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18 心理科学进展 第19卷 这一结论缺乏科学依据而广受批评。 范式关注治疗是由医生启动还是由仪器启动。公 4.z欺骗设计(Deceptive design) 开范式是经典的常规治疗情境,患者可以意识到 实际上,在临床双盲随机试验中只发现较小 治疗正在进行,治疗效应是治疗本身的特异性效 的安慰剂效应,原因可能是公开告诉患者接受真 应和安慰剂效应之和。在隐藏范式中,通过事先 实药物的几率只有50%。但是,当研究目的就是 编好的程序,在预先定好的时间进行计算机控制 探讨安慰剂的作用有多大的时候,安慰剂实施的 的静脉注射,房间里没有医生或护士,患者并不 信息直接是“你将要接受非常有效的药物”,而非 知道注射的开始和结束,这种条件下被试体验到 50%几率接受治疗,此时更大的安慰剂效应就表 的治疗效应归于药物的特异反应而不是安慰剂效 现出来。 应。因此,公开药物注射和隐蔽药物注射之差就 Kirsch和Weixel(I988)比较了咖啡安慰剂在 可以测量到安慰剂效应(Colloca&Benedetti, 双盲实施组、欺骗实施组和自然历史组对心理和 2005)。 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且设置了咖啡安慰剂的不同 这一范式在某些特定的实验情境具有很重要 剂量水平。双盲实施组,模拟符合伦理的研究环 的意义。例如,Benedetti,,Amanzio和Maggi(199S) 境(见上面的双盲随机临床研究设计),告诉被试 对93个胸廓切开术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方法进行 会有50%的几率饮用真正的咖啡或去咖啡因的咖 实验,即使用公开注射药物,发现缩胆囊素的拮 啡:欺骗实施组,模拟临床实践的临床治疗环境 抗剂丙谷胺(Proglumide)的止痛作用大于安慰剂 (因为医生在真实的治疗环境中会告诉患者要接 作用,安慰剂的作用大于无任何处理。然而,进一 受的治疗是有效的,不会让患者产生质疑),告诉 步使用公开-隐藏范式却证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被试要饮用知名品牌的咖啡;自然历史组,不饮 实验表明:当隐蔽注射丙谷胺,去除了安慰剂效 用任何饮料。结果发现,欺骗实施组表现出符合 应,就根本不会产生止痛效应;而公开注射丙谷 预期的安慰剂效应,平均脉搏率和信任水平(对饮 胺所产生的止痛效应则远远大于安慰剂的作用, 用的饮料是真正咖啡的信任水平评价)显著高于 说明丙谷胺的作用似乎只在安慰剂发挥作用的通 双盲实施组。比较欺骗实施组与自然历史组的差 路中产生放大效应,但其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止痛 值和双盲实施组与自然历史组的差值,以观察脉 作用。这一检验药物效力的新方法对临床实验设 搏率、收缩压和心境等指标的差值随剂量水平发 计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只有药物隐性施加才可 生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组的差值在这些指标上都 确定药物动力效果,这时没有任何的心理污染, 一致表现出相反趋势的变化,这些数据表明双 这就为安慰剂控制实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盲随机的研究环境与通过欺骗模拟的临床真实 同样,Benedetti(1996)的研究发现,丙谷胺只能促 情境也许并不相同。如果双盲组的实验情境产生 进安慰剂反应者的安慰剂止痛,不能促进安慰剂 的心理生理效应与欺骗实施组的临床环境产生 不反应者的安慰剂止痛(安慰剂反应者指的是对 的效应相反,也许过去普遍使用双盲实验情境 安慰剂治疗有明显反应的个体,比如他们在安慰 来评估药物疗效的方法并不合适。这样,研究者 剂止痛条件下体验到疼痛强度显著下降,而安慰 对双盲随机设计的方法是否能代表临床治疗情 剂不反应者则无此反应)。安慰剂反应者相对于不 境提出了质疑。 反应者产生了更多的内源性阿片物质,可能表明 4.3公开隐藏设计范式(Open-hidden paradigm) 内源性阿片物质的产生是丙谷胺发挥作用的前 任何医学治疗都有两个成分:治疗的特异效 提。Colloca和Benedetti(2005)把这个实验现象叫 应(如特定药物引起的特定反应)和治疗的背景效 做临床实验中的测不准原则(Principle of 应(或称安慰剂效应)有人提出一个研究安慰剂效 uncertainty),这是借用的Heisenberg在物理学中 应的有趣模型,称为公开-隐藏范式(Amanzio& 提出的测不准原则这一术语。物理学中,因测量 Benedetti,1999;Amanzio,Pollo,Maggi,& 行为本身诱发的动力素乱使所测量变量的绝对值 Benedetti,2001;Benedetti et al.,2003;Colloca, 变得不确定。在药物研究中,临床实验中被试意 Lopiano,Lanotte,Benedetti,2004:Levine 识到自己服用了某种药物,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已 Gordon,.1984),尝试分离这两种效应。公开隐藏 经使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心理因素引起的变化与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118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19 卷 这一结论缺乏科学依据而广受批评。 