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新格局。8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开始选择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作 为治理重点,实行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和规模治理,发挥整体效益,对面上治理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20年来,全国列入试点、重点治理的小流域已达2万余条,已完成5000多 (5)水土保持改革日渐深入,全社会办水土保持的新机制逐步形成。治理的组织形式由集体统一治理发展为承包、租 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投资体系方面取得进展,拓宽了资金渠道。拍 卖“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加快了治理开发步伐。城市水土保持正在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领域 水土保持部门增强了自身活力,提高了服务功能 (二)水土保持的作用 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从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 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可增加拦蓄降水资源的能力,在解决山丘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同时,可缓解农业生产缺 水问题,增加抗御旱灾能力。同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加了植物(含作物)的面积和生物产量,改水分无效蒸发为 有效蒸腾,提高了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黄河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9年代与50-60年代初相比,平均每年多拦蓄降水3.17万m3/km2 相当于32mm的降水量,即综合治理可提高蓄水能力近32mm。地处半湿润地区海河流域和湿润地区的长江流域,水 土保持増加拦蓄降水的能力比黄河流域还要成倍增加,但目前仅有小流域的观测结果。在海河流域,面积为21.8km2 的北京市延庆县汉家川小流域,经多年治理后,流域的降水拦蓄能力增加了11.2万m3/(km2·a),相当于112mm:长 江流域的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年增加降水拦蓄能力达210mm。 2.削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了流域降水的拦蓄能力,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分配格局和时序,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水土保持的削峰作用大小以决于雨情、地形、土壤、基 岩、流域前期储水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效及流域尺度等许多因素。但总的来看,在小流域尺度上,水土保持对洪水 的消减能力是显著的,可达30%%70%在大江大河洪峰流量的形成主要受流域降雨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雨区范围 暴雨中心位置、降雨的时空变化、前期降雨(流域土壤湿润)状况等,大流域尺度效应对洪峰流量的影响很大,局部 地区的水土保持削峰效应相当于大流域的洪峰流量难以显示出来,但是,随着大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的扩大 和治理程度的提高,其消减洪峰流量的作用也必将在大流域内显示出来。 由于水土保持改善了流域水文环境,减小了洪流量,促进了降水资源向地下水的转化进而增加枯水期对河川径流的补 给量,黄河流域的大理河(流域面积3560km2)在每年7~9月拦蓄的洪水径流,有40%在非汛期释放出来,增加了河 川基流 3.对河川年总径流量的影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拦蓄了降水用于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改善生态环境,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入河川的总径流量 水土保持对于湿润地区的河川年径流量影响不大。对于大部分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河流域而言,水土保持减 少黄河年总径流的作用随着治理面积的扩大和治理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强。据统计分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面积约占总流失面积的1/3,且治理标准不太高的情况下,由于水土保持措施而减少的河川径流总量为8亿-10亿 江流域渠江碧溪水文站,流域面积1970km2,1989年实施重点治理后,8年多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512亿m3,占治 理前年径流量的27,2%。通过水文分析,求得降雨因素的影响使径流量减少了2.122亿m3,水土保持因素使年径流量 减少了2.390亿m3,占治理前多年年均径流量的144%,相当于减少径流约120万m3/(km2·a)。采用此项指标推算, 长江全流域现已治理面积21.04万km2,每年减少河川径流总量约250亿m3 4.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于土壤水蚀采取了层层设防的措施,通过以坡改梯为主体的基本农田建设、林草植被建设、土壤 耕作制度的改进以及沟道以淤地坝为主体的工程建设,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地减少进入河川的泥沙量。 77 (4)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新格局。80 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开始选择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作 为治理重点,实行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和规模治理,发挥整体效益,对面上治理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20 年来,全国列入试点、重点治理的小流域已达 2 万余条,已完成 5000 多 条。 (5)水土保持改革日渐深入,全社会办水土保持的新机制逐步形成。治理的组织形式由集体统一治理发展为承包、租 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投资体系方面取得进展,拓宽了资金渠道。拍 卖“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加快了治理开发步伐。城市水土保持正在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领域。 水土保持部门增强了自身活力,提高了服务功能。 (二)水土保持的作用 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从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可增加拦蓄降水资源的能力,在解决山丘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同时,可缓解农业生产缺 水问题,增加抗御旱灾能力。同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加了植物(含作物)的面积和生物产量,改水分无效蒸发为 有效蒸腾,提高了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黄河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90 年代与 50~60 年代初相比,平均每年多拦蓄降水 3.17 万 m3/km2, 相当于 32mm 的降水量,即综合治理可提高蓄水能力近 32mm。地处半湿润地区海河流域和湿润地区的长江流域,水 土保持增加拦蓄降水的能力比黄河流域还要成倍增加,但目前仅有小流域的观测结果。在海河流域,面积为 21.8km2 的北京市延庆县汉家川小流域,经多年治理后,流域的降水拦蓄能力增加了 11.2 万 m3/(km2•a),相当于 112mm;长 江流域的江西省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年增加降水拦蓄能力达 210mm。 2. 削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了流域降水的拦蓄能力,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分配格局和时序,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水土保持的削峰作用大小以决于雨情、地形、土壤、基 岩、流域前期储水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效及流域尺度等许多因素。但总的来看,在小流域尺度上,水土保持对洪水 的消减能力是显著的,可达 30%%~70%。在大江大河洪峰流量的形成主要受流域降雨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雨区范围、 暴雨中心位置、降雨的时空变化、前期降雨(流域土壤湿润)状况等,大流域尺度效应对洪峰流量的影响很大,局部 地区的水土保持削峰效应相当于大流域的洪峰流量难以显示出来,但是,随着大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的扩大 和治理程度的提高,其消减洪峰流量的作用也必将在大流域内显示出来。 由于水土保持改善了流域水文环境,减小了洪流量,促进了降水资源向地下水的转化进而增加枯水期对河川径流的补 给量,黄河流域的大理河(流域面积 3560km2)在每年 7~9 月拦蓄的洪水径流,有 40%在非汛期释放出来,增加了河 川基流。 3. 对河川年总径流量的影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拦蓄了降水用于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改善生态环境,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入河川的总径流量。 水土保持对于湿润地区的河川年径流量影响不大。对于大部分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河流域而言,水土保持减 少黄河年总径流的作用随着治理面积的扩大和治理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强。据统计分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面积约占总流失面积的 1/3,且治理标准不太高的情况下,由于水土保持措施而减少的河川径流总量为 8 亿~10 亿 m3。 长江流域渠江碧溪水文站,流域面积 1970km2,1989 年实施重点治理后,8 年多年均径流量减少了 4.512 亿 m3,占治 理前年径流量的 27.2%。通过水文分析,求得降雨因素的影响使径流量减少了 2.122 亿 m3,水土保持因素使年径流量 减少了 2.390 亿 m3,占治理前多年年均径流量的 14.4%,相当于减少径流约 12.0 万 m3/(km2•a)。采用此项指标推算, 长江全流域现已治理面积 21.04 万 km2,每年减少河川径流总量约 250 亿 m3。 4. 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于土壤水蚀采取了层层设防的措施,通过以坡改梯为主体的基本农田建设、林草植被建设、土壤 耕作制度的改进以及沟道以淤地坝为主体的工程建设,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地减少进入河川的泥沙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