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刘武:蒙古人种及现代中国人的起源与演化 (2)上颌门齿中断沟 这一特征表现为一个出现在齿冠舌侧的细沟状凹陷穿越齿冠与齿根交界区域或沿近远 中边缘嵴分布,多见于上颌侧门齿。在观察的我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人类牙齿化石及模型中 元谋人右上颌中央门齿和丁村人右侧上颌侧门齿出现有这一特征。这表明上颌门齿中断沟 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出现,经过智人阶段一直延续到现代人。 (3)下颌臼齿转向皱纹 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牙齿特征时就注意到了这一出现于下后尖上的结构。国外学者 的观察研究显示这一特征在蒙古人种,尤其是东北亚人类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Turner, 1990)。本文作者的研究表明M1转向皱纹在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拥有较高的出现率(下王 岗60.3%,庙子沟100.0%)并与大多数东北亚人类接近。在观察的部分我国境内发现的 早期人类牙齿化石中,磨耗及保存状态可供观察的北京猿人、丁村人和淅川人下颌臼齿均 出现有这一特征。可以认为:下颌臼齿转向皱纹这一特征与铲形门齿一样是出现于我国境 内发现的从直立人到现代人各阶段人类牙齿的共同特征 (4)三根型下颌第一臼齿 Turner指出由于迄今尚没有文献记载三很型M1出现于非人灵长类,也没有这一特征 出现于南方古猿、直立人、尼人和其他化石人类的报道,三根型下颌第一臼齿是在解剖学 上现代人才具有的特征。 Turner发现澳洲土著人三根型M1的出现率(5.2%)与东南亚人 类非常接近,进而提出三根型M1以基因突变的形式形成于大约三万年前。其出现率在东南 亚一直保持在10%左右。随后,具有 Sundadonty牙齿特征的东南亚人类向北扩展,由于 选择或遗传漂变的作用而造成了东北亚人类具有较高出现率的三根型Mt( Turner,1987) 但本文作者对1959年在周口店发现的人类下颌骨化石的观察显示右侧第一臼齿已经缺 失,但残留的齿窝显示这一牙齿有三个根(刘武,1995)。这表明三根型的下颌第一臼齿早 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存在。所以,这一特征仅见于解剖学上现代人以及它起源于东南亚的观 点是不正确的 (5)五尖型下颌第二臼齿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四尖型的M1表现为下次小尖( hypoconulid)完全缺失,在东南 亚人类拥有较高的出现率,表明 Sundadonty牙齿特征的简单化。而东北亚人类以五尖型下 颌第二臼齿居多。在观察的我国境内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中,含有下颌第二臼齿的有:北 京猿人、淅川人、丁村人。这四枚牙齿无一例外地都是五尖型。 (6)第三臼齿先天缺失 吴汝康在研究蓝田人下颌骨时发现其双侧第三臼齿均先天缺失并经ⅹ线透视得到确 证(吴汝康,1964)。本文作者对柳江人头骨进行了X线检查,结果证实柳江人头骨右侧上 颌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刘武,1995,刘武等,1996)。由于第三臼齿先天缺失率在包括中国 人在内的东亚蒙古人种较高,所以,这一特征被列为支持中国古人连续进化学说的形态学 证据之一。据 Bro thw ell的研究,在欧洲发现的海德堡人下颌骨两侧均有第三臼齿存在。在 28种尼人标本所存在的58颗第三臼齿中,没有发现有缺失现象。而在调查的34例欧洲旧 石器时代晩期人类化石中,3.9%的标本出现有第三臼齿先天缺失。这表明第三臼齿先天缺 失在欧洲人类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 rothwell,1963)。相比之下,出现于蓝田人下颌骨的 双侧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则表明这一特征在东亚地区数十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就开始出现。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 上颌门齿中断沟 这一特征表现为一个出现在齿冠舌侧的细沟状凹陷穿越齿冠与齿根交界区域或沿近远 中边缘嵴分布, 多见于上颌侧门齿。在观察的我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人类牙齿化石及模型中, 元谋人右上颌中央门齿和丁村人右侧上颌侧门齿出现有这一特征。这表明上颌门齿中断沟 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出现, 经过智人阶段一直延续到现代人。 (3) 下颌臼齿转向皱纹 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牙齿特征时就注意到了这一出现于下后尖上的结构。国外学者 的观察研究显示这一特征在蒙古人种, 尤其是东北亚人类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T u rner, 1990)。本文作者的研究表明M 1 转向皱纹在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拥有较高的出现率 (下王 岗 6013% , 庙子沟 10010% ) 并与大多数东北亚人类接近。在观察的部分我国境内发现的 早期人类牙齿化石中, 磨耗及保存状态可供观察的北京猿人、丁村人和淅川人下颌臼齿均 出现有这一特征。可以认为: 下颌臼齿转向皱纹这一特征与铲形门齿一样是出现于我国境 内发现的从直立人到现代人各阶段人类牙齿的共同特征。 (4) 三根型下颌第一臼齿 T u rner 指出由于迄今尚没有文献记载三根型M 1出现于非人灵长类, 也没有这一特征 出现于南方古猿、直立人、尼人和其他化石人类的报道, 三根型下颌第一臼齿是在解剖学 上现代人才具有的特征。T u rner 发现澳洲土著人三根型M 1 的出现率 (512% ) 与东南亚人 类非常接近, 进而提出三根型M 1 以基因突变的形式形成于大约三万年前。其出现率在东南 亚一直保持在 10% 左右。随后, 具有 Sundadon ty 牙齿特征的东南亚人类向北扩展, 由于 选择或遗传漂变的作用而造成了东北亚人类具有较高出现率的三根型M 1 (T u rner, 1987)。 但本文作者对 1959 年在周口店发现的人类下颌骨化石的观察显示右侧第一臼齿已经缺 失, 但残留的齿窝显示这一牙齿有三个根 (刘武, 1995)。这表明三根型的下颌第一臼齿早 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存在。所以, 这一特征仅见于解剖学上现代人以及它起源于东南亚的观 点是不正确的。 (5) 五尖型下颌第二臼齿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 四尖型的M 1 表现为下次小尖 (hypoconu lid) 完全缺失, 在东南 亚人类拥有较高的出现率, 表明 Sundadon ty 牙齿特征的简单化。而东北亚人类以五尖型下 颌第二臼齿居多。在观察的我国境内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中, 含有下颌第二臼齿的有: 北 京猿人、淅川人、丁村人。这四枚牙齿无一例外地都是五尖型。 (6)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 吴汝康在研究蓝田人下颌骨时发现其双侧第三臼齿均先天缺失并经 X 线透视得到确 证 (吴汝康, 1964)。本文作者对柳江人头骨进行了X 线检查, 结果证实柳江人头骨右侧上 颌第三臼齿先天缺失 (刘武, 1995; 刘武等, 1996)。由于第三臼齿先天缺失率在包括中国 人在内的东亚蒙古人种较高, 所以, 这一特征被列为支持中国古人连续进化学说的形态学 证据之一。据B ro thw ell 的研究, 在欧洲发现的海德堡人下颌骨两侧均有第三臼齿存在。在 28 种尼人标本所存在的 58 颗第三臼齿中, 没有发现有缺失现象。而在调查的 34 例欧洲旧 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化石中, 319% 的标本出现有第三臼齿先天缺失。这表明第三臼齿先天缺 失在欧洲人类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 ro thw ell, 1963)。相比之下, 出现于蓝田人下颌骨的 双侧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则表明这一特征在东亚地区数十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就开始出现。 1 期 刘 武: 蒙古人种及现代中国人的起源与演化 · 1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