4.2 欺骗设计(Deceptive design) 实际上, 在临床双盲随机试验中只发现较小 的安慰剂效应, 原因可能是公开告诉患者接受真 实药物的几率只有 50%。但是, 当研究目的就是 探讨安慰剂的作用有多大的时候, 安慰剂实施的 信息直接是“你将要接受非常有效的药物”, 而非 50%几率接受治疗, 此时更大的安慰剂效应就表 现出来。 Kirsch 和 Weixel (1988)比较了咖啡安慰剂在 双盲实施组、欺骗实施组和自然历史组对心理和 生理活动的影响, 并且设置了咖啡安慰剂的不同 剂量水平。双盲实施组, 模拟符合伦理的研究环 境(见上面的双盲随机临床研究设计), 告诉被试 会有 50%的几率饮用真正的咖啡或去咖啡因的咖 啡; 欺骗实施组, 模拟临床实践的临床治疗环境 (因为医生在真实的治疗环境中会告诉患者要接 受的治疗是有效的, 不会让患者产生质疑), 告诉 被试要饮用知名品牌的咖啡; 自然历史组, 不饮 用任何饮料。结果发现, 欺骗实施组表现出符合 预期的安慰剂效应, 平均脉搏率和信任水平(对饮 用的饮料是真正咖啡的信任水平评价)显著高于 双盲实施组。比较欺骗实施组与自然历史组的差 值和双盲实施组与自然历史组的差值, 以观察脉 搏率、收缩压和心境等指标的差值随剂量水平发 生的变化, 结果发现两组的差值在这些指标上都 一致表现出相反趋势的变化, 这些数据表明双 盲随机的研究环境与通过欺骗模拟的临床真实 情境也许并不相同。如果双盲组的实验情境产生 的心理生理效应与欺骗实施组的临床环境产生 的效应相反, 也许过去普遍使用双盲实验情境 来评估药物疗效的方法并不合适。这样, 研究者 对双盲随机设计的方法是否能代表临床治疗情 境提出了质疑。 4.3 公开隐藏设计范式(Open-hidden paradigm) 任何医学治疗都有两个成分:治疗的特异效 应(如特定药物引起的特定反应)和治疗的背景效 应(或称安慰剂效应)。有人提出一个研究安慰剂效 应的有趣模型, 称为公开-隐藏范式 (Amanzio & Benedetti, 1999; Amanzio, Pollo, Maggi, & Benedetti, 2001; Benedetti et al., 2003; Colloca, Lopiano, Lanotte, & Benedetti, 2004; Levine & Gordon, 1984), 尝试分离这两种效应。公开隐藏 范式关注治疗是由医生启动还是由仪器启动。公 开范式是经典的常规治疗情境, 患者可以意识到 治疗正在进行, 治疗效应是治疗本身的特异性效 应和安慰剂效应之和。在隐藏范式中, 通过事先 编好的程序, 在预先定好的时间进行计算机控制 的静脉注射, 房间里没有医生或护士, 患者并不 知道注射的开始和结束, 这种条件下被试体验到 的治疗效应归于药物的特异反应而不是安慰剂效 应。因此, 公开药物注射和隐蔽药物注射之差就 可以测量到安慰剂效应 (Colloca & Benedetti, 2005)。 这一范式在某些特定的实验情境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例如, Benedetti, Amanzio 和 Maggi (1995) 对 93 个胸廓切开术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方法进行 实验, 即使用公开注射药物, 发现缩胆囊素的拮 抗剂丙谷胺(Proglumide)的止痛作用大于安慰剂 作用, 安慰剂的作用大于无任何处理。然而, 进一 步使用公开-隐藏范式却证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实验表明:当隐蔽注射丙谷胺, 去除了安慰剂效 应, 就根本不会产生止痛效应; 而公开注射丙谷 胺所产生的止痛效应则远远大于安慰剂的作用, 说明丙谷胺的作用似乎只在安慰剂发挥作用的通 路中产生放大效应, 但其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止痛 作用。这一检验药物效力的新方法对临床实验设 计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只有药物隐性施加才可 确定药物动力效果, 这时没有任何的心理污染, 这就为安慰剂控制实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同样, Benedetti (1996)的研究发现, 丙谷胺只能促 进安慰剂反应者的安慰剂止痛, 不能促进安慰剂 不反应者的安慰剂止痛(安慰剂反应者指的是对 安慰剂治疗有明显反应的个体, 比如他们在安慰 剂止痛条件下体验到疼痛强度显著下降, 而安慰 剂不反应者则无此反应)。安慰剂反应者相对于不 反应者产生了更多的内源性阿片物质, 可能表明 内源性阿片物质的产生是丙谷胺发挥作用的前 提。Colloca 和 Benedetti (2005)把这个实验现象叫 做临床实验中的测不准原则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这是借用的 Heisenberg 在物理学中 提出的测不准原则这一术语。物理学中, 因测量 行为本身诱发的动力紊乱使所测量变量的绝对值 变得不确定。在药物研究中, 临床实验中被试意 识到自己服用了某种药物, 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已 经使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心理因素引起的变化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