定损失。 此外, 在 Keltner 等(2006)的研究中使用了类 似的平衡设计来研究疼痛预期的脑机制, 实验中 设定两种热痛刺激水平(高和低)和两种疼痛预期 水平(高和低)。结果发现, 当高强度的热痛刺激伴 随高强度的预期时, 痛觉区如丘脑、脑岛和第二 躯体感觉皮层等区域表现出显著的 fMRI 激活, 当高强度的热痛刺激伴随低强度的预期时, 这些 区域的激活显著下降, 提示言语预期对疼痛具有 调节作用。Keltner 的研究提示, 也可以采用类似 的平衡设计来研究安慰剂效应的脑机制。 5 安慰剂效应本身作为研究目标的实 验设计 临床药物检验中, 对安慰剂效应进行控制成 为检验某种药物疗效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在相当 一部分临床实验中, 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效应强 度并不能超过安慰剂效应的强度, 这间接说明安 慰剂效应的强大。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 最终决定安慰剂效应本身是否有价值成为研究者 关注的目标。 5.1 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 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到底有多大, 最终决定安 慰剂效应本身是否有价值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目 标。Hróbjartsson 和 Gøtzsche (2001)对安慰剂效应 的强度进行了元分析。他们的研究当中包括了 114 个双盲随机室验。结果发现, 在 32 个使用人数作 为因变量的实验中, 没有发现显著的安慰剂效 应。在另外 82 个实验使用平均数作为因变量的实 验中, 发现了安慰剂效应, 但这种效应随着样本 的增加而减小; 数据合并之后, 在主观报告上发 现了显著的安慰剂效应, 但在客观测量上没有发 现显著的安慰剂效应。对 27 个痛觉实验单独进行 分析, 发现安慰剂效应可使疼痛下降 0.065。最后 作者得出结论说, 尽管在主观报告和疼痛研究中 发现了较弱的安慰剂作用, 但因在平均数作为因 变量的实验中和客观测量上没有显著的安慰剂效 应, 所以不支持安慰剂有强大的临床效应这一观 点。他们的数据不仅质疑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和普 遍性, 作者还进一步说在主观报告上观察到的显 著的安慰剂效应可能只是患者的报告偏向, 他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